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黑格尔美学(91句)

时间2023-08-30发布admin

黑格尔美学

1、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黑格尔美学)。

2、在人们意识中存在、发展。在希腊戏剧中,代表前者的是合唱队,代表后者的是发出动作的人物。

3、而有些艺术实体并没有加工和改造的载体而要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臆想去主观创造,去虚构和设计。

4、在艺术发展论中,黑格尔支持“草创——繁荣——衰落”的艺术发展规律,他讲到:“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艺术上达到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衰落期。因为艺术作品全部都是精神产品,像自然界的产品那样,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完美,而要经过开始、进展、完成和总结,再经过抽苗、开花和枯谢。”

5、要从现实的果实得到“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个抽象概念得到各种现实世界就很困难了。

6、黑格尔认为,散文(即我们所谓的“文章”)诉诸知性,目的不在创造意象而在阐明内容的抽象意义;诗则诉诸想象,“把人引导到另一境界,即内容意义的具体显现”。

7、这种普遍性和个性的统表现在外在环境中,是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引起冲突和行动的“情况”;表现到人物性格上,则是理念的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作为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情致”。所以,理想的人物性格既具有普遍的理想,也具有特殊的个性。

8、接下来的部分全程高能,黑格尔《美学》的70%重点都在下篇里,话不多说,咱们直接开始。

9、(1)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学的创始人鲍姆嘉敦自开始即认为美学是关于感性认为的科学,康德虽然重视理性,但声称美与概念无关,有了概念便没有了审美活动,以至于很多哲学家例如尼采、叔本华都无不用直觉来反对理性,但黑格尔却毫不动摇,而且将理性提到艺术想象的活动。在《美学》中他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理性的因素。”不仅如此,黑格尔还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如果不与感性统则会成为为纯抽象的思维,而不是艺术了。

10、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认识等,“从最低级的一直到最高级的哲学见识,都只是发源于一种希求,就是要把上述不自由的情形消除掉。”

11、黑格尔指出,诗的结构发展,有“时而平静地向前发展,较严格地遵守起贯串作用的统时而纵情奔放,毫无拘束,见不出统一”的两种类型。他认为,在后一种类型里,常常有诗人:

12、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哲学全书》、《精神哲学》都探讨了美学问题。

13、黑格尔讲到:特别是所谓风俗画,就不鄙视这样平凡的事物,在荷兰画家手里,这种画达到了高度的完美。是什么原因让荷兰人走上风俗画的道路呢?

14、这种普遍性和个性的统表现在外在环境中,是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引起冲突和行动的“情况”;表现到人物性格上,则是理念的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作为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情致”。所以,理想的人物性格既具有普遍的理想,也具有特殊的个性。

15、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美学的定义:“理念的感性显现”,理性内容提到第一位

17、在我看来,也认为美并不是只关感性的,理性也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当我们在欣赏一个艺术作品时,首先应进行主观上理性的思考,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使艺术作品所代表的普遍性个人化,进而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感官的感受,也需要理性的思考。从此可看出黑格尔所提出的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是具有一定进步性的。

18、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一书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19、在黑格尔体系中,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绝对理念就是“绝对精神”或“心灵”(Geist)是最高的真实。(朱光潜《西方美学史》,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63页)

20、这是从音律变化适应内容发展的关系来说的。如果从音律与构思、结构的关系来说,就是:

21、1817年,讲授美学《美学讲演录》共五讲,即《美学》(1835年出版)

22、黑格尔进一步认为诗就是诗人心情的自然流露,只有诗人才能写出诗来。因为既然要写出诗:

23、     客体~~~必然~~~不被认识时的局限、痛苦

24、黑格尔除了短暂担任过报社的编辑外,基本都是在从事教学工作。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贵族家庭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融入社会生活,参加舞会、听歌剧。这期间和荷尔德林走得很近,因此在思想上也吸收了早期浪漫主义的许多内容。后来他还担任过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他的唯心辩证法巨著《逻辑学》。

25、并且,因此诗可产生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由此,诗又成了最高的艺术,研究艺术哲学必须从诗开始突破。精神性:由诗与散文比较见出诗与散文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二者的思维方式、即观念方式、也即对客观世界掌握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26、“过路人,请传句话给斯巴达人/为了听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27、1⃣️黑格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精神”的显现。

28、由于诗的精神性,诗的观照必然向特殊方面转化,其民族性、时代性以及个性的特点就必然很突出。所以,黑格尔强调说:

