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出处(91句)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出处
1、(感悟)人活着,就应该坦坦荡荡,明明白白,无所愧疚。(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出处)。
2、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出处)。
4、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5、释义: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
6、(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9、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10、(解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1、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2、记者手记:在今日的浮躁社会中,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义与利、公与私、理与欲的关系,经得起权、利、色、欲的诱惑,不为权所动,不为物所役,不为色所迷,我想这些可以从经典《孟子》一书中来寻找答案。
13、(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4、为什么会有自暴自弃者呢?一是缺少学习教化,一是社会风气使然。都在那里争夺名利,谁还能跟你讲义理原则、仁德教化、正道安宅?
15、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还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种“齐物”的相对主义劲儿,孟子本来是很较劲的,义与利,王道与霸道,善与恶,在孟子那儿本来是泾渭分明的,但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不免让人想到世间的许多事物,自以为己方远远优于彼方,其实站得高一些,要求得多高一些,一看,最多,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16、孔孟都相信人性中本来就具有美好的东西,让人更美好一些,让你自己更好些,让你为仁德所簇拥,为义理所起动,为正道所引领,为大道所陶冶,这里头有多么美好的心愿啊!
17、 孟子的弟子万章向孟子请教交友的事,孟子就向万章说了上面这段话。这里孟子阐述了交友的原则,即“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那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18、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9、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1、(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2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3、《王蒙说》前言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阐述孟子的精英主义。王蒙认为孟子的观点,不是权力至上、君王至上,而是在天与民至上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可操作的抓手:那是精英至上。
2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25、(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
27、(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28、 释文:孟子说,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只要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量,有规划,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可以让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29、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背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30、(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1、(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2、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33、(赏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做事不会成功。因此,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一暴十寒”就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34、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35、●有他们两位为贺胜鸡汤代言,鸡汤小镇焉能不火!
36、释义:敬爱父母,就是仁;尊敬长辈,就是义。
37、(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38、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39、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40、(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41、(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42、(解释)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43、高尚的人物,是没有失去其婴儿时期的纯洁与诚恳之心的人。
44、(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6、(感悟)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只能面面俱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只会碌碌无为。
47、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8、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9、(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0、(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5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52、但此说绝对不是信口开河,它符合十九世纪英国学者F·高尔顿的“子女回归定律”,还有什么投资回报“回归平均数百分之十定律”,数学的概率论所讲的“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这些都表明,在偶然性中可以发现必然性,可以把这几个定律看作是可知论的数学论证。
53、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54、(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55、(感悟)处理一件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时候,不要急着下结论可否定别人,先调查,再表态。
56、(6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8、(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9、(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60、(译文)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61、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6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63、(译文)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64、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65、(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66、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6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8、(译文)(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69、(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70、(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71、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72、(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73、懂得恭敬的人不会侮辱旁人,懂得节俭(克己)的人不会侵犯旁人。
74、(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75、(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7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77、(赏析)规和距原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仪器,随着这句话,“规矩”这个词就成了“规则”的意思。孟子在这一句话中,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这个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治做人应有的原则。达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坚定的原则,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
78、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79、(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80、(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81、得道者我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83、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8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6、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7、(赏析)中国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88、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89、(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90、释文: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准确的画出方、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