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莎士比亚历史剧(77句)

时间2023-08-28发布admin

莎士比亚历史剧

1、  悲剧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失败的悲惨结局。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奥瑟罗》(1604)是一出由“家庭悲剧”改造为富有社会意义的悲剧,写人与人“真诚相待”的关系在冷酷无情的现实面前遭到毁灭。

2、作为统帅的奥赛罗有一个看起来很忠勇的旗官伊阿古,他嫉妒奥赛罗提拔了卡西奥任副将而未关注自己,同时他也觊觎苔丝狄蒙娜的美貌,从而嫉妒奥赛罗娶妻成功。这个外表忠厚、内心奸猾的小人伊阿古,想方设法制造令奥赛罗误以为卡西奥与其妻子苔丝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证据,让已经被伊阿古谗陷之言所引起的妒恨迷惑了心智的奥赛罗看到。(莎士比亚历史剧)。

3、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

4、十二个故事的完成,就像以极高的工作强度,将十二部电影压缩在一整年的时间里完成。对于身为导演的阎建钢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基本功锤炼,也让他再一次经历了一场个性的磨砺。

5、严格来说,《赵氏孤儿案》并不能叫历史剧。原著是一个文学作品,其中人物都是艺术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但是在中国人心目中,它呼应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包含了传统文化里面的所有道德元素。所以,这部剧目在中国人心目中几乎和正史一般,占了很重的分量。

6、本书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主要的八个历史剧整体系列的综合阐释,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对待这些历史主题所保持的精思熟虑以及他大多数历史剧的精致架构,让人们更加相信莎士比亚是受过教育的,在广阔的智慧和思考的力量上是可以媲美但丁和弥尔顿的诗人;他提升了编年史剧的水平,将编年史剧变成一种独立的真正的戏剧类型,而不只是悲剧的附属品。并且从一开始到最后、在他所有的历史剧中始终对秩序原则有着稳固的意识,并因为这种意识而与同时代那些更具哲学思维的作家们更为接近。

7、田纳特对人物解读鞭辟入里,理查二世的乖张、任性、对权力的不舍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的呐喊“天佑吾王”张力满满,后一句“尽管我不再是了”则极具讽刺意味。

8、从“中国电视剧60讲”,到“剧匠访谈录”,我们一直在整理国故,探寻去路。

9、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10、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则被评论为做作不自然。

11、  莎士比亚历史剧探索了英国三百年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英国封建史上富有喜剧性的场面,反对封建暴君、封建集团的血腥战争,拥护“开明君主”和国家统一。《理查三世》(1592—1593)、《亨

12、年轻的亨利继承王位之后,受教会的煽动怂恿,同时也遭遇法国王太子的侮辱挑衅,因此向法国发动战争。亨利一路征战,清除内奸,攻城掠地,直至在阿金库特战役以寡胜多建立奇功。最终亨利赢得了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获得凯瑟琳公主的爱情。

13、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把这一百年的英国历史拉通加以描绘的人,这是他的创造。在小四部曲里,我们印象尤其深的是理查三世。如果我们觉得《哈姆雷特》里的新国王可恶,那么理查三世则是可恶之极。他面貌丑陋不说,还极其残忍,简直心如蛇蝎,禽兽不如。我们在读或者是看《理查三世》的时候,牙根儿恨得痒痒的,恨不得把他食肉寝皮。在读或看大四部曲的时候啊,我们会觉得那胖子福斯塔夫特别好笑,又肥又胖,又吹牛又撒谎,可是他被哈尔王子他们骗了之后啊,就象夏洛克被没收了财产一样,又可怜兮兮的。他啊,真有点儿鲁迅笔下的阿Q的味道。福斯塔夫太好笑了。传说伊丽莎白女王看了,就说:“莎士比亚,福斯塔夫太好笑了!给我写一出戏,叫他谈情说爱!”于是,十四天后,莎士比亚就写出了一个新剧本:《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4、在事物的普遍秩序中,较低级别的顶端与较高级别的末端相接触。比方说,牡蛎在动物这个级别中可以说处于最低层,仅仅比植物高一点,因为它们紧贴地面,缺少行动,还只有触觉这一种知觉。大地的上表面与水的下表面相连;而水的最高处则与天空的最低处相接,并经由这一上升的阶梯到达宇宙最外部的空间。同样,身体这一级别中最高贵的是人的身体,当其体液达到均匀的平衡状态,便触及其上一级别的边缘,那就是人的灵魂,而后者居于精神级别中的最底层。因此人的灵魂被称作肉体与灵魂的界限或交汇处;正是在这里,最低等的精神力量开始上升至最高等的精神力量。[13]甚至在有些时候,当它涤清世俗情感之后,会达到精神性生命的状态。

