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陶行知简介100字(80句)

时间2023-08-27发布admin

陶行知简介100字

1、两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17岁时借资赴杭州考入广济医学堂,后因不满该校对不信教学生的歧视,愤而退学。19岁时,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并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

2、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3、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4、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5、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6、曾祖父创办晓庄、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从他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教育事业及政治思想的不断进步,我总结下来主要是八个字:觉悟、联合、解放、创造。

7、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8、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9、1917年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0、陶行知题: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11、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2、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和朋友们的聊天,以及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使我对曾祖父的思想和精神有了越来越深切的感受,而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他的一生都贯穿着一个字——“真”!在我看来,曾祖父的这个“真”字包含了:真人、真志、真“行”(教学做创)、真爱和真友……

13、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

14、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15、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6、刘季平当时在d领导的“左翼文化总同盟”负责教育新闻方面的工作,与陶行知及晓庄同学的联系更加紧密。陶行知领导的上述教育机构成为d领导的“左翼教育者联盟”的核心力量,徐明清和王洞若先后担任“教联”负责人。同年,刘季平被捕入狱,陶行知闻讯立即筹措五百大洋聘请律师为其辩护。1935年徐明清被捕后,他又全力设法营救。许多晓庄同学一边团结在陶行知周围,一边负责“教联”的工作,这期间许多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d。陶行知从他们身上更加真切地了解了共产d人的理想和追求。

17、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18、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剖”字在英文为Analyz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19、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末,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社会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20、《弘爱国志,凝抗疫魂》演出荣获优秀团队奖。它通过朗诵与情景剧相结合的方式带领我们领略行知精神、抗疫精神,打破常规的朗诵模式,与当前抗疫紧密联系,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字符都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佩,都是对行知精神、抗疫精神的感悟。

21、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有礼。对于自己的错误,从不因对方的年龄地位产生任何不满的情绪而拒绝改变。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曾用名陶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后来他的一个学生询问他为何自己主张“行是知之始”,却又为自己取名为“知行”?陶行知先生听后觉得对方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名为陶行知且再未变更。

22、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3、先说“公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第一个行动,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新生机的希望。所以我们在第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

24、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中.是亟宜注意的。因时间仓促,说得不周到处,请诸君原谅!

25、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

26、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仪。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

27、中共晓庄支部积极支持陶行知领导的乡村教育和社会改造活动,陶行知对刘季平、叶刚等青年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十分赞赏,在晓庄联村自卫团、禁赌禁毒委员会、晓庄剧社、乡村信用合作社等各种乡村组织中委以重任。刘季平到校不满半年就被委任为联村自卫团副总指挥,领导附近村庄巡防、守夜,开展禁赌禁毒等活动。叶刚、谢纬棨、郭凤韶等中共d员在田汉率领的南国剧社到晓庄演出后,发起成立晓庄剧社,创作反映农民生活的剧作,陶行知和他们一起登台演出。

28、陶行知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至今仍然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国共产d周围,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致力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9、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30、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男,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31、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32、陶行知先生祖籍浙江绍兴,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33、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34、1897年,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35、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一班学生——其实不仅是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我现在要举一段历史例子给诸君听,就是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可见方先生的人格及不怕死的精神,真令人钦佩而尊敬,亦可证明读书人不可忘掉气节。

36、1905年,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37、陶行知回国之后,曾经将杜威的教育思想完全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当中,却在实际检验中发现杜威的教育思想无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这种差异感促使陶行知转变了自己原本的教育思想,最终推出了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知名言论,同时他也严厉的批判当时幼儿教育机构中存在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等问题,针砭时弊的对当时大的教育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许多主张并为之奔走呼号。

38、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39、晓庄师范不同寻常的办学理想和目标,吸引了一大批怀抱改造社会理想的进步青年学生,特别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接纳了一批年轻的共产d员和共青团员。

40、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41、陶行知在上海积劳成疾,于1946年7月25日突发脑溢血辞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分别电唁陶行知先生家属,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持续刊发纪念文章,报道延安、重庆、上海、纽约等地举行的纪念活动。特别是8月11日,延安举行两千余人的纪念大会,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发表长篇讲话,肯定陶行知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救国会起,他的政治立场就非常显明了,“在政治上他与中国共产d成为民主运动中的亲密战友”,他从“多年实际经验中深切了解了中国共产d是中国民主运动的中坚,了解了共产d的大公无私,共产d的主张正确,共产d在为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奋斗时坚强不屈,所以不怕一切诬蔑压迫与共产d携手奋斗”。最后,陆定一发出号召:“二百万中国共产dd员也要把他当作模范来学习。”

42、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1940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

43、   “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44、我们民族最大的病根,是数千年传下来的无政府脾气!那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民,连团体里都充满了这种脾气。要想铲除这个病根,非有严明的纪律,则一盘散沙之民族断难幸存,我们可以帮助大家,放弃个人的自由,以谋公共的幸福。

45、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46、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

47、1936年9月3日,陶行知和钱俊瑞、陈铭枢、王礼锡、熊式一等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并联名致信大会主席,“恳切要求国际和平会议尽速派遣代表来华,以便在全体会议和中国全国委员会之间起联络作用”,认为“采取此一步骤将大大便利和促进争取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运动”。

