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见微知著的意思和造句(52句)

时间2023-09-01发布admin

见微知著的意思和造句

1、通过相关作品的分析鉴赏,朱自清对于文学史演变的关键节点多有心得与揭示,同样足以启迪后学。比如,对于汉魏晋五言诗史上阮籍地位的揭示:“真正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他是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又如晋宋时期,陶渊明、谢灵运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陶诗“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谢诗从制题到造句,无一不是工笔。他开了后世诗人着意描写的路子;他所以成为大家,一半也在这里。”又如,论杜甫“给诗开辟了新世界”。又论元稹、白居易创出的引律入古的七古新调“长庆体”。宏观通识,纲举目张。(见微知著的意思和造句)。

2、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3、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4、作者认为,高中写作的关节点,不外乎语言的感受力和思考的穿透力,而上述两种能力之所以缺乏,是因为任课教师很难有效地培养这两种能力。作者阐释,无论你的文章体裁多么的纯正,无论你的思维程序多么的完整,如果缺少语言的感觉和思想的锋芒,都不见得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作者在该书中强调,高中写作需要凸显思想的深度,尽量地炫示语言的个性。作者希望引导高中学生理解写作真义,获得写作兴趣,掌握写作技能,并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路径。

5、这些钱对于一个百万富翁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毫。

6、见利思义 见惠 见影 见赏 见轻 见知 见官 见义必为 见风使帆 见微知萌 见遗 见时知几 见雀张罗 见天日 见贤 见所未见 见经识经 见粮见贤思齐

7、把日行一善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久而久之善小而大成,你收获的不只是一日一善,更多的将是你心灵上的宁静。

8、释义: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9、这没什么错,但又一次告诉我们,开幕式想突显一个有趣的故事:见微知著;开幕式多引用著名的`英国电影,而引用诗人、作家、舞蹈家要少得多。

10、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人生道路和生活状态有深刻认识,就不仅能更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且能更敏锐地洞察他人的内心和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只有认识自我,才能理解他人,进而尊重他人。如果连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哪有可能理解他人?如果对他人连基本的理解也谈不上,又如何可能尊重?所以认识自我是一切的前提;所以西谚说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中国的格言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文学的首要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比较有反省能力,比较有自知之明,能够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就能构建一个相对和谐美好的社会。因此,与经济、法律、军事、政治等学科对社会的作用相比,文学的作用看起来好像很虚,实际上它作用于人,作用于人的心灵,而人是整个社会的起点,心灵又是人的主宰,所以文学乃是根本之学,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11、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整个宇宙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12、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13、有人以为诗中少妇“当窗”“出手”,未免妖冶,未免卖弄,不是贞妇的行径。《诗经·伯兮》篇道:“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贞妇所行如此。还有说“空床难独守”,也不免于野,不免于淫。总而言之,不免放滥无耻,不免失性情之正,有乖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诗教……《十九首》原没有脱离乐府的体裁。乐府多歌咏民间风俗,本诗便是一例。世间是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的女人,她有她的身分,有她的想头,有她的行径。这些跟《伯兮》里的女人满不一样,但别恨离愁却一样。只要真能表达出来这种女人的别恨离愁,恰到好处,歌咏是值得的。本诗和《伯兮》篇的女主人公其实都说不到贞淫上去,两诗的作意只是怨。不过《伯兮》篇的怨浑含些,本诗的怨刻露些罢了。艳妆登楼是少年爱好,“空床难独守”是不甘岑寂,其实也都是人之常情;不过说“空床”也许显得亲热些。“昔为倡家女”的荡子妇,自然没有《伯兮》篇里那贵族的女子节制那样多。妖冶,野,是有点儿;卖弄、淫、放滥无耻,便未免是捕风捉影的苛论。王昌龄有一首《春闺》诗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正是从本诗变化而出。诗中少妇也是个荡子妇,不过没有说是倡家女罢了。这少妇也是“春日凝妆上翠楼”,历来论诗的人却没有贬驳她的。潘岳《悼亡》诗第二首有句道:“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这里说“枕席”,说“床空”,却赢得千秋的称赞。可见艳妆登楼跟“空床难独守”并不算卖弄,淫,放滥无耻。那样说的人只是凭了“昔为倡家女”一层,将后来关于“娼妓”的种种联想附会上去,想着那荡子妇必有种种坏念头坏打算在心里。那荡子妇会不会有那些坏想头,我们不得而知,但就诗论诗,却只说到“难独守”就戛然而止,还只是怨,怨而不至于怒。