29、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

30、可以看出,黑格尔关于美的概念,在根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我们剥开唯心主义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合理的内核。正如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所说的:

31、    二是“牧歌式的情况”,黑格尔具体指的是西方自希腊罗马以来牧歌体诗人和作家们所描写的那种空想乐园的情况。在这种“世界情况”中,从自然方面来说,人们无须去费什么劳力,即可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从人方面来说,在天真纯朴状态中他享受着诸如草地、森林、牲畜、小园、茅棚所供给的食住及其它可享受的东西,他还完全没有违犯人性的尊严的求名求利之类欲望。黑格尔认为,这种情况,虽然可以使人有若干的“独立自足性”,但却很快就会使人厌倦;由此而形成的人物性格,也往往缺乏高尚的理想以及顽强性与坚定性,因而是不适于艺术发展的。

32、    自然美:正因对象化,故于理念的显现要受到自然物的限制,是不完满的,是有缺陷的。

33、    作为一部系统的艺术哲学,黑格尔在《美学》中,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内在特征与外部条件也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见解。

34、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外一方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收到它的感动,从它得到满足。

35、黑格尔指出:诗的客观实体,不仅是指“广阔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也包括“凡是在人类情绪和情感中回旋动荡或是平静地掠过眼前的那些东西”。

36、诗尤其要避免可以破坏形象鲜明性的凭知性的生硬的割裂和联系,以及下判断作结论之类哲学形式,因为这类形式会立即把我们从想象领域搬到另一个领域里去。

37、黑格尔指出,在原始时代,人们的思维尚处于没有把一般与个别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的状态,还是精神内容的普遍性与繁复具体现象之间未曾分裂的统一体,人们只要有了诗的发现,有了表现精神性的要求,出口就是诗歌,人们的思维和语言表现都是无意的、自发的,无须特别用力。

38、    在《美学》中,黑格尔给美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解释,黑格尔“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   

39、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40、在艺术门类论中,黑格尔是如何思考的呢?他将作品的理念(思想内容)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艺术分类的基础。美的理念呈现出不同的差异,体现出来就是艺术的不同类型。

41、   自然美的几种情况都是为人而美的。如自然物的外在和谐具有愉悦动人的效果,体现一种内在情感或精神意蕴而显得美。自然景象感发、契合某种心情、与人的情绪相对应、契合。自然物显出某种精神的特点。

42、    黑格尔将雕刻视为古典型艺术的典型形式,认为与建筑相比,雕刻的形象已摆脱了建筑所担负的作为一种单纯的外在自然和环境而服务于精神的任务,凭它自己而独立地站在那里。“在雕刻里所看到的正是处在精神离开有体积的物质而回到精神本身的道路上。”具体说来,雕刻艺术在两点上超出了象征型艺术,一是作为精神来掌握的内容已很明晰,二是它的表现方式和这种内容意义完全吻合。总之,从理念与感性形式完满统一的程度而言,古典型艺术是最理想的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至黄金时代的产物。

43、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44、总而言之,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艺术或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思维与存在,理与实务,一般与个别的统如此就形成了“诗的观念”。它是想象的产物,也就是“意象”,这也是黑格尔诗学的核心范畴。

45、“这些孩子显然没有什么远大旨趣和志向,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愚笨,而是像奥林波斯山上的神门一样,泰然自得地蹲在地上。所谓平凡的自然就应该如此了解,才可以成为艺术的题材。”

46、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7、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外一方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收到它的感动,从它得到满足。

48、    与理想性格的创造相关,在《美学》中,黑格尔还进一步探讨了理想性格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黑格尔认为:“人必须在周围世界里自由自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的个性必须能与自然和一切外在关系相安,才显得是自由的。所以一方面是人物性格的内在的主体的统一以及他的情况和动作,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客体的统这两方面不是彼此分离,漠不相关,而是显出协调一致和互相依存”在艺术作品中同样如此,要使某一个人物显得真实可信,必须要有两方面的条件,这就是带有主观性的人物本身和他的外在环境;艺术的高妙境界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主体与外在界双方的共鸣,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黑格尔这儿所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化了的环境及复杂的精神关系等三个方面。黑格尔具体指出,在艺术作品中,外在自然环境必须是真实的、明确的,而不是枯燥空洞、模糊不清的。同时,还不应为妙肖自然而求妙肖自然,还要写出人化的自然。此外,还要注意将人物置于由国家的组织形式、宪法、法律、家庭、公共生活与私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精神关系网中予以把握。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物与环境的密切关联中,人物的理想性格才能得以更好的体现。

