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孔子经典名言(71句)

时间2023-09-18发布admin

孔子经典名言

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孔子经典名言)。

5、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摘孔子《論語》(當他未得到官職的時候,唯恐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官職,又唯恐丟失掉。假若害怕丟失掉,便什麽壞事都能幹出來。)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经典名言)。

1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语录

15、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摘孔子《論語》(君子給人的印象有三種變化:遠看莊重威嚴,接觸則溫和可親,聽講話則嚴肅不茍。)

16、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7、>>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己立立人,自利利他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语录

2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5、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8、《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1、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3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孔子语录

3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3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3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3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3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40、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4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4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45、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4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8、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49、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孔子语录

5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5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摘孔子《論語》(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52、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最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5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5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5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9、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61、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6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6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64、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予以讲求,听到道义所在不能前往,有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

65、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6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7、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68、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6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7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