14、余冠英(1906—1995),江苏扬州人,朱自清的同乡晚辈、得意门生,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53年入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长期担任古代室(组)负责人,曾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学遗产》主编等。由于朱自清的历代诗选注大多是“未定稿”的讲义状态,受其直接影响者,以及门弟子为多。朱自清身后,余冠英继承老师的业绩与风范,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之中,编选注释(含翻译)《诗经选》《诗经选译》《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三曹诗选》,主编《唐诗选》,树立了现当代学术史上文学普及与教育的一座丰碑。以《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为例,著名汉魏六朝文学专家曹道衡评价:“阅读魏晋南北朝诗,最好先读余冠英先生的《汉魏六朝诗选》和《乐府诗选》。这两本书的选录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重文人诗而后者着重民歌。余先生在编选这两本书时,从新的观点出发,既注重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注意到艺术成就,入选之作,均为传诵名篇。更应该提出的是余先生对这些诗歌的解释往往博采众多的材料,下了许多考证工夫,得出不少精辟的新见。尤其是两书的序言,概括论述当时诗歌发展的情况及各家特色,更应精读。”

15、感谢沙漠中自然生命的坚韧,让我明白自我修补是求生的天性,在我用身体触及周围世界的时候,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条件怎么苛刻,总能用心灵适应感知一切源于生命的力量。

16、当一片枯叶从枝头摇落,在空中从容地划出生命的轨迹,这是美;当一只白鹭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缓缓飞翔,一直飞向烟雾深处,这是美……但它们都是孤独的。是孤独赋予它们奇幻的色彩。

17、孤独,在人们心中总是与凄凉悲伤眼泪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孤独是把握人生的自控器,一个人拥有了孤独,就能从容的驾驭组自我,塑造自我。

18、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19、我相信如果谎言可以用一时,从长远看来它必然有害的,反之,真话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有用的,尽管暂时也会发生害处。

20、我们知道,要写好一篇高中作文,实际上需要这样一些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提炼主题的能力,篇章结构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等。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诸多写作训练,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些作文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语文写作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完全可以将高中必修课本中的作文训练体系与高中语文写作课程的序列进行有机整合,使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21、每件事都挺细致的,真是都可以让人忙的厉害,见微知著。麻木从容地去办。

22、C.悲伤——伤悲             D.刷牙——牙刷

23、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24、它还是一只聪明的小兔子。有一次,我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人工马路和一个公共场所,随后用一些食物引诱它出来散步,没想到它慢悠悠的一圈转下来后,就像老马识途似的原路返回自己的窝了。

25、第五章转向深入考察产学研合作的典范“硅谷”及其推广过程中成败的案例,剖析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小见大,为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26、彭垚自嘲是个“比较懒”的人,这也是他喜欢智能化生活的原因之一。高中时期,他就开始尝试做一些科技创新。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受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邻居影响,他填报了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我觉得自动化这个专业特别有意思,可以做很多智能的东西”。

27、——对于帝辛这方面的事迹,另有不同看法认为,此事是春秋战国之时所杜撰,详见竹书纪年、尚书等古籍。

28、在孤独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29、见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

30、朱自清以作品选注的方式为基础读通读透古诗文本,进而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本文对于他古诗注释学的研究,取证并不限于他的笺注类著作,也取材他的相关论文。

31、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2、你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英雄的儿女,你用汗水浇灌了这富饶的土地,你用勤劳培养了我们坚定的信念。

33、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34、第政府官员治理加上经济管理,从而发展得更好,再次充分体现见微知著。

35、请你用慈悲心和平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轻易接收。

36、(1)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历届高中学生。

37、(9)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比如他那见微知著的能力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38、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39、当然,之所以知此见微知著的探照出社会百态也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叙事艺术。

