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名人尊师的故事50字(79句)
名人尊师的故事50字
1、 过了好长时光,程颐醒过来了,这才明白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名人尊师的故事50字)。
2、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3、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校园礼堂和大家一齐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5、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取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必须要尊重老师。
6、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7、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
8、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名人尊师的故事50字)。
9、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10、人民领袖毛泽东,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他在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1、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2、正是因为杨时能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3、开办的课程有: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爱子有方、爱子有乐、爱子有魂)、亲子活动体验课程、高端托管、家庭教育高端补课,全面系统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调整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成绩。
14、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15、”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16、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17、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8、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9、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20、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21、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用功。之后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22、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23、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24、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25、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26、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7、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28、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29、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30、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31、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2、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3、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4、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35、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36、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故事了吧,通过故事可以了解到一些我们未亲身经历、亲眼见证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值得我们阅读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尊师的名人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尊师的名人故事篇1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尊师的名人故事篇2江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竣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1995年,当江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江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尊师的名人故事篇3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尊师的名人故事篇4“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37、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我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光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38、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
39、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国参加就职典礼。许多名人聚集在她周围。就在仪式即将开始时,居里夫人突然从竞技场上跑下来,穿过手持鲜花的人群,跑向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妇人,亲切地吻了她的双颊,然后自己把她推到竞技场上。这位老妇人是居里夫人的童年老师。
40、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1、宋朝时,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42、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我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光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43、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44、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5、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46、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47、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48、民国时期的大德印光大师曾教导子弟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作为学生,唯有恭敬师长、谦虚受教,才能学到真才实学。
49、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50、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51、“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52、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53、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所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道德学问也不断提升,使得唐朝基业后继有人。唐太宗教子尊师的事迹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54、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55、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56、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57、“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58、 江泽民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向惦记着曾教育过自我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状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情绪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江泽民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
59、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60、毛禹居,毛泽东小时的私塾老师。1959年,已是d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重回故乡韶山,毛泽东亲自向毛禹居老师敬酒,毛禹居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学时的老师,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常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器重他。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泽东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师,1937年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师,您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61、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62、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63、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64、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盛世。太宗皇帝胸怀宽广、礼贤下士,他广纳谏言、重史崇典,曾下令魏征、虞世南等贤臣,齐力搜集古圣先贤的典籍,汇集成《群书治要》宝典,并依止其治国,成就了太平盛世。
65、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66、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67、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68、李世民认为子女教育对国家的兴旺发达非常重要,为自己的子女了选择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作为老师,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69、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70、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71、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72、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73、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齐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74、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75、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76、 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77、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78、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参考资料:///s?wd=%D7%F0%CA%A6%B9%CA%CA%C2&cl=3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