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47句)

时间2023-07-12发布admin

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1、    直到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我不经意在书本上看到了这句话:

2、有个商人,听说这件事情,找到这户人家重金买下了这个药方,然后拿着这个药方,去献给吴王。这时适逢隆冬,越国来侵犯吴国的边境,吴王任用这个商人为将,随吴军与越军展开水战。有了不龟手药膏,吴国士兵战斗力倍增,大败越国。吴王大喜,割地赏赐了这个商人。同样是一个不龟手的药方,发明它的人只不过用它漂洗棉絮;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巧妙运用的人,拿它可以打胜仗、裂土封侯。我们看,究竟是哪种人将知识转化成了更大的力量呢?

3、而这句话是弗朗西斯·培根说的,写成英文就是“knowledgeispower——FrancisBacon”,而FrancisBacon在英文当中容易被看成FranceisBacon,意思是“法国就是培根”。

4、可见,经验论的起点没问题,但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备普遍必然性;唯理论的推演方法没问题,可以得出普遍必然的结论,但却建立在可疑的独断论起点之上,而且无法获得新的知识。

5、这句话一般都用来鼓励人好好学习、多读书,或者用来称赞某人读书多,做出较好的成果。既可以是鼓励他人的经典语录,也可以用来称赞他人。

6、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如何确定唯理论的前提本身是正确的。唯理论者们回答说,那些前提是天赋的,是不证自明的。这一说法有强词夺理之嫌。比如:大前提,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任何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小前提,太阳是宇宙中的星球;结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前提错误,引发的结论错误。在地心说时代,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被当作公理,不证自明。

7、出狱后,培根远离政治,不再为国王服务,转而为真理服务。他埋头科学实验,撰写哲学著作。他发现人类的思想世界一片混乱,要建构一个新的求知体系。他全情地投入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在一次冷冻实验中受了风寒,他不治身亡,终年65岁。

8、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相信这是他对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最精辟的总结。他还制作了一系列知识改变命运的电视短片,将这个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未来无疑将会有更多的人从中获益,抓住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

9、或者是当有人说了句“知识就是力量”时,我会紧跟着接上一句“法国就是培根”…可从没有人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认为我说了奇怪的事,而只是若有所思地表示同意。

10、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其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11、无论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躺着、站着,或是Chinese蹲着,只要你活着、计步软件开着,就可以来玩。

12、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哲学家们沿着各自的道路走啊走,最终都发现自己陷入到了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之中,无法让自己追求到的知识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13、以上插画皆来自久保雅子(MasakoKubo),其作品色调清新,线条简洁,富有张力。

14、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15、三百年多后,弗兰西斯·培根将罗吉尔·培根的经验主义思想发扬光大,并创立了经验论,成为近代哲学经验论的开山鼻祖。马克思称其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罗素说他是“近代哲学归纳法的创始人和对科学程序进行逻辑组织的先行者。”

16、知识就是力量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吸取有用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力量,才可以获得成功。

17、野中郁次郎(Nonaka)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收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组织和传递,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一套文化系统。知识是从不相关或相关的信息中变化、重构、创造而得到的,其内涵比数据、信息要更广、更深、更丰富。

18、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19、除了《新工具》,培根还有一本书名叫《新大西岛》,这是一本当时的科幻小说,描绘了借助新工具,人类将要生活于其中的新社会,里面的很多大胆设想早已成为现实,如植物的嫁接、高倍望远镜、精密显微镜、水下航行的船只、远程攻击性武器等。

20、语文课是个大宝库,科学、自然、人文、艺术、历史,无所不有,包含了很多通向其他学科的门径,也蕴藏了无数有趣的知识和思想。但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往往有一个对“用户”不够“友好”的“产品特性”,那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如果我们将关注度仅仅聚焦在“记问之学”上,不但会错过很多思想与妙趣,还会让孩子们对语文产生偏见和误解,不利于他们养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真相,考究学问的能力。

21、培根(Bacon),是个能唤起食欲的姓氏,英文是“熏猪肉”的意思,培根的祖先会不会是做熏猪肉生意的呢?有这种可能性。可以确认的是,培根家族并没有世世代代靠熏猪肉为生,后代中出了大思想家,还不止一位,有本文男主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以及《奥卡姆的威廉篇》中提到过的方济各修会“三杰”之一的罗吉尔·培根(RogerBacon,1214-1293)。两位培根都是英国人,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极为相近。

22、值得注意的是,培根虽然强调感性经验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但他没有把这一点绝对化,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而并没有说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更没有说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

23、此外也要看到,知识爆炸使得知识不仅有量的拓展,而且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学科之间也互相交叉融合。如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并非是学富五车的人,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仍然把“知识就是力量”奉为真理,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24、“知识改变命运”是李嘉诚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

25、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26、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的确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过去我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培根只强调感性认识,而对理性认识完全忽视,事实并非如此。

