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海上钢琴师最大的隐喻(84句)
海上钢琴师最大的隐喻
1、影片中通过“斗琴”的片段,使钢琴音乐与影视剧情擦出激烈的火花,表现出两位钢琴手的不同的心境,对“斗琴”一事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表现出他对世界认知的天真,对音乐信仰的守护,充分塑造了“1900”清新脱俗的形象。
2、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富以及名利劝说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实的回答:“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这是何等淡然的心态,以至于不由得拷问自己,当我面临如此抉择之时,是否能这样取舍,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我们有多少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东西,驱使着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坦然承认,我们无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达,因为我们始终被社会这个大链子所牵引着,这是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无法抛弃一切的世俗观念,但我们还是能做到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净土的,我认同理解1900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一切并不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同点,追求名利而不狂热,向往财富而不痴迷,永远也不要做权势的奴仆,我想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观念吧。
3、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4、电影中,“1900”也曾想下船,当看到无尽的高楼,无尽的街道时,却胆怯了:“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5、这部电影获得2019年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年度十佳电影,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获奖、最佳剪辑奖。
6、盛夏,因事奔波杭城。高铁里恒温的20度,到诸暨站,开门,迎面40度的热浪,脑门立即一阵晕眩。
7、而关于这一切都可以用马戏团中的贝步拉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这种人不能坐在观众席,我们必须登台表演、管理演出。否则其他人就会摆布我们——其他人来了,他们将会占据露天马戏团,他们将会举行火炬游行,他们将会建造演讲台...坐满演讲台,从演讲台上说教,宣扬我们的毁灭。
8、在无穷无尽的生活里,1900感觉到恐惧和难以掌控,他认为在自己生活的轮船上,即使一个人欲望再膨胀,也不会超过船头和船尾,而在陆地上这种欲望可以延伸到无止境的地步,这是让人感到恐惧的,因此他选择永远停留在轮船上,因为在这个地方他的欲望可以得到保留。他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弹钢琴,而不用考虑其他任何东西。(海上钢琴师最大的隐喻)。
9、这样的构图以一个长镜头的手法保持了很久,所带来的寓意性是长远的:1900注定同这艘船的结局相通。
10、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该片4K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11、当然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得说里边的主要演员扮演得非常成功,就是里边演1900这个蒂姆罗斯。蒂姆罗斯在里边展示出来的那种忧郁烂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样的气质。在船上生,在船上长,没有经过太多陆地上那些世俗的污染这么一个形象。麦克斯刚上船的时候,不适应这船的颠簸,呕吐。这时候1900走到他身边把钢琴的轮锁解开,坐到钢琴前弹琴。弹奏的时候,麦克斯在那看着。结果风浪一起,船一颠簸,整个钢琴在宴会厅里走到这走到那,在地上滑动,在滑动的过程当中,仿佛是在一首乐曲之下,大海和船,与船上的人一起跳舞。使麦克斯当时感觉也很兴奋,这种感觉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沉浸在音乐给人带来的欢乐当中。
12、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13、他说:“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14、类比:给一个天生吃货一份既能拿工资又能随便吃东西的试吃员工作(当然我对这工作不太了解,只是拿来比喻一下)。
15、世界是一直在改变的,1900害怕改变,不管和平还是战争,都和他无关,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的音乐里,最后只能孤独的死去。也正是这种纯粹,才会有这么纯粹的音乐,这是在世俗中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16、陆地那么大,总有一个地方能安顿这位天才的钢琴师;爱情那么美好,有一位他深爱的姑娘就在纽约的一条街上等他去拜访。
17、我也是个电影迷,看过不少电影,个人认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至今依然在IMDB中排名第被称为“无冕之王”。