49、   一件艺术作品,我们能接触到、见到的是它直接显现给我们的样子,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者是形式、外在因素。它之所以对我们有价值,不是它直接显现的形态,而是指引我们进入内在的意蕴。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50、总上所述,既然诗对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诗人对语言的修养就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所以黑格尔把语言修养一项作为诗人必须具备的三项条件之而与想象力、艺术构思方式两项并列,认为诗人必须对此下苦工夫。音韵黑格尔认为诗必须有音韵,因为:

51、又万事万物都由理念派生而出,而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所以美的理念也必是真实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美与真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黑格尔在给美下定义时讨论“真”说:“美与真是一回事。”

52、戏剧作品的阅读和朗诵:戏剧是一种便于上演的动作情节;可以直接生动活泼表现出来的动作和话语;要求完整的表演。

53、用我国古典诗学传统语言来讲,前一种即相当于“即景生情”,后一种即相当于“缘情布景”。黑格尔把前一种称为“即兴诗”或“应景诗”,他说:

54、黑格尔把人看作艺术的中心对象,所以人物性格的描写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部分。

55、正剧的原则:个别人物自身达到冲突的解决以及目的和性格的妥协。

56、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57、就像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时时处处都存在矛盾一样。艺术也具有普遍性,社会、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艺术。我们身边充满艺术。

58、详细介绍请点击:CMF设计研修班|第五期课程,元旦限时特惠报名中!

59、“普遍性的观点,世界观中的实体因素以及人生观中的深刻理解都是抒情诗所不排斥的……在这种向特殊分化的抒情诗领域里,人类的信仰、观念和认识的最高深的普遍性东西(其中包括宗教、艺术甚至科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意蕴)却仍巍然挺立,只要这些因素适合观念和观照的形式,就能引起感情”。

60、    艺术美:艺术的物化是自由创造,可以至完满。

61、“音乐把谁纯的内心生活和主体情感,不是表现为可以限见的形象,而是表现为专供心领神会的声音图案。”

62、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从实体角度来讲,它是唯一客观独立存在的实体,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基础,构成它们的内在本质和灵魂;从主体角度来讲,绝对精神又是辩证发展着的。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一切思想、历史都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外部表现。说白了,世间的一切东西,无论物质、精神领域都是绝对精神自己产生和创造的。

63、   艺术是个别与普遍的统内容与形式的统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64、这是他从艺术诗之源——原始民间诗歌总结出来的经验:

65、“在严肃的内容之外添上一个特色,内容的严肃就立即显得仿佛推远或冲淡了,使诗人和听众都摆脱这种严肃的束缚,置身于一种超越严肃内容之上的更高更优美的境界。”

66、   黑格尔的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美学》一书。在这部著作的《序论》中,黑格尔曾经点明:这部著作的正确名称应当是“艺术哲学”,更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出发,对艺术美的本质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艺术作品中的理想性格、悲剧冲突、艺术创造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67、其客体占优势,主体占优势,还是主体客体交融?

68、黑格尔以自己身处法国大革命的环境与过去对比,既有信仰的崩解与变革、个体意识的觉醒与思想的解放导致艺术的死亡。究竟终结了什么?直到现在,我们可以认识艺术没有终结。那终结的是什么?

69、那么,艺术一定会终结吗?我相信这是黑格尔留给我们最富于挑战性的话题。美国当代学者阿瑟·丹托在此观念之上,结合现当代的艺术实践对“艺术终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多方的发挥,从而引发了艺术界的高度关注。

70、       更高级的是:艺术、宗教、哲学。

71、(3)一般与特殊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美应当是一般和特殊的统是普遍的理念显现在个别的感性形象之中,他说:

72、人与自然不同,自然是自在的,是直接的存在,而人不仅像草木等自然物存在,而且要“为自己存在而存在”,即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意识到自己存在,需通过两种方式:意识以认识的方式,二是以实践的方式。

73、黑格尔自己就曾说过,“尽管柏拉图是理念研究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但是它“已经不复满足我们现代心灵的更丰富的哲学要求”(《美学》第一卷P27)。

