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的一句经典名言(87句)
老子的一句经典名言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5、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老子名言名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老子的一句经典名言)。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
13、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1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6、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0、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2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4、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桥梁,而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
2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2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9、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30、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3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
3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7、书是智慧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38、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3、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6、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7、老子的《道德经》里最经典的十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值得收藏
4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2、“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53、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54、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经典语录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5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6、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5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58、烦躁的你向它诉说,快乐的你和它分享。日记是我的忠实伙伴。
59、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60、“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61、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经典语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64、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6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6、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保持自我,不入流俗。
6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8、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6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7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7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经典名言摘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73、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74、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7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76、注: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7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第八十一》
7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5、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8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