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首当其冲是褒义词吗(78句)

时间2023-10-23发布admin

首当其冲是褒义词吗

1、其他如:从壁上观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2、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 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3、(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倘若就此轻轻放他过去,不但百姓不服,就是抚宪同职道,亦觉于心不忍。”

4、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得到。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5、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指在困难或恶势力前不屈服、不低头。(首当其冲是褒义词吗)。

6、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7、(出自)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是没有疑义的,平原的游击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

8、词义推导:“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9、有的错误翻译是:“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10、1(休戚与共)同甘共苦。同“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常混淆。误例: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与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是个敬辞,只能对别人,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误例: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1(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不能理解为巧妙应变或细述委曲。误例:在接待外宾的大型活动中,敏锐果断的判断和虚与委蛇地应变显得格外重要。1(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定是指“并非活的”。误例:李丽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其讲课的动作、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11、(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误例:①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共产党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②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赏心悦目)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误例:节日的北京,绿草茵茵,鲜花处处,真是美不胜收、赏心悦目。(深居简出)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不能理解为“简简单单出门”。误例:看妈妈出个门还打扮半天,真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莘莘学子)表示众多的学生,不能指具体一个或几个。如果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几个”等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误例:①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②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③教室里坐着几个莘莘学子。91/(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误例: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那样求全责备了。(生灵涂炭)形容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易用成“人民生灵涂炭”,造成语义重复。误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2、(2019国考地市级卷29题/省级卷27题)

13、除旧布新: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14、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首当其冲是褒义词吗)。

15、爱财如命: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16、很多字、词、成语,都是大家非常了解的,但当它出现在考试中时,有的考生能做对,有的考生就做不对,其原因就是有没有真正在备考中下功夫,有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词语和成语。

17、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事相求当然要登“三宝殿”的。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好办,找人托关系,请客送礼时笑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实在是有点对不住佛门了。

18、(示例):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19、 百看不厌:厌:厌倦。看很多遍也不会感到厌倦。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20、(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21、得陇望蜀:得:得到,取得。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22、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23、“宦官”一词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战国时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而后来的太监则必须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而太监和宦官发生联系只是明朝的事情。以“太监”作为宫中阉人的通称,是明清时代的事情。

24、西瓜是很推荐大家在做完所有的公考真题之后,再研究各省市的中考、高考真题的。这样做不是为了单纯地刷题,而是有两个更好的目的:

25、根据古代礼制,天子的领地要超过千里,公、侯的领地方百里,伯的领地方七十里,子、男的领地方五十里。方五十里的领地就显得实在有些不入流了,这样的小地方不可能有任何政治地位,因此也就没有资格参加天子的朝会,附属于别的诸侯国就是它的宿命。

26、(解释)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也形容本领大,技艺高超。

27、(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28、—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29、在大学之前的语文考试中,和「字、词」有关的题目往往围绕着两个点,即「语义」和「语病」。举例来说,「度过/渡过」「反应/反映」这样「同音近义词组」的词义区别是明确且微小的,在中小学阶段,掌握它们的区别能够很快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系统的汉字学习体系,尽快获取更多的知识。

30、曾经沧海: 曾经:以前经历过。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31、相安无事: 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32、  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济济一堂”意思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多用于比较庄重、盛大的场合,参加者多是一些有水平、有身份的人物。用于热闹非凡的商业界显然用错了场合)

33、(解释)出自《诗·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34、当之无愧:当:担当,承受。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35、 变本加厉:本:原来。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多含贬义。

36、厉兵秣马:厉:通“砺”,磨; 兵:兵器 ;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37、(解释)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38、(解释)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

39、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40、“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同历史上两个重大的事件有关。

41、期期艾艾 (解释)形容人口吃。 (误用)常被误解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42、 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来的客人。

43、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44、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除了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外,大部分考生在高中毕业后基本不会再专门投入精力来研究汉语,因此即使面对十年前学习的内容,无论是「语义」还是「语病」,依然可能有力不从心之感。

45、译文:郑国承受着它的要冲,以至于首先受到攻击。

46、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浅。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47、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48、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49、“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有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欢吃辣。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时,自己创制了一种以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为主要原料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

50、(解释)“ 侃 侃 ” 本 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51、(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尚有踊跃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

52、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多,连续不断)

53、考察点:本题第一空的主语为「职能部门」,A「明知故犯」D「以身试法」这两个词不适用于这个特定搭配,一般都用来描述性质严重的犯罪。B「老调重弹」即「重新弹老的调」,一般用在「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这一语境中,不适合「再次犯错、违法败诉」的语境,排除。

54、(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55、词义推导: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56、(解释)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57、(解释)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常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58、词义推导:“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59、(出自):叶圣陶《平常的故事》:“尤其是她自己,起先虽然颇有~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士临阵似的气慨了。”

60、 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61、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62、(解释)糟糠: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63、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差别比较大的概念。

64、“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65、(部分解析认为本题第一空只能填「应有尽有」,第三空只能填「轻而易举」,不过西瓜认为两者都是可以的)

66、(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67、(误用)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68、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69、(D)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70、“不孝者五”,可知“不孝有三”,并不仅仅是三种。

71、(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 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72、143/1(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意味深长)话语含蓄,带有深意。两个成语容易混淆。误例:①邻居大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耐人寻味,她是批评我们家晚上总是出声影响他们休息吗?②张老师意味深长的话拨动了纤熙的心弦,是啊,张老师为自己倾注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怎能再一直糊涂下去呢?1(有口皆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此成语为褒义词,易犯“褒词贬用”的错误。误例:①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②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1(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误例: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是否是非典患者这并不重要。

7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纯粹考察「语义」是初级的考察方式,它在公考中早已被淘汰。注意这里所说的「初级」指的是考察的角度,并不代表它的难度很低。

74、(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75、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76、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77、1(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普通的乡下人”。误例:①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②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1(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不能指一般情况下的互相帮助。误例:周礼的家是个四代同堂的小康家庭,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和睦,被居委会评为五好家庭。1(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不可指同一人、物,不可混同“同日而语”。误例:当年穷山沟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是集团董事长,今昔之别,简直不可相提并论。1(心悦诚服)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不能理解为“心情舒畅愉悦”之意。误例:他听着风顶树梢,听着小鸟欢噪,心悦诚服,不原离开这个地方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