74、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

75、第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76、    黑格尔关于悲剧冲突的见解,由于立足于抽象的“永恒正义”观,忽视了悲剧冲突的社会现实基础,取消了与社会历史发展相关的是非标准,这当然也是有很大片面性的。但他强调的悲剧冲突不是人与自然,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层次的冲突的见解,又是独到的、深刻的。这类冲突所造成的的确是人间更为深重的悲剧,是人类形成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存在,以后恐怕永远难以解决的深层精神困境。从人类文学艺术史来看,在诸如《哈姆雷特》、《红楼梦》这样一类伟大作品中,无不蕴含着这样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剧意味。而又正是这类伟大作品,在启示着一代一代的读者,正视人类的处境,思考人性的局限,不懈地探寻人类的精神出路。

77、荷兰的市民和农民用他们的忍耐,英勇推翻了君主专制之下的西班牙的统治,经过斗争才获得了政治上和宗教上的自由。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所表现的市民精神和进取心,这种谨慎、清洁和繁荣的生活,这种凭借自己活动而获得一切的快慰和傲慢,组成了荷兰画的一般内容。

78、第艺术美与自然美。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79、01 诗的基本特征想象性:由诗与造形艺术、音乐比较见出黑格尔认为,古代的造形艺术如建筑(庙宇)、雕刻和绘画,都依赖于感性的外在形象,不过依赖程度三者依次递减,观念性则依次递增:雕刻较之建筑已较少依赖有重量的物质材料而更多体现主体的内心生活,绘画较之雕刻更以观念性较强的颜色代替限制性较大的雕刻物质材料,并把内在心灵当作描绘中心。而音乐则较之造形艺术有更强的观念性,他认为:

80、语言艺术(唯一的适宜于展示精神的媒介)和表演艺术的结合。

81、所谓思维方式的不同,归结到一点,就是诗用形象思维,散文用形式逻辑思维。黑格尔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有三类:辩证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高于形式逻辑思维,前者可以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后者却把事物看成是片面孤立的和静止的,因而不能达到“对事物内在理性和意义的洞察”,即不能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82、图 5 透纳笔下的海洋                       

83、这是因为,散文的、宗教的和科学思考的语言诉诸知性,要求精确地阐明内容的抽象意义,使人便于理解;而诗的语言却要求生动形象地显现意象,诉诸想象力。所以他认为:

84、注意,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高于自然美的。

85、    黑格尔认为这是琐屑的、不科学的:“艺术哲学没有任务要替艺术家开方剂,而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式规则。”

86、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并在书中解释到说:“这个概念有两重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与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现象与实在。且这两方面相互融贯的,外在的特殊的因素显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也即该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理念是内容与意蕴;二是感性显现;三是这两个方面的统就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个别与特殊的统一。可以看出黑格尔成功地将其辩证法运用到他的美学思想的建构中。

87、以上论述了感性显现的必然性,这里着重讨论“显现”一词。“显现”,显然不是实际的存在,理念的自我显现,虽必须和实际存在的感性事物发生联系,却不是具体的实在事物,不是具体以物质的存在。因为,具体的感性事物的存在都会是人产生欲望,比如看到水果,你会想到将它吃掉,然而当你在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一堆水果时,这堆水果是不会使你产生的欲望,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因此,艺术作品尽管有感性的存在,却没有感性的具体存在,没有自然生命;它也不应该停留在这种水平上,因为它只满足心灵的旨趣,必然要排除一切欲望”。所以,艺术作品中的感性事物只具有其形式,而不具有其实际存在的实质,“艺术作品中的感性事物,比起自然物的直接存在,是被提升了一层,成为了纯粹的显现”。正因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这显现显得离理念更加接近,所以说在黑格尔看来艺术作品的美是比自然美相对来说是提高了一个层次的,黑格尔的美学更关注艺术中的美,所以他称美学为艺术哲学。

88、以认识的方式,就是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自己;以实践方式,则是“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也就是说,人要通过实践,改变外在实物,而在外在实物上“刻下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实物中复现了”。因此,理念之所以要显现为感性形象,正是由于人要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在《美学》一书中,他这样写到:

89、人与自然不同,自然是自在的,是直接的存在,而人不仅像草木等自然物存在,而且要“为自己存在而存在”,即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意识到自己存在,需通过两种方式:意识以认识的方式,二是以实践的方式。

90、“诗的音律也是一种音乐,它用一种比较不太显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时而朦胧时而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在声音中获得反映。从这一点看,诗的音节须表现出全诗的一般调质和精神的芬芳气息。”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