27、(c)隐性知识获得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帮助,它通常靠自己去获得,是不能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就是知识分享的过程。

28、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光明日报出版社,贾辰阳、解本远译,2014年1月版。

29、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30、早在13世纪的英国,罗吉尔·培根就大力倡导科学实验。关于彩虹,亚里士多德认为那是太阳和星星之间的垂直线,塞涅卡称之为神的笛杖。罗吉尔·培根对前辈大咖们的观点不敢苟同,那不过是孩童的幻想,他需要更可靠的依据来证明。他用晶体做实验,折射出七色光,于是得出了与前辈大咖们不同的结论。他认为彩虹是水汽反射太阳光形成的自然现象。还认为,人类通过实验,还可以掌握制造彩虹的方法。这种标新立异,在中世纪背景下,可不会为天才的罗吉尔迎来赞誉,反而招来了牢狱之灾。

31、在文艺复兴之前,经院哲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很多经院哲学家坐而论道,脱离实际,把古人的思想成果变成束缚学术进步的教条。对此,培根意欲挠曲枉直。在《新工具》序言中,他谈道自己“要为理解力开拓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乃是古人所未曾行走、所未曾知道的”,也就是说,他要在新的起点上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

32、唯理论从公理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论体系。公理本身被认定为不证自明的天赋观念,是最普遍、最抽象的原理,如几何学的基本命题。那么,以确凿无疑的公理出发,通过确凿无疑的逻辑演绎,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是确凿无疑的。比如亚里士多德经典的三段论:大前提,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只要前提是正确的,唯理论通过演绎法获得的知识必然是正确的,是具有普遍性的。

33、近日,我到一所学校调研,发现该校大门上悬挂着一条醒目的标语——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与该校校长说起这条标语,他振振有词地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学校教育就是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这位校长说出了时下一些中小学校长的心声。

34、罗吉尔·培根是个不幸的天才,他的不幸在于他有着远超于他所处时代的超前思想,比同时代人更早地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价值。两百年后,他得到了应有的声誉,15世纪成为母校牛津大学的骄傲。

35、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36、力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ì liàng。词语解释为力气,有份量。古诗文解释为强力也。后引申具有了“作用”、“能力”的意思,是汉语中常用词语。

37、古希腊哲学家对知识大多持“学以致知”的态度,也就是为了求知而求知,这种超功利的求知态度造就了希腊哲学史上一座又一座高峰。中世纪神学也是一种学以致知,不同的是,它混杂了人生得救的热望,最终走向了狂热与虚幻。16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实用性特点越来越突出,培根吐出六个字——知识就是力量,惊醒众人!知识终于从天国重返人间,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38、再者,从知识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将知识分为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和实践知识(直接知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多是书本知识,缺乏的是实践知识。重书本知识而轻实践知识,这将导致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走出校门后必然“高分低能”、百无一用,何谈创造美好的未来?

39、经验论在英国崛起与英国的地理位置有关。作为岛国,英国远离欧洲大陆,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较小。欧洲大陆的人们热衷于形而上学之时,英国人已经在经验领域有所作为,弗兰西斯·培根继承前辈英国经验主义的衣钵,确立了通过经验获得真知的认识论路线后,后继的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也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40、因为这些名言印在了课本上,是名人伟人留下的,又要求背诵,孩子们就会在潜意识里把这些话当成真理。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家长们在家里,有没有带着孩子们一起分析和思考,每一句名人名言是否真的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呢?它被创作者说出来的背景和语境是什么?有没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不适用的领域?有没有其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性?当我们引用它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驳斥别人的理论时,需要注意什么?做这些思考,比简单地背诵名人名言要重要得多。

41、这其中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确定第一百零一只乌鸦是否是黑色的。也许经验论者观察了更多只乌鸦,一千、一万、一百万、一千万……但是,无论再怎么庞大的观察数据n显示乌鸦是黑色的,在理论和逻辑上,n+1也完全有可能不是黑色的。事实上,白乌鸦跟黑天鹅一样,很罕见,但的确存在。

42、记载培根幼年时期生活学习的文献不多。培根幼时接受语言、圣经和神学教育后在1573年,年仅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中的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43、诚然,哲学家培根的这句经典名言,在农业和工业化时代,激励了人们为寻求真理而执著地学习知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推动力,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在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这句名言的价值值得商榷。

44、但是培根所说的完整的一句话则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显然,后面这句话才是培根要重点强调的,这也和他的哲学思想相吻合。

45、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46、在对形而上学的经院哲学进行怀疑之后,经验论和唯理论都转向了“经验”,以经验为基础寻求新的哲学出发点。不同之处在于,培根的经验论从外在的感觉经验出发,通过人的感官来感受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而笛卡儿的唯理论则从内在的经验出发,即自我反省,包括对内在的心理活动、情感、欲望等进行反省。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