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再接再厉还是再接再励(46句)
再接再厉还是再接再励
1、 (“再接再厉”常误写为“再接再励”,应注意。)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再接再厉”(再接再砺),即“再接再砺”为非推荐词形。扩展资料尺竿头更进一步严阵以待蓄势待发锲而不舍马加鞭马不停蹄知难而进奋发图强(注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2、翻译:一直在赢,对方都没有机会还手了,打的对方都不能停歇了。
3、错别字别错丨脱贫攻坚常错字⑧:共dù难关,不只是咬文嚼字那么简单
4、再接再厉:比喻人们在工作学习方面,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同时也是对待一件事,即使失败,也会再一次又一次努力尝试,再接再厉常常被误写为再接再励,这是人们以后必须注意的。
5、出处: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6、正确的是“再接再厉”,意思是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再接再厉”语出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尔。”
7、我们应当胜不骄,败不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功。
8、错别字别错丨自古“里”“裏”不相同,莫再傻傻分不清
9、错别字别错丨自古“里”“裏”不相同,莫再傻傻分不清
10、再接再励: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11、 首先了解下这两个字分别所表达的意思,“厉”是“砺”的古字,是磨刀石,在诗中引申为“磨砺”。
12、再接再历: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同“再接再砺”。
13、错别字别错丨脱贫攻坚常错字①:甑别?甄别!千万别闹笑话
14、在大雨中,他们清除了附近的落石,决心再接再厉,把整条路修复。
15、段玉裁最精彩的论述在下面这一句,他说“凡砥厲字作礪,凡勸勉字作勵,惟嚴厲字作厲”。这就把“砺”“励”“厉”几个字的关系解释清楚了:“厉”是这几个字的语义来源,这几个字所记录的词是同源词,是“厉”在不同义位上所形成的义项的不同字形记录。“厉”的本义是“磨刀石”,“磨刀石”的作用是“砥砺”,这个意义相似性引申用于人以后,正面积极能够轻易地让被“厉”者欣然接受则为“鼓励”,负面消极不太容易让被“厉”者心甘情愿的接受则为“严厉”。
16、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17、再接再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àijiēzàilì。
18、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d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d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
19、错别字别错丨脱贫攻坚常错字⑤:“ji往开来”,古人造字很硬核
20、错别字别错丨脱贫攻坚常错字①:甑别?甄别!千万别闹笑话
21、唐韩愈和孟郊《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
22、再看励字。励是形声字,从力,厉声。金文中力像犁地的农具,从力表示劝勉他人努力;厉表声,且有磨炼之意。《字汇·力部》的解释是:“励,勉力也。有修饰振起义。”励本义是鼓舞、劝勉,后又引申为奋发、振作,成语励精图治中励即是此意,使用中常易被错写成“厉精图治”。
23、句中的“一喷一醒”和“再接再砺”生动形象,后来都成了文人常用的成语。斗鸡过程中,若是哪只鸡斗累了蔫头蔫脑,其主人就通过对其喷水的方式,让它尽快恢复战斗力,这就是所谓的“一喷一醒然”,这个成语现在被用来比喻推动督促。而被喷水的鸡尽管又有了精神,但并不会立刻投入战斗中,而是会先在地上磨喙蓄势,所以叫“再接再砺乃”。“接”即接触,“再接”即再斗;“砺”即磨喙,再斗之前先磨喙就是“再砺”。整句诗对仗工整,把斗鸡的紧张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
24、错别字别错丨脱贫攻坚常错字②:你还在用“戮力同心”吗?已经out了
25、由于“再接再厉”是“再次交锋前磨一磨嘴以利再战”,因此后来就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不懈。
26、 这个成语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效的诗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此中的“喷”是指在斗鸡时向鸡头上喷水,刺激鸡清醒;“再”是“再一次”;“接”是“接触,接战”;“厉”同“砺”的古字,是磨刀石,在诗中引申为“磨砺”。“磨砺”什么呢?就是斗鸡为了使喙(嘴)更有杀伤力,在接战之前再磨砺喙。“尔”是语气词,表示肯定。把两句诗合起来今译就是:用凉水喷一下正在掐斗的鸡使其清醒鼓舞,再次交锋之前斗鸡要磨嘴使其锋利以利再战。由于“再接再厉”是“再次交锋前磨一磨嘴以利再战”,因此之后就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不懈。”
27、翻译:斗鸡要用水喷,使之清醒。磨一下嘴再继续斗。
28、(释义)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29、自力更生,更生:改变生活。使劲改变生活。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30、奋发图强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振作精神,以求强盛。这个成语来源于郭沫若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31、其中的“一喷一醒”和“再接再砺”生动形象,
32、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33、“错别字别错”会继续推出一系列扶贫工作中常出现的错别字辨析,欢迎大家把平时碰到的容易混淆的错别字发给我们。谢谢!
