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叶公好龙的故事和寓意(81句)

时间2023-09-21发布admin

叶公好龙的故事和寓意

1、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这项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当地百姓世代感念其恩泽。

2、(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3、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4、本文选自《新序·杂事》,作者刘向(公元前79年-前8年),原名更生,字子政,后更名为向,西汉时期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编著历史故事集《新序》、《说苑》和《列女传》,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

5、成语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6、叶公喜欢龙,不但住的地方随时随地可以看到龙,他的生活起居也离不开龙。他每天一有空闲就画画、写字,画的是龙,写的也是龙。他连给孩子取名都不离龙,老大叫“大龙”,老二叫“二龙”,老三叫“三龙”,女儿取名“龙女”。天界的真龙得知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下凡来人间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给他些恩惠。

7、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好龙的故事和寓意)。

8、当然,几千年前,人们对天地规律的认识侧重天象,用阴阳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就是那个时期最伟大的成就。时间过了几千年,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今天如果有人拿今天的“规律”和古时候的“道”反复比较异同,不完全相同就不会认可,孰不知几千年的人们和我们现在看问题的深度怎么会完全一样呢?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刻舟求剑思维?这人是不是迂腐的书呆子?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重在体会内在蕴含的精神,而不是外形。传统文化就如足迹,我们通过学的不是足迹,而是产生足迹的人。

9、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10、释义: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

11、   叶公好龙的故事讥讽了那些表里不名不副实的人,也揭露了那些只会唱高调、言行不一的人,子张借用叶公好龙的故事来揭露鲁哀公喜欢贤士的虚伪性和,这一点也见于《新序·杂事》的“鸿鹄与鸡”。

12、今天我们有精确的卫星导航,卫星定位,卫星观测天气,天文观测只是专业人士的业余爱好。“龙”文化是我们古人探索天地规律的见证,星空天象虽然对今天的我们影响不大,但是我们应该大体了解先人曾经走过的路。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祖先崇尚真理,探索真理。崇尚真理,是华夏民族的根和魂,是华夏文明屡经磨难、顽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13、③舍,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指军行一日三十里,叫一舍,百舍也就是百日旅途。趼(jiǎn),通“茧”,手、脚因劳动、走路等摩擦过度而生的硬皮,重趼是指脱了又生的硬皮,主要描述子张长途跋涉的艰辛。

14、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rǎnɡ)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5、   叶公是不是神话人物,他在历史上确有存在,而且是个很有本事的楚国贵族。

16、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

17、   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公元前479年,楚国都城发生叛乱,整个楚国处于飘摇动乱之中,叶公闻讯后,不顾年事已高,出兵平乱,迎惠王复位,稳定了国家大局。

19、实际上,叶公好龙这个典故不过是孔子门生凭空杜撰的一个段子,到了西汉年间,大儒刘向将这个段子收入他主编的《新序》一书中,从此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胫而走。

20、 阿 · 基 · 米 · 故 · 事 · 屋

21、叶公好龙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22、⑩还(xuán),通“旋”,转身。走,跑。⑪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此处指人的面部表情,表惊慌失色之意。

23、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24、释义: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25、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26、   用人的官名,甚至所任职的地名作为代称的做法,在古代很常见,甚至国君都这么做。如我们学过的《扁鹊见桓公》一文当中的蔡桓公,你可别以为那是蔡国的国君,其实文中的蔡桓公是齐国的国君,历史上也称之为齐桓公,因为他的国都曾有一阵子迁至上蔡这个地方,后人就送他一个别名“蔡桓公”(“桓”是谥号,“辟土服远曰桓”,看来这个齐桓公一定是个能开疆拓土的国君。当然,这里的齐桓公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那齐桓公,有兴趣的可参阅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我们的课文引自《韩非子》,韩非子在编这个故事时,没有特别注明,所以常把有心的读者给搞糊涂了。这种称人的方法,换作现代,就好比一个姓张的市长把厦门治理得很好,老百姓把他称之为厦公。

27、  叶公治政的理念是:“父亲偷了羊,当儿子的揭发。”孔子却以为不妥,应该父子相隐,不然,法律的公平与严肃性是体现了,却伤害了父子人伦的社会最根本情感,得不偿失。

28、“龙”是什么?“龙”不是动物,是天象。《易经》提到的“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都是天象。真正的《易经》是部阴阳历法,是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古人在没有卫星导航的情况下怎么定位和授时呢?只能通过观测星空星座的变化来探知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与辨别方向。

29、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30、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1、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32、这位叶公爱龙成癖,平时他身上佩带的钩剑、凿刀等武器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上,也都雕着龙,墙上也画着龙。所以,叶公好龙的名声传遍四方。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这么一位叶公对它如此喜爱,决定到人间走一趟向叶公致谢。这天叶公正在睡午觉,一时风雨大作,雷电轰鸣,把他惊醒了。叶公赶紧忙着起来关窗户。不料天龙从窗口伸进头来,叶公吓得魂飞魄散,夺门而逃。

33、⑥凿(jué),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34、①子张:春秋时期陈国人,复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系孔子弟子。

35、   沈诸梁把叶这个地方治理的很不错,所以后人便称之为叶公。稍懂历史的都知道,楚国是“南蛮之国”,在文化上与中原诸国有很多差异。如楚制称小县的官长称尹,大县为公。中原诸国的却是大县为令,小县曰长,如初一有一则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就是陈寔,因当过太丘县的县长,很有名望,所以就被人称为陈太丘、太丘长。叶县是个大县,所以叫叶公。

36、    一天夜里,叶公正坐在庭院里观赏龙的图案,突然真正的龙出现在了他面前。龙正要和他打招呼,没想到叶公竟然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喊叫:“啊,救命啊,龙来了。”一边喊一边跑。龙感到很莫名其妙:“不是说非常喜欢我的吗,怎么看到我反倒逃跑了呢”。于是龙摇了摇头飞上了天空。以后无论谁怎样说喜欢龙,龙再也没有现身。