15、主要讲的是一个王子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的故事。

16、早在上世纪40年代,郭沫若便提出,历史剧就像是《诗经》中的赋、比、兴。追求准确呈现历史的剧作就像是一篇规整的“赋”;以古鉴今则可称之为“比”;而不完全根据事实,但带着感情去阐述某一段历史的事迹,或刻画某一个历史人物,自然就是“随兴所至”的兴。

17、在所有两个层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宇宙层级和人类层级的对应是最普遍的。人类自身不仅构成了创造物的一个层级,而且他还是微观宇宙,是整个大世界的微小集合。他在物质上由四种自然元素构成,他的内部不仅有理性的灵魂,而且有植物一样的植物性和动物一样的感知性。他的身体构成复制了地球的结构。他的生命热量与地下的火对应,他的血脉与河流对应,他的叹息与风对应,他的激情迸发与暴风雨和地震对应。在李尔王“在他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背后有一整套复杂的观念体系(《莎士比亚全集》[五],页484)。

18、大多数莎士比亚的读者都知道他的秩序观或层级观就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里俄底修斯的演说里;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可它一定是对莎士比亚历史剧背景的说明;也很少有人意识到它体现或暗示了多么深厚的思想内涵。(在此我可以请读者们把这段演说置于眼前吗?)

19、《东周列国·战国》和《秦始皇》这两部大戏的密集创作对阎建钢来说,就像是从“研究生”一口气读到了“博士后”。“比如说对历史题材的把控,怎么样去拍历史题材剧;历史题材剧的生产在每个阶段都需要什么,最后,怎么搭配演员。所有环节,都系统操练了一遍。”

20、暴风雨在另一种对应关系里也经常出现,即宏观世界和国家。天上的暴风雨和动荡在国家的骚乱和灾难中重现。预示着恺撒死亡的征兆不只是征兆,是上天促成了那些在恺撒死后动摇了罗马帝国的骚乱。天上星体的不规则重现了国家秩序的丧失。用俄底修斯的话说,就是

21、在1996年加入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之后,大卫·田纳特出演了多部莎剧:《皆大欢喜》、《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22、以上这段视频,正是皇家莎士比亚推出的《理查二世》高清放映版片段。虽然是放映版,但它在拍摄质量方面毫不含糊。

23、因为希格登在《复合编年史》第二卷开篇不久就用一段话说明了造物之链中一个大的类别是如何与另一个类别相联系的。希格登的确选对了他的证据。可以肯定的是他会给出最完美的老生常谈,不仅在当时,直到都铎王朝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作者。他的第二卷开头对“层级”的简短小结与我所知一点不差:

24、从左至右分别为皮斯托、尼姆、巴道夫、桂嫂、男童

25、《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在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的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

26、早期(1590——1600):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 、《鲁克丽丝受辱记》The Rape of Lucrece 、《十四行诗集》The Sonnets 。

27、黑脸的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佣的一个将军,受种族限制而显得地位卑微的他爱上了贵族元老院元老勃罗班修聪明、美丽、大方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明知婚事将不被允许,他们瞒着父母秘密结婚。

28、作为一名国王,只凭自己心意做事,罔顾国家利益,但有时又像是古希腊神话中顾影自怜的美少年Narcissus,理查二世具有复杂而多变的性格。

29、《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与《亨利五世》这三部历史剧,所反映的历史时序是连贯一致的,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谗言,不能维持各贵族阶级间利益的平衡,以致被他的堂弟赶下台去。这位堂弟坐上王位,被称为亨利四世,然而由于他不是王权的合法继承者,因此心里不免惴惴不安。他虽有一些治国之策,平息了两次贵族叛乱,但无奈其子与市井流氓为伍,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这使他老境堪怜,郁郁寡欢。后来,他的儿子浪子回头,即位为亨利五世之后,发奋图强,对外英勇善战。一举夺回了被法国人占去的领地,也通过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国内的矛盾。

