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51句)

时间2023-09-13发布admin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

1、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

2、《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翔实,文辞优美,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的必读典籍。作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考古资料,充分汲取古今学者研究成果,对全书作了深入浅出、博洽简明的注释。本书修订本,对初版本作了全面细微的校订、修改,补充了新材料。

3、《挺经》一书分为十八卷,大体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六卷讲的是修身齐家之道,主要谈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自我修炼,故以“内圣”开篇;而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八卷,讲的是为政、治军、外交之道,故以“外王”结束;忠疑、荷道、藏锋、盈虚四卷,讲的是以道自任、谦退谨慎的处世之道,涉于天人之际,饱含顺天知足的智慧。书中的很多话都是曾氏的切身体会,读来令人神旺!“中华人生智慧经典”系列的《挺经》也有注释和翻译,还在点评中补充了不少曾国藩其他著作的相关材料,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曾国藩其人。(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

4、学者章太炎说:读《三字经》不如读《百家姓》,读《百家姓》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不如读《论语》。

5、不完美是构成人生的主题。如果过于追求完美,那距离消失也就不远了。

6、此次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完整无删改地收录了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全集》的全部内容,编排体例与原版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标点本,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另外,还将影响深、流传广的《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收录进来,并以附录的形式收入了《冰鉴》和《挺经》两种。

7、至于曾国藩看相看得比较准,除了他在这方面悟性好之外,完全是被逼迫的结果。

8、大本大原的意思是事物的根本,本质(参见曾国藩思想的大本大原)。抽丝剥茧,了解到事情的本质了,心就有了可以锚定的点位,这样任世间万物复杂,不至于飘然无定,总归可以顺着自己坚定的方向往前走。

9、曾氏子孙也是恪守祖训,很少人做官,但几乎全部是读书明理的君子。

10、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

11、成事是自己获得成功;成大事则是帮助别人获得成功。

12、《王力古汉语字典》,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必备的工具书。

13、湘军自咸丰四年初兵败靖港开始,到咸丰十一年攻克南京,与太平军苦战八年,接仗无数,场场都是恶仗。一场大战之后,湘乡城里几乎家家发丧,户户哭灵。湘军中有姓名可考的湘乡籍兵勇死于锋镝者,就达二万二千八百三十人,职位很高的将帅也经常死于沙场,如:咸丰五年,塔齐布死;咸丰六年,罗泽南死;咸丰七年,王錱死;咸丰八年,李续宾、曾国华死。因此,临阵选将是曾国藩指挥战争时一项重要工作,风口浪尖的数年中殆无用人的重大失误,他的一双三角眼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

14、胡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无论是多还是少,都要与眉毛相和谐,相匹配。胡须多的应该清秀流畅,疏爽明朗,不直不硬,并且长短分明有效。胡须少的,就要润泽光亮,刚健挺直,气韵十足,并与其他部位相互照应。胡须如果像螺丝一样的弯曲,这人一定聪明,目光高远,豁然大度。胡须细长的,像磨损的绳子一样到处是细弯小曲,这种人生性风流倜傥,却没有婬乱之心,将来一定能名高位显。胡须刚劲有力,如一把张开的利戟,这种人将来一定当大官,掌重权。胡须清新明朗,像闪闪发光的银条,这种人年纪轻轻就为朝中大臣。以上这些都是仕途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人的胡须是紫色,眉毛如利剑,声音洪亮粗壮。胡须像虬那样蓬松劲挺散乱,而且有时还长到耳朵后边去,这样的胡须,再有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与精神。即使封不了千里之侯,也能当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须,如辅须先长出来,终究没有好处。人中没有胡须,一辈子受苦受穷。鼻毛连接胡须,命运不顺利,前景暗然。短髭长大了而遮住了嘴,一辈子忍饥挨饿等等。这些胡须的凶象,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用不着详细论述了。

15、“夫疢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应该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改写。说的是具有忧患意识才对自己的品学有帮助,但如果享受安逸则会祸害终身。我现在还只是一个中才但自己的生活安逸顺快,真的是需要惊醒呀。现在就要刻苦振作起来,创作五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时刻警醒自己。

