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顾炎武的思想主张(43句)

时间2023-10-06发布admin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故亭林论史,尤重风俗,其意备见于日知录卷十三。大意在重节义而轻文章,于东汉特斥蔡邕。(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2、全氏斯言,可谓能阐亭林志节矣。然三百年来,亭林终不免以多闻博学见推,是果为亭林之辱欤!亭林地下有知,客死之魂,不知又将于何归依?今谓亭林乃清学开山,亦仅指其多闻博学,而忘其「行己有耻」之教者,岂不更可痛之甚耶!(乃以博学多闻见推)

3、在顾炎武看来,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其内部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而造成的。在明清时期反理学的浪潮中,顾炎武以高扬经学的大旗为其重要特征。他对宋明理学的“性与天道”不以为然,认为不讲辞受、出处,而终日陷于论辩之中,绝非孔孟儒学正统。他说:“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也;出处、去就、取之、辩之,乃孔子、孟子之所恒言也。”因此,顾炎武一生为学,始终以国家治乱之源,生命根本之计为出发点,切实去探索“六经之旨”、当世之务。(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4、以言夫亭林博学之教,则最著者有两书:一曰日知录,一曰音学五书。亭林尝自言之,曰:

5、饱读经书的顾炎武,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兴亡、天下的治乱,特别是在其亲身经历了明王朝灭亡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君主独断专横,君主的权利不受任何制约之害。顾

6、明末诸老,尚多守理学藩篱,究言心性,亭林不然,日知录卷一「艮其限」条、卷十八「心学」条,对晚明所讲心学,皆有极深刻之评论此亭林之卓也。亭林持守方严,行己整峻,真所谓有耻无愧者。即如前举列谒通衢,自白不列钱谦益门下,及居华阴答人书,申说不还江南两节已可见。其它行谊,亦多类此。清廷开明史馆,大学士孝感熊赐履主馆事,以书招亭林。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熊惧而止。戊午词科诏下,亭林同邑叶方蔼及长洲韩菼,争欲以亭林名应。致书固辞,卒不屈。次年,大修明史。叶又欲招致,亭林贻书却之,曰:「先妣未嫁过门,养姑抱嗣,为吴中第一奇节,蒙朝廷旌表。国亡绝粒,以女子而蹈首阳之烈。临终遗命,有『无仕异代』之言。故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矣。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遂得免。自是绝迹不复至京师。或曰:「先生曷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亭林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妇人失所天,从一而终,之死靡慝,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若曰『曷亦令人强委禽焉,而力拒之,以明吾节』,则吾未之闻矣。」此立身之大节也。其在京,徐干学兄弟尝延夜饮,亭林怒曰:「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饮者乎!」汉学师承记亭林之自守然,其教人亦靡不然。尝与潘次耕书曰:

7、      三是政治腐败,官商勾结,垄断市场。顾炎武认为,在阻碍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健康发展各种非经济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政治腐败。在晚明中国,有一大批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源来从事商业活动、与民争利的官员,有一大批具有官场背景、并在这种背景下从事不公平竞争的商业活动的豪绅:“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这一势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垄断了市场,严重阻碍了民间的自由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9、巡检,即古之游徼也。巡检裁则总督添矣。何者?巡检遏之于未萌,总督治之于已乱。同上

10、(1)(明朝)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1、     “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论废除官本位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顾炎武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之所以痛苦不堪,还在于有一个由乡宦、生员、吏胥所组成的庞大的特权阶层,这一阶层占有了大部分的土地,却享受着免役或免赋的经济特权,而国家赋役的负担,则转移到了广大无地或少地、又无任何官本位背景的民众身上。其《生员论中》说:

12、调整不合时宜的生产关系,解决官田问题、生员问题、私租问题、奴婢问题,废除官本位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主张以雇佣劳动制度取代传统的蓄奴制度

13、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14、A.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B.开辟了明末淸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C.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D.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15、      顾炎武所论说的徽州商人勤俭致富的精神,与马克斯·韦伯论说的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新教伦理精神虽不同但亦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认为,徽州商人们之所以能够致富,首先在于勤俭。他说:“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

16、予尝历览山东、河北,自兵兴以来,州县之能不至于残破者,多得之豪家大姓之力,而不尽恃乎其长吏……夫不能复封建之治,而欲藉士大夫之势以立其国者,其在重氏族哉!文集卷五裴村记

17、顾炎武认为一切关于自然及社会的知识都是认知的对象。他批评宋明以来的理学、心学,说“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在其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他总结了历代治水的“善治水者,固以水为师耳”经验,揭示了先验之理与社会实践的矛盾,说明了只有生活及实践才是人类知识的真正来源。他认为历史的时势是由人造成的,人定能胜天。

18、第(2)问,材料一强调个人修养问题,材料二强化教化作用;功能从提高个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总结。

19、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20、B.以知统行的方法论C.本善习远的道德观 

21、然亭林著述之盛,要当首推日知录。亭林自谓日知录一书,「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与杨雪臣书又谓「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与人书二十五其门人潘耒为之序,亦谓先生之学:

22、 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大”。据此可知,黄宗羲(  )

