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87句)
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
1、(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2、(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4、(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
5、(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7、意思是相隔千里的行程也必须从脚下一步步开始。人要从最基本的源头开始,注重积累,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8、莫怨天来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增广贤文》
9、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2、(名句赏析):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13、(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5、智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16、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9、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2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选自三十三章)
22、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24、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26、(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27、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选自四十一章)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9、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30、(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1、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34、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36、(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3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9、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40、(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41、(名句赏析):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42、(解释)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弱的地位;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淡的地位;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
4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4、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罗贯中》
45、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46、(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4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48、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4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50、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5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52、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佚名
53、(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4、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55、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9、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6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1、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6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63、(名句赏析):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64、(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65、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6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67、(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6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69、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7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7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2、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7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4、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75、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76、"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77、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与其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落实在行动中。品德的体现全在细节中,有德行的人总是嘴上说的少,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78、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79、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史襄哉
80、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8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2、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8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4、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由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8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86、(名句赏析):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