30、关于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在形成固定的文学形式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一个故事。直到公元12世纪,一位名叫萨科索·格拉玛提克(SaxoGrammaticus)的丹麦牧师,他也许是丹麦第一位历史学家,在他用拉丁文写的一本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一个名叫阿姆莱瑟斯(Amlethus)的王子的故事,他生活在远古的维京时代(VikingAge)之前的某个时期。阿姆莱瑟斯的故事出现在该书第三和第四部中,其主要情节大致如下:新登基的丹麦国王罗西克斯(Roricus)提名豪温迪勒斯(Horwendillus)和芬格(Fengo)兄弟代替他守卫日德兰半岛。结果豪温迪勒斯比他的弟弟所建的功业多得多,便娶了国王之女乔鲁莎(Gerutha),并为他生了儿子阿姆莱瑟斯。芬格出于嫉妒杀死了哥哥娶了嫂嫂。阿姆莱瑟斯为了避免不测便装疯以便寻机为父报仇。

31、今天第三篇,我们请阎建钢导演开讲,细诉他的历史剧创作生涯。

32、一年之后,阎建钢被“电视剧”这种当年新兴的艺术形式所吸引,还没毕业,他便开始自己筹钱,拍了三部电视剧。

33、写到这里,人们也许会问这样一些问题:既然在今天这个后现代社会我们有着多种文化艺术娱乐方面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还要阅读莎士比亚并观赏他的戏剧呢?莎士比亚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读者和观众有何意义呢?毫无疑问,既然观赏他的戏剧应该是一种极高的审美愉悦和享受,那么我们就应该珍视他的艺术成就以及在当下的意义。在我看来,除了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外,莎士比亚作为一位历史主义者所起到的作用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我在结束本文之前,想就此稍作一点发挥。

34、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在1590—1600年间上演,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35、“在骨子里,我还是参照着莎士比亚的戏剧准则。也就是广阔的历史背景,鲜明的人物个性,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三大要素。”他总结道。

36、杨伟光看了一眼这个四十岁不到的年轻导演,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可以,就这么定了。”

37、《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以历史剧与喜剧平分秋色而著称,也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开创了先例。

38、威廉·莎士比亚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39、经过戏剧舞台打磨的小雀斑逐渐褪去了青涩,在2014年凭借《万物理论》比小李子更早地拿到奥斯卡小金人。

40、在莎士比亚所有的历史剧中,最完美、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理查三世》和《亨利四世》上、下篇。

41、回到初心,总有些道理颠扑不破,总有些常识源远流长。

42、道兰解读道,《亨利五世》最重要也是最惊喜的是,这个年轻的国王,不断找到了一种感觉,就是上帝站在他这一边。当他进入到战争中,一刻又一刻,严酷的现实都预示他不可能赢。他的军队士气低落,伤病累累,又是最糟糕的冬季,双方人数比差不多是六对一。亨利召集了他的老弱残兵,给他们鼓舞打气,说我们可以赢。最终他真得惊人地赢得了这场战争。真实历史中解释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场大雨,影响了法国人武器装备的发挥,重甲骑兵拥挤在泥沼动弹不得,而英军的弓箭手使用的远射程长弓,在法国人冲上来之前就造成大量的杀伤等等。不管怎样,亨利把一切归功于上帝。他曾经想上帝也许会抛弃自己,因为父亲夺权篡位,会让上帝降罪于他。

43、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写罗马暴君塔昆因其子奸污了鲁克丽丝而受到惩罚的故事。 154首《十四行诗》(1592—1598)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表达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

44、安德鲁等人还想找薇奥拉决斗,但是他们遇到了塞巴斯蒂安,错把他当成薇奥拉,便拔剑相向,幸被及时赶来的奥丽维娅所制止。奥丽维娅也错把塞巴斯蒂安当成薇奥拉,并把他请到家里表示爱情,俩人遂私下结百年之好。

45、Ribner,Irving.TheEnglishHistoryPlayintheAgeofShakespeare.London:Routledge,200

46、毫无疑问,理查二世做的最大的一件错事莫过于对兰开斯特家族的赶尽杀绝。

47、毫无疑问,莎士比亚首先应被当作一位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位戏剧艺术家。但是他同时也应被视为一位历史学家,或一位历史主义者。说到作为历史主义者的莎士比亚,我们通常会想到他的《约翰王》、《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等历史剧。因为剧作家在这些历史剧中基于真实的人物创造出一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实际上,如果我们全面阅读理解莎士比亚的悲剧、喜剧和历史剧的话,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他除了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外,还扮演了一位历史主义者的角色。他不仅写出了一些历史剧,更重要的是,他的悲剧和喜剧也可以被视为某种形式的历史剧。虽然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他的戏剧叙述并非总是忠实于真实的历史记载,但是它们确实是“文本化”或“戏剧化”的历史叙述。与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西方所受到的重视和研究相比,中国的莎剧研究是很不全面的。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恰恰是,在今天的中国电视荧屏上,我们却能常常看到许多基于真实人物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往往用一种反讽和戏仿的后现代手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再现,但是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应当说,莎士比亚所扮演的历史主义者的角色并未得到认可,至少在中国的语境中是如此,尽管他那些卓越的历史题材的戏剧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兴起。

