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释迦牟尼佛说的经典语录(78句)

时间2023-09-05发布admin

释迦牟尼佛说的经典语录

1、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释迦牟尼佛说的经典语录)。

2、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楞严经》

3、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诫酒肉慈慧法门》

4、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5、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6、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源自:《八佛名号经》

7、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源自:《华严经》

8、只要你从自我中踏出一步,开始关心别人、发展悲心,就能从寂寞中解脱。

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0、弘一法师背影(启明看到弘一法师这个背影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孤寂)

11、  世伯赵翁,是弘一法师的好友。某年我去叩贺赵太伕人的华诞,看到弘一法师手抄的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特地奉赠给赵翁萱堂的。我实在佩服他自始至终的一笔不苟,不扬不萎,墨色也不饱不渴。佛经中多的是相同的字,写得宛如独模所铸——书道根柢之深,倒是另一囬事,内心安谧的程度,真是超凡入圣。这种纯粹的境界,我是望而生畏的。俯首端详这部手抄的经典,说不出的欢喜赞叹,看得不敢再看了。

12、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3、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4、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源自:《随念僧经》

1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6、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17、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18、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9、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面,对小孩子有很坏的影响,这种文字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厉害。其实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种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笔非常严谨。

20、这个世界如何反映给你,实际上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宽广。

21、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

22、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23、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4、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25、  10)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

26、  15)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27、即使是最坏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毫无防御的内心般伤害自己,然而一旦心灵被操纵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亲人也不能帮你。

28、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29、  5)我们时时刻刻都有感恩的思想,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欺骗压迫就会逐步缓解和消除,人间就会充满谅解和爱心。——净慧法师

30、  9)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31、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大方广佛华严经》

3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3、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是你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别无所求的那种感觉。

34、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35、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36、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37、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38、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39、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哪里,随时准备开始。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你不必担心失去任何东西,你需要放弃的,仅仅是执着。

42、不过,他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后自己飘然而去。如商汤时候的伊尹、傅说,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与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张良则差一点,最后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诸葛亮,他的立身处事,完全是儒家。

43、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44、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45、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知,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悉皆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大方广佛华严经》

46、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楞严经》

47、  8)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48、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欲海回狂》

49、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50、       启明按:最开始知道弘一法师好像是通过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当时对弘一法师的妻子在寺庙外大哭的场景记得特别清楚,能够感受到她那种彻底的绝望感和无力感,也能够感受到弘一法师出家之决心,还有就是对片尾《送别》的旋律难以忘怀,觉得特别苍凉悲凄。今天分享的是弘一法师的一些经典语录,还有木心先生所写的关于弘一法师的一些往事,希望对想了解弘一法师的朋友有帮助。

51、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52、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3、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54、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5、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56、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7、  要进入大师当时写“悲欣交集”之心境,还得从大师自注“见观经”三字入手。大师预知后人很难理解和契入他的境况,特自注“见观经”来指明方向和契入点。现在第一要确定,大师自注的“见观经”指的是哪部经?第二怎样去解读“见观经”和“悲欣交集”? 

58、而渐渐的,你的孩子对你会感到好奇,慢慢被你吸引,从而想靠近你。这是我最想要告诉大家的。

59、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60、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6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62、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63、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64、佛教的本质不是看病、算命、说神通,而是闻思和实修,靠神通等吸引人学佛,那佛教麻烦了。

65、  11)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66、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蕅益大师

68、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69、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70、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71、另外,他还告诉小朋友们说,一定要对他人友善对别人好,这是一个将来你会吸引人的特质,不要相信那些LV,Prada,那些没有用。

72、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2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73、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74、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7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源自:《金刚经》

76、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7、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