40、每个人都要看得起自己,不要以为自己不足轻重而放任自己做一些事或一些话。

41、第政府官员治理加上经济管理,从而发展得更好,再次充分体现见微知著。

42、我们分明是不一样,能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互相不一样。不是感觉不一样,而是使用感觉的方法不一样。只是为了找到超越感觉的智慧而展开的想象力和勇气不一样而已。

43、在闪马内部的一个视频中,很多员工都祝福闪马智能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彭垚自信地回应称,在当下的环境中,实现这个愿望“花5-10年间应该肯定没啥问题”。

44、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45、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46、在此基础之上,朱自清将本诗与《诗经》、晋人、唐人相关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47、所谓“感受、想象、分析、考证”四种方法,也只是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几种方法,而不是全部。它们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几个方面有所对应,但也不完全对应。如感受和想象主要对应文学,分析主要对应文章和文化,考证主要对应文本,但在文章、文学、文化部分也不排除有所考证,在文本、文学部分也不排除有所分析。至于四种方法的运用次第,也没有一定之规。欣赏者不同,欣赏的作品不同,这四种方法的运用次第都会有所不同。专业研究者很可能会从考证开始。我这里排出的次序,是对一般爱好者而言的。对他们来说,我的建议是从感受开始。拿到一篇作品,首先认真阅读一过,看第一印象如何,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受到某种触动,是不是有某些地方引发了自己的兴趣。如果是,就进一步去想象、体会,然后进行深入分析,看究竟是什么触动了自己,为什么会触动自己,让自己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如果需要,再进行相关的考证,弄清有关事实和背景信息,使自己的感受、想象和分析变得更加精确可靠。如果一个普通读者也像专业研究者一样,一开始就进行考证和分析,有可能把欣赏活动弄得索然寡味。毕竟对他们来说,获得审美的愉悦,是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当然,这种次第是就整个欣赏活动过程的大致轮廓而言的。在任何欣赏活动中,这四种方法的运用都不可能次第井然。随着欣赏活动的推进,它们实际上是四步并进、交互为用的。往往感受中已夹杂着想象,分析中已包含考证。总体而言,欣赏者对这几种方法应全面掌握,在欣赏活动中综合运用。

48、我用斗篷把自己紧紧裹住,把手捂在皮手筒里,所以尽管天寒地冻,却并不觉得很冷。几天前已经融化泛滥的小河,现在又冻结起来。堤坝上结了一层薄冰,这是寒冷的明证。

49、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高考成绩的40%。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写作教学总是不尽如人意。2012年9月,我们研究团队曾向学校500余名学生作了关于“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你对作文教学有何建议?”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仅有5%的同学“喜欢”,10%的同学无所谓喜不喜欢,85%的同学回答“不喜欢”。之后我们组织受调查学生进行了一次作文写作,发现学生写作主要呈现如下问题。

50、高中写作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不但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建构,还需要进入课堂进行可操作性的实践,并予以量化验证,最终找到符合写作实际的策略。基于问题的复杂性与挑战性,笔者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得到了贵阳市教科所专家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悉心指导,最终有了这份阶段性成果。

51、他指出,律诗因为篇幅尤其有限,需要特殊的匠心独运的组织(类似今人讲的“结构”)。题曰“寻南溪常道士”,首联叙寻行;次联写道士不在寓处(“闭闲门”);下联“随山到水源”才寻着。“寻着了常道士,却被溪花与禅意吸引住!只顾欣赏那无言之美,不想多交谈,所以说‘亦’忘言”。又从律诗的对偶法则角度指出,“对偶在中间四句,就是第一组节奏的后两句,第二组节奏的前两句,也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这样,前四句由散趋整,后四句由整复归于散,增前两组节奏的往复回环的效用……这中间变化很多,很复杂。……《寻南溪常道士》次联‘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似乎平列,用意却侧重寻常道士不遇,侧重在下句。三联‘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上句景物,下句动作,虽然平列而不是一类。再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雨住后松色才更苍翠好看;这就兼着叙事,跟单纯写景又不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