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曾国藩名言及解释(65句)

时间2023-09-27发布admin

曾国藩名言及解释

1、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曾国藩名言及解释)。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

3、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4、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这八字"家训"循循善诱,平实可行,但要真正一以贯之却不易 。(曾国藩名言及解释)。

5、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曾国藩

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7、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8、6)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9、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0、“在兄弟面前,只需直截了当陈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父子、祖孙之间,有些想法则不得不委婉曲折地表达。”这几句话有大道理。

11、 曾国藩在家书中还说道:“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凡遇事情,深思熟虑,就能把情况了解得更透彻,再沉稳地处理就会很得当。 

12、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13、曾国藩初到京师时,未免六神无主,导致心神不宁,于是发奋立志,改名国藩,暗寓“为国藩篱”之意,以实现“澄清天下”的宏愿。并做《五箴》以自励:立志、居敬、主静、谨言和有恒。

14、对于《曾国藩家书》值得看的问题,先看看名人们怎么看,大家可以一目了然;接着从《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和先进性上加以说明:第名人对《曾国藩家书》的肯定毛泽东:在延安时,毛泽东还建议党员干部们都要读这本书。《曾国藩家书》编撰者唐浩明:指出:“《曾国藩家书》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钱穆:钱穆先生在论及曾国藩的治学方法和学问成就时指出:“至论学术,曾氏也有他自己一套独特之旗帜与地位。述说近百年来之诸儒读书论,曾氏是极可注意的一人。”可见钱穆对曾国藩学问成就的高度评价。第《曾国藩家书》的主要内容——”内圣之教、外王之道“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曾国藩遵循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之教包括学问之道和立德修身两个方面,外王之道包括处世之学和持家之方两个方面。曾国藩的家训思想不仅时刻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对其家人和部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内圣之教(1)学问之道

15、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6、作家蒋方舟有句名言:“多读点书,要不然你的三观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扎心,也让人醍醐灌顶,可见读书学习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认知,通过独立思考和感悟来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17、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曾国藩名言警句摘抄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1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9、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1、四弟的这几句话,为兄我看了,有些惶恐惭愧,不觉汗颜。我去年和九弟闲谈,曾经说过:“为人子的,如果让父母看到我一个人好些,觉得其他兄弟都不如我,这便是不孝:如果让族人、乡党称赞我一个人好些,觉得其他兄弟都不如我,这便不悌。”

22、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四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23、“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24、解释:不读书也就算了,但是让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就必须按照《大学》中所说的去做事情。《大学》的纲领归纳起来有三点: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并且要将这三点看成是分内的事情。

2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26、通俗易懂,为许多名人志士学习,据说蒋公枕边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有曾国藩的十二心法。

27、但也有不少家庭不严,如富贵之家,如独子之家,如老年得子之家。

28、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29、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0、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31、《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33、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34、28)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35、首先,和谐处理上下级关系。“仁”和“礼”是曾国藩处理社会关系的核心思想,主要是通过“诚”和“恕”体现出来。在处理和下级的关系中,要以诚待之,用自己的诚心对待下属,不搞特权压迫,不摆官架子。从湘军中实行的“厚饷高鑫”政策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待下属的确做到了诚心和宽恕。为了镇压太平军起义,曾国藩对士兵实行厚饷制,对待军中将领实行的是高薪制,有了物质保障,官兵们就可以专心训练,大大提高了士兵的工资,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

36、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37、我们古代的先哲圣贤也告诫人们多读书,继而改变自身思想和气质。比如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8、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39、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前死后毁誉皆当其极的人物, 非曾国藩莫属。镇压太平天国,倡办洋务,使曾国藩赢得“中兴名臣”的桂冠。处理天津教案,媚洋虐民,又使他名声扫地,国人皆骂。但他的“治心”之道,即使是现代也被人津津乐道。

40、四弟之信三叶,语语平实,责我待人不恕,甚为切当。谓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

41、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2、儿子如果贤明,那么不靠做官攒的钱,也能自己弄到衣穿饭食;

43、首先,让儿孙一无可恃。曾国藩在当官之初,就在家书中表明了自己做官不存发财之念,并且自己的财产也是归曾氏大家族所有。随着曾国藩社会地位的提高,他并没有改变他做官的初衷,他在家书中经常提到不留财产给子孙。“历觉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曾国藩看到了历代统治阶级贪婪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他吸取历史教训,主张重俭黜奢。在一封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曾国藩对官宦之家提出了一个治家良方,那就是不给儿孙后代积蓄财产,让子孙自己去奋斗。

44、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

45、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46、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再去留恋了,不管你过去是辉煌还是落魄,都已经不会回去了。

47、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48、出自《曾国藩教子书》,一个人地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明理才能变化人的气质。

49、当下的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事情,活在当下,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50、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5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52、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53、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54、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5、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56、官宦之家,不要积累钱财,使子弟们自己觉悟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一天不勤快就会有遭受饥寒的忧患,子弟们才会渐渐变得勤快,知道自谋生路。

57、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58、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9、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6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1、8)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62、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也。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亡之灾也已。——曾国藩

6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64、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