18、1900听了劝告,收拾好行李,和船上的成员拥抱告别,就在1900走下船梯,眼前突然看到了繁华的纽约的时候,他愣住了,他有点害怕了。他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这里,面对如此庞大的的陆地、如此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恐惧了,他不知道何去何从。回头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养他的家园,是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有他的音乐,有他的梦想,这陆地太可怕了,1900没有下去,他把礼帽投入大海,和陆地作个决别,他又回到了船上。
19、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20、爵士乐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0年前后)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讲究即兴,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从底层炉工丹尼把T·D解读为ThanksDanny,到他为弃婴取名1900,都是即兴。以及后来在对1900的教育中,底层人民对以船长为代表的法令规则的无视,都成为1900说出“FucktheJazz”的思想根源。也正是这种无拘无束,忘我地演绎,成就了他的音乐传奇。
21、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别人的心灵,可以徜徉在音乐海洋中,可以寻着自己的爱情,但他又不如常人一般去追求,他轻轻将其丢入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22、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23、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24、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25、 本片由曾执导《V字仇杀队》的导演詹姆斯·麦克提格(James McTeigue)担当导演,亚洲人气小天王Rain主演,这是他在打入好莱坞之后的第二部作品。动作场面十分精彩, 够纯粹!第一场就被镇到了, 制作相当精良的B级片 ,要的就是这股血腥劲儿。
26、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27、但也就在如此不真实的电影中,1900也只能付出自己的生命,何况在现实中,在现实中的你我,谁也无法做出这种选择。
28、选择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关键在于哪种选择更适合自己,遵从感性的选择发乎情,遵从理性的选择则将情感收敛而止乎礼。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29、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30、马托斯其实算是被他的琴声所打动的人,但是只能算作半个,因为他惊艳的是1900在钢琴上高超的技艺,但是他听不懂其中的含义。1900想到等到的并不是这样的同伴。
31、电影散场,留下的故事并未结束。《海上钢琴师》正适合在这样冷寂的冬天上映,就像枯叶最适合出现在雨夜一般。
32、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一张旧相,一片流年.今天终于下来看了它.真的很好看.很喜欢里面的曲子.奔放,柔情.
33、能够坚持所爱是一件幸运但艰难的事情。Max第一次遇见1900的时候,正被咆哮的大海颠得晕头转向。1900自信地让Max把钢琴的制动闸打开,随后用钢琴带着Max在大海上翩翩起舞,风暴成为他灵感的源泉,演奏的音符伴随着大海的波动与钢琴融为一体。他险些就成功了,但最终驾驭大海的愿望还是失败,他们冲破了玻璃,撞毁了厢房。在看到结局之前,这一幕似乎是喜剧,但其中恰恰暗含了令人无奈的现实,所爱并不一定能平山海。于此,你可以下船去卖掉你的“小号”,也可以在失去钢琴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坚持中等待灭亡。
34、虽然蒂姆·罗斯本来不会弹钢琴,但经过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训后应该是学会了。片子里对1900弹琴时手部的拍摄镜头充分说明了那是蒂姆·罗斯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长)。要知道做到“形似”对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35、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拼搏,在这个世界上创造我们的“钢琴”,去弹奏好我们的钢琴,我们就会是优秀的钢琴师。
36、影片最后,肯·迈尔斯代表福特车队参加1966年勒芒果24小时耐力赛。迈尔斯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决定听从福特汽车的安排与另外两部福特参赛汽车同时冲向终点。
37、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38、不论是在纽约还是在意大利,只要这个城市繁华而人口众多,你就会看到行色匆匆的人群在你面前走过。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生活常态,如果一个人想要过宁静而舒适的生活,只能够躲避到乡村或者是其他地方。
39、而陆地上的金钱、地位、名誉等更是文明对人的束缚,人沉沦其中,只会沦为被控制的客体,根本没有选择可言:但是大海、维吉尼亚号和钢琴对1900来讲是确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过多的选择和判断中丧失主体性,而是通过对确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实现了自由。
40、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41、我为什么说《少年的你》一定要年轻的时候看呢?