48、以原汁原味著称的皇莎在舞台设计方面同样用心:剧场是仿照古时莎士比亚戏剧演出的环形舞台,观演关系完全是正统莎剧范儿,与巡演时多遇到的镜框式舞台设计完全不是一种体验。

49、  《李尔王》(1605)描写李尔王把国土分给女儿们后,受到女儿、女婿虐待的悲惨故事,揭示了权威与爱、真诚的爱与虚假的爱之间的矛盾。 《麦克白》(1606)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权欲的野心家,“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的灵魂的坏蛋”(别林斯基语)。

50、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戏剧艺术的贡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幻想与现实相结合。 处理戏剧题材“点面成金”的技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融合。个性化的戏剧人物。

51、文学史家罗杰斯曾说,“历史剧也许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剧作家对世界戏剧最杰出的贡献。”如果说古希腊罗马的剧作家开启了悲剧与喜剧的先河,莎士比亚则开创了历史剧,并将其引领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

52、在《赵氏孤儿案》之后,阎建钢一直在筹备自己的下一部古装剧《契丹王》,讲述辽王朝的缔造者耶律阿保机如何统一契丹各部的故事。自然,这部剧里有历史记载和研究文献,也有历史小说和民间传奇。

53、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大家要有兴趣,中译本可以读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莎士比亚十大经典戏剧》,里边有被普遍认为的优秀剧目《亨利五世》呢。

54、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明了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

55、他们得确保摄影机正常工作、麦克风录下每一位演员的声音、卫星传送数据正常(做现场直播)……现场还有一台大型摇臂Moviebird

56、①参阅乔杰,“DanishFeaturesofShakespeare’sHamlet”,未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3年。略有不同的中文浓缩版本以《莎剧中的丹麦背景》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57、道兰强调,人们有必要记住,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只不过借历史做了一番隐喻。这也是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戏剧始终在演的原因,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其中观察我们自己的时代。他说观剧的时候,进入到剧情最重要,不要想太多英国历史。因为实际上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改写了历史。莎士比亚对历史没兴趣,讲个好故事才是他最感兴趣的,然后再和你我度争论一番战争的本性。

58、《哈姆雷特》是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被人们讨论得最多的一部莎剧,广大读者和戏剧观众都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创作出的最伟大的一部悲剧,但他们似乎都忘记了这部剧作的情节始源于一则丹麦传奇故事。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法对已有的丹麦王子复仇故事加以改造和再创造,从而重新书写了那段历史,并且创造出哈姆雷特这个具有永恒人格魅力的人物。可以说,经过莎士比亚的创造性艺术加工的这位王子比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真实的王子还要丰满和令人难忘,甚至这部悲剧中的所有其他人物都比当时任何一个真实的人物都更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精神特征。

59、为赢得奥丽维娅的芳心,奥西诺再次派薇奥拉到奥丽维娅的家中游说。奥丽维娅愈加爱慕薇奥拉了。而奥丽维娅的叔父却执意要将她嫁给蠢笨的富户安德鲁,于是便与奥丽维娅的女仆玛莉娅一起极力鼓动安德鲁和薇奥拉决斗。

60、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夺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的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但不久罗瑟琳也被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不得已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后来与奥兰多不期而遇。