37、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38、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⑽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9、释义: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

40、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41、出处: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42、我们古人说的“龙”,真“龙”天子,就有这层含义,是指有玄德思想的人,是做事公平公正、大公无私、真心实意给天下苍生谋福祉的人,封建王朝的管理者多数是德不配位的。一个国家怎么才能才能长治久安?一个政权怎么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管理者管理天下效法天地大道(天地规律)天地万物: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国家乃天下公器,不可私用,不能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43、出处: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4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5、释义: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

46、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47、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48、一天,叶公正在午睡,屋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叶公惊醒了,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这时真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叶公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叶公见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49、叶公因有功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不恋高位,执政一年后,就让贤于比他年轻的公孙宁、公孙宽。自己回到了封地安享晚年,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50、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51、   到任后,叶公就想了很多法子,修筑很多沟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来治水。修筑的过程中,想必有一些水系图画于墙壁之上,被人误以为是龙,有人指出错误,叶公说他是“凿渠引水龙”,而并非画龙,更谈不上喜欢龙。治水的过程,估计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于是就有人借题发挥,编出“叶公好龙”的故事来表达对叶公的不满,这些,大概就是故事原型。

52、释义: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53、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鲁哀公却不接见他,他就叫仆人捎话给鲁哀公,说:“我听说您喜欢贤士,所以跋涉千里而来,沿途顶着冰霜露水,冒着尘沙,走了上百天的路程,脚上磨了一层又一层的厚茧,一路不敢休息就来拜见您,但过了七天,您都不肯接见我,您喜欢贤士就像叶公子高喜欢龙一样。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上刻着龙,酒器上刻着龙,连房屋的雕纹上也刻有龙。龙听说叶公喜欢龙,便从天上飞下来,龙头从窗户上探望,龙尾伸进厅堂,叶公一看到真龙,转身就跑,他吓得魂飞魄散,脸色突变,不能自已。由此看来,叶公其实并不喜欢龙,只不过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如今听说您喜欢贤士,所以我从千里之外赶来拜见您,您竟然七天都不接见我,您其实并不喜欢贤士,只不过喜欢似贤非贤的人而已。《诗经》说:‘心中深藏着对他的爱,哪有一日曾忘怀?’我要走了,冒昧托人把这一番话转告您。”

54、    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叶公的人,据说他非常非常的喜欢龙。他请来有名的工匠把自己的住宅,院墙等建筑上全部雕刻上各种各样龙的图案。又请来有名的裁缝,专门给自己的被褥,衣服都画上龙的图案。

55、  如题,“叶公好龙”你会怎么读,“叶”读yè,还是读shè?我的小学老师教我读yè,深信了二十多年,直到最近才发现这里面似乎有问题,读shè可能更合理。“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单看意思,让人感觉叶公不是什么好人,至少他的所作所为不值得提倡。

56、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57、真龙瞧着被吓昏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他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借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已。

58、叶公不但不是一个胆小鬼,而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他治理封地叶邑近五十年之久,兴水利,劝农桑。

59、   叶公对孔子很感兴趣,一个劲地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答不上来,这是间接交流,还有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60、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

61、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62、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63、④叶公,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封为叶邑(今河南叶县)令尹而始姓叶,成为叶姓的始祖。不过故事中的叶公并非历史上的叶公,只不过是子张借古人讽刺鲁哀公而已。

64、历史上,真实的叶公确有其人,本是楚国王室贵族,其曾祖父是那位问鼎中原的霸主楚庄王。叶公乃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约生于公元前528年,死于公元前470年,跟孔子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65、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66、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

67、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68、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69、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70、    有一次他和朋友喝酒,朋友问他:“你为什么那样喜欢龙呢?”叶公回答说:“龙象征着吉祥如意,自由自在。能在天上飞翔,能在水里遨游。真的是太伟大了”。朋友又问:“那么你见过龙吗?”叶公回答说:“我连做梦都想见到龙呢,可是还没有见过。如果见到龙的话,我一定和它做个朋友,龙啊,龙啊让我见见你吧,我真的非常喜欢你”。朋友们都说:“叶公真是一个喜欢龙的人啊”

71、   叶公可不姓叶,名公,更不是一个姓叶的很名望的人。他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大夫,因立有战功,楚王把叶(shè)城(今河南叶县南)封给他,叶这个地方南高北低,南边留不住水,北边水太多,南旱北涝。

72、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73、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得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74、    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相近或者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解释采用本字的意思。在这段选文中,凿(jué)通“爵”,解释为古代饮酒的器具;文通“纹”,解释为花纹、纹路;还(xuán)通“旋”,解释为转身。

75、②鲁哀公(前521―前468年),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共在位27年。

76、   子张①见鲁哀公②,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③,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③,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④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⑤,凿⑥以写龙,屋室雕文⑦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⑧,施⑨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⑩,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⑪。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⑫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77、释义: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78、孔子曾听闻叶公的善政,特意前来拜访与其交流治国方针策略。两人还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对于亲人犯罪,孔子主张“为亲者隐”,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

79、真正的《易经》不是人们想象的卦书,而是部阴阳历法,是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华夏文化到了黄帝时期,向哲理层面延伸和思考,做了《黄帝阴符经》这本书。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个国家该怎么管理?怎么才能让社会长治久安?管理哲学由此而生。《道德经》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哲学的成熟,道家文化是一种效法天地大道的文化。“道”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规律”。

80、   叶之所以有两音,从本质上来说葉(ye叶子)和叶(she,同舌,甲骨文中有十在口下的写法)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字!只是现在简化字混二为一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