42、虽然卡罗尔·谢尔比事前向福特公司争取到了福特赛车的决定权,但是,两人在设计、开发福特GT40过程中依然是阻力重重。
43、我与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备音乐才华,唯有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艺术的认同感或许是我们的共通之处。我憧憬过用艺术改变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会如此,尽管他的才华足以让他的人生转变,在他眼中的人生不过是走一条路,住一栋房子,一块地,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然而对我而言,这种观念过于消极,人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绚丽多彩的,每一片家园,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寄予感情,有所流连,人生有其理想,尽管来去匆匆,但充满意义,以至于在我们离开人世时,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挚的泪痕。
44、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耶稣说: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马太福音4:1~11)
45、不知道是说1900是逃避现实,还是说他活得纯粹。这样的结果和他的出生、经历有关系,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有父母,有亲人,结果就不会这样。那样就会学着为别人活,就会变得勇敢,变得博爱,正是因为他一直只是为自己活,也只有为自己活,才会这样。曾经他也有过为了那女孩到陆地上去,但是最后他还是退缩了,爱情都不能打败恐惧,友情更加不可能让他改变。
46、这部影片堪称是艺术创作者的终极浪漫,每一帧画面都是艺术。全片音乐和故事内核完美结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斗琴片段,全程高能。当1900弹奏着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见女孩的面容时,连曲子都不知不觉变得温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47、《泰坦尼克号》以其恢宏的殿堂级制作谱写了一首悲壮的爱情赞歌。
48、恐惧把1900关在一个排外的小圈子里,让他忘却了外面冰冷的世界,这种另类美好人生是其恐惧心理的艺术升华。
49、我安慰自己说:电影无非是一种呈现,大千世界,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活法,如些而已。看电影为什么非得问个为什么?想起很久前和朋友一起看《维京.王者之战》,出了影厅我也一直问:“一个嗜血的王权争夺者,忽然之间皈依基督教,故事戛然而止,导演想说什么?”朋友嘲笑我:“讲课讲久了,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个电影就是讲了一段历史,一个传奇故事,为什么非得说点什么呢?”
50、但就跟其他好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也在于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好的事物、好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们不一定要像一九〇〇那样生活,最后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结局过于决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免会觉得惋惜,也做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心性、观念与品质,却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51、后来隔了多年以后,这麦克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那个游船叫佛吉尼亚号,说最后要把它炸毁了,他才想起这1900是不是还没下船。他再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1900在一个角落里还出来,还真跟他见面了,说我生在这条船,死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克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地看见这个佛吉尼亚号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52、主耶稣是上帝为拯救世上的罪人道成肉身降在人间,祂是纯洁毫无瑕疵的,是一个完全的人,当祂被这个世界的撒旦试探时,祂丝毫不被其所动。
53、对于影片的结局,“弗吉尼亚号”化作烟火,1900也成为真假难辨的传奇,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呢?真正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对于天才陨落,我们视作悲剧;而从1900的得偿所愿,又何尝不是完美结局。留给我们的,正是关于理想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与抉择。
54、诚然,每个人都有青春期,每个人的青春都像是一个美妙的乐园,每个人都有追溯青春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回到乐园的权利。
55、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显然不只是一段另类孤独的人生。许多人都想知道电影背后的隐喻。我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一个上帝般的存在和这宇宙间的虚无。
56、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名和利?繁华和浮世?未来是什么?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还是在没有尽头的未知前唯唯诺诺。“1900”到底是懦弱胆怯还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后为什么“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选择后转身离去?我相信这部影片不是在为懦夫喝彩,也许恰恰相反,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57、《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钢琴家感人故事。1900年,在一个豪华游轮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里,一个婴孩被遗弃在一架钢琴上,他被船上的一名锅炉工人发现并收养。没有人知道有关他的任何信息,更不知道这个弃婴的父母是谁,他的养父就按年代给他起名叫1900。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在他七岁时这位养父却因意外重伤去世,留下他一个人在船上。他长大了,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就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
58、梅晓鸥是个怎样的女人|严歌苓小说《妈阁是座城》
59、因为我们都有美好的梦想,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放弃名与利,去选择梦想。
60、1900在这艘客轮上“出生”,被遗弃(他也许是被当作实现淘金梦的负累),被收养,被教育,被毁灭。生活在客轮底层的养父丹尼告诉他“陆地上有吃人的鲨鱼”、“妈妈是纯种马,世界上最好的赛马”等等“误导”;他自己观察船上的一茬接一茬的2000船客,“他能参透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阶层,声音,气味,他们的故乡,他们的故事,他们一切的印记”,“他可以解读,通过不断地观察、分析、组织,并在自己的脑海里绘制一幅巨大的地图”,但他没有国籍、没有下过船(这是一个初始条件)、没有任何医院或者棒球俱乐部的记录。正是这样的出生成长的环境(初始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社会教育(发展路径)造就了1900。
61、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62、20世纪初的世代背景,资本主义国际竞争激烈,美国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
63、当你一切都没有时,你才能体会曾经有过的,哪怕只是卑微的东西,都是那么珍贵!