16、这个解释我是赞同的。这里借着冯唐先生的话,再展开说一下。

17、本书选择的底本精良,作者结合社会热点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分类译注,阐释家训思想中临事与处世的智慧。

18、古往今来,留恋这些的人也确实很少有好下场的。

19、两年前接待几位外地出版界的客人,酒酣耳热之际,一副总编说自己对湖湘文化情有独钟,且尤服曾文正,《冰鉴》通读了数遍。千不该万不该我多了句嘴,说《冰鉴》根本不是曾国藩写的书。他大为诧异,问我有什么证据。我一时局促,只拿得出一个消极的证据,就是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中并无此书。

20、余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弟,惟以力教家中勤俭为主。余于俭字做到六七分,勤字则尚无五分工夫。弟与沅弟于勤字做到六七分,俭字则尚欠工夫。以后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至嘱!

21、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牧豕:放猪。

22、永矢弗谖:矢,正直、端正。弗(fú),不。谖(xuān),欺骗、欺诈。

23、《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从古到今的顺序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选目精当,取材广泛,篇幅适中,各体皆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其影响足以与《文选》相比,与《唐诗三百首》号称清代诗文选集之“双璧”。

24、曾国藩在北京13年,几乎平步青云,一路由翰林院庶吉士做到侍讲学士,再到礼部侍郎、兵部侍郎,39岁就官至正二品。但他从来没带过兵,完全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王錱、罗泽南、潘鸿焘、杨昌濬等湘军高级将官,几乎是清一色的生员或者童生,士兵则是“邻里农人”。创建之初,曾国藩挑兵选将事必躬亲,严格把关。他曾托彭洋中招150个新化勇,彭带了近200人让他选,结果只留下103人,其余都退了回去。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他凭什么标准选人?应征的这些秀才、农民,几乎都无战斗经验,而曾国藩对他们的品性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客观条件又不允许花费时间进行任用考察,因此,最重要的手段只能是目测。选兵勇倒还好办,看看身板结不结实,牙口好不好,使不使得刀棍,也就八九不离十了;选将官则需仔细观察人的外表特征而分析其品性,以判断其可不可造,堪不堪用。那时的曾国藩大约还没有奢望把大清中兴的命运寄托在这伙农民身上,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则十分确定。多一个人被看走眼,就多一份吃败仗的风险,也就多一层身败名裂的可能性,其时曾国藩相人用心之深,是可以想见的。

25、十月廿一日:“刘湘南,甲午生。八都人。眼黄有神光,鼻梁平沓,口圆有童心,腰板挺拔,面英发可爱。”

26、清初地理著作,顾祖禹前后历时二十年撰写成稿。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为“数千百年所仅有之书”。

27、如果现在还不做出一些改变,那想象以后的日子里,可以预见到自己俗事杂务天天纷纷扰扰,不得安宁;自己的德行和智慧还日渐倒退。这种江河日下的局面不是不可能的。

28、本书的选编,以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以岳麓书社2015年版“最全本”《曾国藩家书》为校本,并参考民国年间上海世界书局版的《分类广注曾国藩家训》、王澧华与向志柱注释的岳麓书社1999年版《曾国藩家训》等相关著作。

29、《曾国藩家书》(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全三册)

30、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最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再好也不如头好。然而,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终是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必无子孙后代。这里的富贵与贫贱差别,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大的。

31、岳麓书社新年书单|带本好书回家过年,祝你新年仍有书香常伴(含福利)

32、ISBN978-7-5126-7054-9

33、随着带兵经验的丰富,他可能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眼睛。咸丰七年,正是与太平军的战斗呈胶着状时,其父去世,于是丁忧回籍,在荷叶塘待了一年。很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他系统地总结过自己的相人经验。再度出山后,便频频召见营哨官,了解其家庭身世,观察其长相特点,事后一一记录,作为人才储备的依据。

34、《冰鉴》虽然不是曾国藩所写,但它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七个方面探讨相人之术,又确与曾国藩的观人之法有相通之处,因为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也曾写道:

35、《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十八册)