34、接下来,小编们将把目光转向粤港澳大湾区。从文化渊源、人文精神到风俗习惯等,大湾区的11座城市都同气连枝、一脉相承,然而我们发现在繁体字和简体字转换之间经常存在错用的现象,对此,专栏将推出《繁体字简体字转换之间的常见错别字》系列内容。敬请期待!也欢迎大家提供选题线索给我们!
35、释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再接再厉”与“再接再励”这两个词的差别就在“厉”与“励”字上。“厉”与“励”的区别又是十分明显的。“厉”,有“严格、严肃、猛烈、勉励”等意义,如“雷厉风行”“厉声”“声色俱厉”中的“厉”就分属这些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再接再厉”中“厉”的意思是“勉励”“努力”“前进”的意思,结合这一词意,我们可以把“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意思解释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前进”。而“励”的意思是“劝勉”,可组成“励精图治”“奖励”等词语,当组成“再接再厉”时,一般不写成“再接再励”。从上面的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厉”和“励”的意思毕竟是不同的。
36、再接再厉虽源自一场斗诗,却绝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它体现出一种不因眼前成绩骄傲自满,不忘初心、慎终如始的定力。在古代,人们常常会产生“末路之难”的感慨——行百里者半于越到最后阶段,往往越容易失败。正如老子所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而要突破“末路之难”的瓶颈,就要慎终如始,保持清醒,不放松警惕和自我要求。做任何事,只有始终不忘起始时的明确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做后盾,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才能在最后阶段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取得最终胜利。
37、(释义):这样用水喷鸡,使之清醒,如此继续努力。
38、砺字又是怎么来的?原来随着使用,厉字越来越多被用作动词(磨,使锋利),砺字便及时补位,慢慢取代了厉本义“磨刀石”的用法,如词语“砥砺”,本义就是磨刀石,其中砥是细磨刀石,砺为粗磨刀石。因此,从字源上说,厉是砺的本字,二者虽然可以通用,但在字义和用法上还是有所区别,所以从诗句“再接再砺乃”向成语“再接再厉”演变时,就发生了用字上的变化,用主要表动词的厉代替了主要表名词的砺,固定成为标准用法。与此类似的成语还有厉兵秣马,在古文中也曾写作“砺兵秣马”。
39、 在生活中我们这个词的用法是: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不断进取。如果写成“励”,那意思就成了“再之后努力,再一次地勉励自己”。看起来是误解了这个成语。所以这个词写出来就应该是“再接再厉”。
40、勇往直前(yǒngwǎngzhíqián)
41、● 挑战营|朗诵、口算、魔方多种活动等你挑战!
42、对这个成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把“厉”误写为“励”。如果用嘴说这个成语显现不出有错误;一写,比如题词,这个错误就显现出来了。许多人把“再接再厉”的“厉”写成“励”,是觉得“励”是“勉励”,把“再接再励”理解为“再接着努力,再一次地勉励自己”。表现上看似乎讲得通,实际上是把这个成语误解了。
43、解释: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后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接:交战。厉:同“砺”,磨快。
44、再接再励: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
45、(释义):不管别人怎么说,不考虑自己得失,勇往向前,说出别人不敢说的道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