64、★《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以及电影影评5篇精选
65、我,尊重“1900”的选择,但并不认同他的选择。
66、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篇二: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67、但,终究架不住好奇,我去翻看这部电影的影评。印象很深是有一篇说,“1900”是浪漫的古典文化象征,他和船一起走向毁灭,意味着传统文化在工业革新中走向没落。好高大上的解读。当然还有很多专业人士写的对电影人物的分析,从心理学,社会学各个角度。有学问真好,看一个电影,能看出这样多的门道来。
68、故事讲的是一个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遗留在了船上,无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捡到了,并取名为1900。有一次在挖煤时,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楼上的钢琴声,从此爱上了弹钢琴,他一直没有下船,甚至有关部门准备炸掉船之前,他还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后被活活炸死。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
69、Lietome里的主演.一直都非常喜欢他.他有一股很强的个人魅力.也许是那股痞性~
70、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71、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72、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73、电影中,自由女神像意味着美洲大陆的出现,更是人类世界欲望和追求的隐喻。无论人们如何地在他的音乐中沉醉,当那个现世的意象一出现,便会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奔过去。留下1900一个人独对钢琴的空白。
74、莫妮卡·贝鲁奇虽然已经56岁了,也老了,但还是很有味道的,她今年都还有新作问世呢
75、1900在养父去世以后,无师自通,成为钢琴天才,只不过是1900发现了音乐能承载自己的情绪,以及1900懂得如何用钢琴表达自己。
76、从欧洲大陆开往美洲新大陆的维吉尼亚号客轮是20世纪的一个隐喻。美国是西方文明在20世纪的新选择。
77、从4k修复的角度来说,此前,类似这样的外国老电影,过去可能没有机会登上咱们的大银幕。时隔二十余年,年轻观众有机会到电影院中看到这样一部4K修复的经典影片,故事人物依旧丰满,而声、光、电各方面来说都有着全新价值。
78、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在我的人生观念形成中有可能已写下浓重的一笔。
79、看的过程中可谓大开眼界。看来胆小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难道只有我觉得里面好些镜头很血腥?看得我可叫一个心惊胆颤!
80、投稿邮箱:18204311102@1com
81、1900在面对弹琴挑战的时候非常勇敢。面对下船时,他又感到有些害怕。从这几个事例就不难看出,1900是一个矛盾的人。当然,留在船上可以让他心思更加单纯,更好地发挥他的音乐才华,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今天下午,太阳正盛,疲倦地窝在家里。躲在房间看完了《海上钢琴师》,深深地被打动了。
82、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83、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为20世纪初期,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已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但是相对于美国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还显得较为缓慢,因此大批意大利人都开始移民到美国生活,在这部影片的开头就展现了意大利人移民美国的种种景象。轮渡停下的一刻,岸上的人们纷纷对乘客招手致意,远处的自由女神像在雾气中朦朦胧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