36、做事的动机未必要很纯洁,有时候是为了贪个人成就而努力去做。这里的“贪”是全方位的,对事业、对名望、对成就的过于执着,也理解为“贪”。

37、你读书写字,都没不能间断,早上要早起,不要坠了你祖先一直相传下来的家风。我们叔辈父辈,都是黎明时段就起床了,你都知道的。

38、这些家书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

39、气是一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之神,在人体内部表现为人的精神,在人体表面表现为人的气色。气色有多种形态:其中有贯穿人的一生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少年时期气色为淡,所谓的淡,就是气稚色薄;青年时期气色为明,所谓的明,就是气勃色明;壮年时期气色为艳,所谓的艳,就是气丰色艳;老年时期气色为素,所谓的素,就是气实色朴”,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年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春季气色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气色为红色——火色、夏色,秋季气色为黄色——土色、秋色,冬季气色为白色——金色、冬色,”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月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每月初一日之后如枝叶盛发,十五日之后则若隐若现”,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天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早晨开始复苏,白天充盈饱满,傍晚渐趋隐伏,夜间安宁平静”,就是这种气色。

40、三月初七日:“刘烈,潮州人。有老母,年三十一。咸丰七年,来江西投效,现带潮勇廿八人。目深,天庭高,面有正色。”

41、为了避免遗珠之憾,在本书分类、译注的过程中,又通读了未曾收入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的那些家书,遴选出其中的十多则写给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补入本书。传忠书局本还附录了写给欧阳夫人的家书二则,写给族叔曾丹阁的家书一则,本书同样归为附录。曾国藩另有写给侄儿曾纪瑞、曾纪寿的家书各一则,正好可以与写给其子的相互参看,故本书也归为附录。综上所述,本书收入家训一百三十四则,附录五则,共计一百三十九则。

42、色忌青,忌白。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后端。然亦不同:心事优势,青如凝墨;祸生不测,青如浮烟;酒色惫倦,白如卧羊;灾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又不在此论也。最不佳者:“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赤页)尾守地阁。”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祸患再三矣。

43、要决定减肥,写文章,或者读一本书。那就马上行动起来。

44、我觉得这段箴言的重点是:谁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冯唐先生的《成事》也有对此的理解。

45、此次出版的“四书五经”大字本,是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校而成。“全本全注全译”的形式,可方便读者无障碍地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品味经典。装帧美观大方,采用大字排列,疏朗有致,对部头较大的图书,采用分册处理,读者朋友可以轻松展卷捧读。

46、李杜齐名,杜诗注本苦多,而李诗注本寥寥。清代著名学者王琦,在南宋杨齐贤、元代萧士贇、明代胡震亨三家注本的基础上,花了半生精力,为李白诗文作了详尽的注解。王注至今仍是钻研李白诗歌的必备参考。本书据中华书局繁体字本《李太白全集》改简体横排,收入“中华国学文库”。

47、《说文解字》问世后有很多人去研究它,到清代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这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是清代首屈一指的“说文学”著作。如果看了《说文解字》非常感兴趣,想要更进一步去学习,那么就推荐从《说文解字注》起步。

48、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那么气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大命是由先天生成的,但仍应该与后天遭遇保持均衡,小运也应该一直保持顺利。所以如果光辉不能焕发出来,即使是珍珠和宝玉,也和碎砖烂瓦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统罗和绵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二致。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运也能够决定一个人几个月的吉凶。

49、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50、打假的人还不止唐浩明这样的权威,当代世界出版社《冰鉴全集》的出版前言从纯技术角度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清晰的梳理:“《冰鉴》,传闻为曾国藩所作,实非。下页有毛笔刻印的《冰鉴》影印文件,末尾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署名为‘南海吴荣光荷屋氏’。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该年是公元1829年,时曾国藩19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23岁才去)。那个时代,文章从写成到流传,再刻印成书,需要很长时间,显非少年曾国藩所为。曾国藩名闻天下,是50岁以后的事。南怀瑾先生推崇曾国藩13套本领,《冰鉴》是其但未肯定地说《冰鉴》作者是曾国藩。本书称‘曾国藩原著’,实不妥,沿袭俗论而已。”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