61、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

62、毫无疑问,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被研究和讨论最多的西方作家之一。莎士比亚的中国之旅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但直到20世纪初以来,莎士比亚才开始对中国的戏剧创作和研究真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我想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形势不无关系。19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的名字随着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正是在上海这座最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中国大都市,莎士比亚剧作的改编和演出于20世纪之交才开始,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其后,中国思想家严复于1894年、1897年,梁启超于1902年,鲁迅于1907年都在其译作中简略地提及他,但是他们淡淡的提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在那时,不仅是普通人们,而且甚至是那些跻身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精英也大多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点远离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莎士比亚表现出了冷落。广大读者和观众对莎士比亚戏剧的了解,最初始于阅读兰姆的《莎士比亚乐府》,却很少去观赏他的戏剧演出。因此可以说,中国学者直至20世纪初才开始翻译和改编莎剧。正是由于莎剧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的距离,中国知识分子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直接帮助改变旧社会现状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样,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便成了他们的艺术和政治偶像。经过中国作家和学者们的创造性建构,一个中国的“易卜生”和“易卜生主义”便在中国的土壤里诞生了。确实,他们从易卜生那里获得的启示大大地多于从莎士比亚那里获得的启示和教益,尤其是易卜生的那些社会问题剧更是在广大知识分子那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易卜生的戏剧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不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还帮助催生了中国现代话剧。我们今天在讨论中国现代话剧时,是无法绕过易卜生的,但却可以不提莎士比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国最进步的并且影响最大的知识界刊物《新青年》甚至于1918年(第四卷第六期)推出了一期“易卜生专号”,专门讨论易卜生及其戏剧创作之于中国知识界的意义,这是该刊所推出的唯一一期讨论外国文学和戏剧的专号。②在这一期专号中,鲁迅、陈独秀、胡适和周作人这些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发表了专文讨论易卜生及其剧作的意义。比如鲁迅甚至公开喊出“崇拜易卜生”的口号,称易卜生为“偶像破坏的大人物”(谢会昌 273)。就在这一期“易卜生专号”中刊有拟出“萧伯纳专号” 的启事,但这一计划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没有实现(谢会昌 274)。而相比之下,莎士比亚则未能享受到这一殊荣,而且还受到了有意的“边缘化”待遇。中国虽然有着庞大的莎学研究者队伍,但是他们大多封闭在大学校园里,并未直接影响中国的文学和文化革命。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莎学研究者很少关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更令人沮丧的是,他们中能够在国际莎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真正能够与国际莎学界直接交流和平等对话者寥寥无几。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不少优秀的翻译家为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方面,朱生豪甚至在抗战期间仍坚持翻译莎剧,但终因疲劳过度而早夭,从而成为一位战时的“悲剧性人物”(Lu2012)。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引进,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发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对我们的当代戏剧和影视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启迪。而这也正是美国的新历史主义学者对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格外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创造了一个作为历史主义者的世俗的莎士比亚(Greenblatt2005)。

63、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64、由于《东周列国·战国》的播出效果并不如预期,到了《秦始皇》,阎建钢突然反应过来,电视作为大众艺术,必须要让更多人看到,才能有更高的价值。因此,他开始从制作上,去“亲近”自己的观众。尤其在选角上,张丰毅和高明,都是能吸引特定人群的演员,而刚出道的张静初和范冰冰,也颇受观众欢迎。

65、这部剧让凯文·史派西充分彰显了自己在莎翁戏剧中的魅力,王者的气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主导了老维克的舞台。

66、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

67、田纳特极其擅长角色情绪的多变,而他自身所拥有的像男孩一般脆弱的特质也为理查二世增添了不少魅力。

68、巴萨尼奥欢天喜地到贝尔蒙脱去求亲了,在贝尔蒙脱,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匆匆同时结了婚。

69、  脱离群众的孤军作战是哈姆莱特悲剧的重要根由。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 “血腥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奥菲丽亚的形象以及雷欧提斯的形象。《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莎士比亚在中国。

70、    恩格斯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喜剧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气氛。喜剧中的正面人物问题。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威尼斯商人》(1597)写友谊、爱情、仁慈和贪婪、嫉妒、仇恨之间的冲突,反映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矛盾。

71、莎士比亚历史剧以史诗的方式表现了他头脑中的中世纪以及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其中心主题则是被置于庄严而高度道德化语境中的英格兰或国家主题。

72、在拍《东周列国·战国》的过程中,阎建钢对秦国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停机宴上,总监制杨伟光坐在他身边,问起阎建钢接下来的计划,有没有什么想做的。

73、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五世是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我们见证他的成长,看他如何利用国家赋予自己君主权利,看他在战时如何进行道德选择。其中一个很有争议的时刻是,当亨利俘虏大量法国人,得知法国军队重新集结准备进攻时,他下令杀死所有的法国俘虏,这违反了所有战争条约。在道德上亨利完全错了,然而在战略上他却是对的。如果俘虏再拿起武器战斗,亨利的军队就会腹背受敌。

74、阎建钢便实话实说,自己想做一部有关秦始皇的剧。

75、哈罗德·布鲁姆素来以批评的挑剔和语言的犀利尖刻而著称,他对自己所阅读和评论过的所有作家都十分挑剔,但唯独对少数作家情有独钟,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己的专著《莎士比亚:对人性的创造》中表达了对莎翁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推崇,并对莎士比亚的普世价值和意义作了如下总结:

76、以十二个历史人物带动十二个故事,并折射十二段历史。《东周列国·战国》中的十二个故事并不是一个一个拍摄的,而是同时开拍。单机拍摄,三十二集的篇幅,阎建钢拍了整整一年。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