23、 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

24、顾炎武曾把创作《日知录》比作“采铜于山”。他自言,这时代的人写书,就像这时代的人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作废铜铸钱。这样铸出的钱,既粗恶,又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两边都没好处。顾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治学上严谨扎实,堪称楷模。这在《日知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25、其志意之切挚,风格之严峻,使三百年后学者读之,如承面命,何其感人之深耶!(亭林与潘次耕师弟子之切磋)次耕为亭林门人,其与亭林书,亦劝无入都门,及定卜华下。师弟子以道义相劝勉,可谓两难矣。(亭林评当世风俗)亭林自守既卓,评人亦严,尝为朱明德广宋遗民录作序,有曰:

26、      为了解决上述各种非经济因素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顾炎武提出了以下对策:

27、      他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来推进商业的发展。其《田功论》说:“今天下大富有上曰耕,次曰牧,国亦然。”他主张:“愚请捐数十万金钱,予劝农之官,毋问其出入,而三年之后,以边粟之盈虚贵贱为殿最。此一人者,欲边粟之盈,必疾耕,必通商,必还定。安集边粟而盈,则物力丰,兵丁足,城圉坚,天子收不言利之利,而天下之大富积此矣。”他曾经进行过农业的股份合作制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试验,并试图通过这种试验来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他曾与傅山、李因笃、朱彝尊等二十余人集资垦荒于雁门关之北,并亲为筹划经营。他给潘耒写信道:“近则稍贷赀本,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应募垦荒。同事者二十余人,辟草莱,披荆棘,而立室庐于彼。然其地苦寒特甚,……有水而不能用,当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车、水碾、水磨之人,与夫能出资以耕者。大抵北方开山之利,过于垦荒,畜牧之获,饶于耕耨,使我泽中有千牛羊,则江南不足怀也。”

28、A.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9、清儒言考证推本顾、阎者,乃以本朝自为限断,亦不谓其事由两人特造,更无来历也。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谓:「国朝诸儒究六经奥旨,与两汉同风,梨洲、亭林二君实启之。」黄、顾并举,亦较单推亭林为允杨慎用修治古音,犹在陈第前,而不如陈之精密。然亭林唐韵正犹有取于杨氏转注古音略之说。四库提要子部杂家论方以智通雅云:「明之中叶,以博洽著者称杨慎,而陈耀文起而与争。然慎好伪说以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胜。次则焦竑,亦喜考证,而习与李贽游,动辄牵缀佛书,伤于芜杂。按,焦氏笔乘有「古诗无叶音」一条,考证精确,不下陈第。焦、陈同时,未知孰为先唱?此阎百诗尚书古文疏证卷五及陈兰甫东塾集卷四跋音论,均举及。又焦为陈书作序,已自言之。惟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上。风气既开,国初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扫悬揣之空谈。」此清廷馆阁词臣,序清儒考证之学,亦谓沿明中叶杨慎诸人而来,不自谓由清世开辟也。焦里堂亦言之:「南宋空衍理学,而汉儒训诂之学几即于废。明末以来,稍复古学。在前若杨升庵,在后若毛大可」云云。雕菰楼集与某论汉儒品行书里堂在野,亲值汉学极盛,推溯来历,亦谓起明季,与四库馆臣之言相应。此自清儒正论,谓考证由顾、阎开山,其说起挽近,按实固无据也。

30、      一是专制统治者对人民的超经济强制式的掠夺。顾炎武指出:“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者乃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天启皇帝的诏书中甚至有“必须殚力急功尽心搜括”之语。

31、元、明以来,以程、朱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其得,亦不知其所以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今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攻驳程、朱为能。倡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惜抱轩文集六复蒋松如书

32、讲座结束后,与会新阶层人士纷纷表示,陈建林会长的讲座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顾炎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作为统一战线的成员,将学习弘扬顾炎武思想,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勇争先,为推动昆山发展实现“全新一跃”,做好高质量发展榜样,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贡献力量。

33、  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清初三先生”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34、 互动环节中,大家纷纷向陈建林会长请教交流。

35、 主张实行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政策,既反对“以年号铸之钱文”、币制屡变,又反对“各自行钱,不相流通”的地方保护主义

36、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圣人之经,即圣人之道也。离经而讲道,贤者高自标目,务胜于前人,而不肖者汪洋自恣,莫可穷诘。儒林与道学分,而古人传注笺解义疏之学转相讲述者,无复遗种,此亦古今经术升降绝续之大端也。

37、  在对道器关系的论述上,顾炎武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说:“盈天地之间者气也”(卷一《游魂为变》条),“非器则道无所寓”(卷一《形而下者谓之器》条),认为充满天地间的无非是气,气聚而为万物,散而为太虚。

38、纪念王船山圣诞400周年新造“王船山圣像”

39、顾炎武(1613—1682),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著作有《日知录》等。

40、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于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文集卷四答李子德书

41、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2、古之疑众者行伪而坚,今之疑众者行伪而脆。其于利害得失之际,且不能自持其是,而何以致人之信乎?故今日好名之人,皆不足患,直以凡人视之可尔。文集卷四与人书十五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