48、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49、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50、如果简单地来描述一下的话,就是它所聚焦的教育改进。以前,这个词常常是指狭义的课堂效能、教学效能或学校效能的改进。但是,教育改进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以来的十来年,这个旧有观念已经深化和拓宽了。就是说,教育改进已经包括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的使命和发展方向是不是需要改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度需不需要改进?教育覆盖的广度,比如说现在教育覆盖是怎么样的情形?还有一个是教育发展的速率怎么样?这个速率是指它的加速度。也就是说,教育的进步是放慢还是加快?是不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层面,就是教育的可持续性?陶行知先生在九十年前写教育改进这篇文章,已经强调教育要持续不断的改、持续不断的进。从教育改进科学来说,如果改进只是一次性的,都不能被认为是教育的真正改进。

51、在文献阅读与研究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杜威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他们同样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强调积累儿童在生活中的经验而非一味的教授与灌输。

52、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他更加自觉而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读大学期间,在他倡导并主编中文版校刊《金陵光》上,他写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53、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54、我们希望以集体的力量来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谈与幻想。在共同努力创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55、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我最近在想,人人应该有“站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

56、我和团队去年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系列专栏文章,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它们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在论文中,我们做了比较清晰的辩述,请与会的同仁将来不要再用改革这样的词了。实际上,教育改革是政治人物或者说政府官员喜欢用的。其实,这个词常常被用错了。为什么呢?“改革”的本意,仅仅指改而革之,并不一定代表积极的、价值导向上的正面意义。我们经常所看到的更多情形,是有改革没改进。这是非常遗憾的,抱歉我没有时间展开讲。

57、知行此次因全国教育联合会事来湘,今天得与诸君见面,这是很愉快的。知行是世界的学生,诸君是学校的学生,今天是以学生资格对诸君谈话。有些议论也许诸君是不愿听的。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诸君或者能够原谅。

58、②创办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实际上是一种以贫苦工农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在工学团,陶行知先生倡导“即导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陶行知尤其重视小孩子,认为小孩子也能做大事,提出“在教师所有的老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的言论。

59、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

60、“饮食的调节与改进”。……我这次去重庆,因事到南岸,会到杨耿光先生,杨先生是我们这一年来,经济助务最多最出力的一位热心赞助者。顺便谈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杨先生提到德国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是无微不至的。德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对于自己独生子的营养,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身体,可以担任这样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从小起的营养就调节配备得好,所以身体建筑得像钢骨水泥做的一样。身体建筑最好的材料是牛肉,所以我决定每天要给我的儿子吃半斤牛肉,一直到二十五岁,就能够把他的身体建筑成为钢骨水泥做成的一样,可以和我一样担任繁重的大事了。”纳粹德国政府,对于全国儿童及青年身体健康的营养,是无微不至,我们今天关于营养的问题提到德国,并不是要像纳粹德国一样,把儿童和青年的身体培养得坚实强健,然后逼送他们到前线上去当侵略者的炮灰!但是这种注重新生一代的儿童和青年营养问题的办法,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也是无微不至的,所以它在一切建设上,在抵抗侵略上,到处都表现着活跃的民族青春的活力。其他许多国家政令中亦多注意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我们在今天提出营养问题来,就是为着现在和将来人人能够出任艰巨。悬此为的,以备改进我们的膳食。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

61、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62、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63、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64、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65、狄考文在中国生活的近半个世纪时间,恰恰也是中国社会经历痛苦蜕变的时期,他亲历了这一蜕变过程,也为这一蜕变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晚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美好的未来。我很高兴有机会做我所能做的使她迈向美好未来的事情。”

66、1945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6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物理系陶行知朗诵团为此次演出做了充分的准备,无数次排练都只为了在舞台上呈现最好的作品。

68、1926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 的教育。

69、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一过更丰富的生活吗?

70、1936年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71、本文系作者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100周年纪念会上报告整理稿(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72、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73、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74、下面我要讲的,是导入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很多来自于我们日常的学、教和学校。现在,一个全球性的危机来自什么地方呢?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或者说不一致。这张幻灯片所显示的,就是学、教和学校三个不同的纬度,来描述教育的一个整体性活动,不同的持份者对它们的看法不一样。我把持份者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一类是组织。之所以对学、教和学校有不同的期待——甚至是矛盾的期待,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个体都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说,教师、校长等管理人员、学生乃至家长等等,他们每一个每一类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群体。还有公众和公知——我讲的是有良知的公知。

75、陶行知题: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6、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纯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吴树琴;长子,陶宏生;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 

77、1938年8月,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们共赴国难。

78、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79、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政府当然是最重要的一块儿,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第二块是市场,八十年代中后期导入市场的力量以后,教育其实已经变得——从正面的方面来说是丰富多彩,从负面来说教育已被市场和资本所侵蚀和挤压。这个张力是非常强的,用经济学术语来说,是一个看不见的手,是无处不在的。现在搞这个“双减”,实际上是对过度市场化的一种反应。第三类的组织,从大的范围来说是公民社会,就是俗称为“第三类社会组织”——也就是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