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什么意思(86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什么意思
1、 前几天,我受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之邀,去武汉参加一次文学交流活动。法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学奖,即“龚古尔文学奖”。如果你们不了解这个文学奖,那我想你们一定了解法国作家杜拉斯写的一本书——《情人》,这本书就曾获过这个奖。今年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结果于11月7日公布,4部小说候选,最终有一1部书获奖。但今年,“龚古尔文学奖”同时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由中国高校研究法国文学的教授、学者组成的评奖委员会,评选中国版的“龚古尔文学奖”。我对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文华先生说:“由‘龚古尔奖’中国评选委员会的12位中国评审委员,评选出中国版的‘龚古尔奖’,很有意义。”“龚古尔文学奖”可以说是“诺贝尔文学奖”之外最重要的文学奖之和“普利策奖”、“布克奖”并驾齐驱,甚至更有影响力,这次竟然让中国人来评选选择。无论哪种文学,要有强盛的生命,一定要敞开自己。就像罗兰·巴特所说:“一部书完成了,作者死了。”谁赋予书生命呢?就是在座的各位,是我们读者赋予它生命。此次的“五洲文学奖”与“龚古尔文学奖”评选,我们中国人都参与了,这就拓展了一种新的空间,赋予作品一种新的内涵。就像法国著名的文论家布朗肖所言:“一部书只有在阅读与阐释中才能不断生成它的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什么意思)。
2、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书,书中内容也有很多含义:有社会内涵的揭示、还有人性的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3、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我看见他站在公寓的窗台前不知所措,越过庭院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墙上:
4、 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5、没有比较的基点,因此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何种选择更好。
6、每次托马斯去看孩子,孩子的母亲总是以种种借口拒之于门外。他很快明白了,为了儿子的爱,他得贿赂母亲。而自己的思想没有一处不与那婆娘格格不入,试图对孩子施加影响也不过是堂吉诃德式的幻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什么意思)。
7、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8、引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是丈夫托马斯以及他的情人萨比娜,他们都是“轻”的代表,他们讨厌一成不变,讨厌传统观念,讨厌媚俗。不能接受与任何人有那种一生一世的关系。
9、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爱情是不是人生的全部?
10、当她告诉他箱子存在车站时,他立刻意识到她的生活就留在那只箱子里,在她能够奉献之前,它会一直被存放在车站的。
11、在特丽莎向托马斯道出自己针刺手指的梦的同时,她不甚理智地暴露了自己曾搜过对方的抽屉。如果特丽莎是另外一个女人,托马斯再也不会与她说话了。特丽莎明白这一点,说:“把我赶走吧!”与之相反,他抓住了她的手,吻她的指尖。因为那一刻他自己也感到指尖痛,如同她的指尖神经直接连通着他的大脑。
12、感谢武清区“五彩雍阳”志愿服务对英华汇书店书海同游读书会项目的大力支持,让众多书友们在读书中精进自我,在交流中发现自我!
13、既然生命都如此轻的无法承受,跟何况那些岁月里的爱情,当然可能说完就完了。光阴里的一转身,这些年的情话,所交付的热情,岂止轻得灰飞烟灭,在宇宙的茫茫时间轴上根本早就时过境迁。
14、 第一个不同,他是从英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而我是从法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英文本里面本来就有不少错误,这就必然会影响到韩少功的翻译。
15、托马斯借这个故事发表了讽刺苏共的文章,指出了一个根本性事实:
16、“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会穿上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
17、因此尽管杜布切克一再向苏联方面保证,会紧密团结在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d中央周围,但因之前有匈牙利事件,再加上乌克兰打小报告说捷克人的思想很危险,于是苏联于1968年8月20日联合波兰、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几个国家,出动50万大军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将杜布切克等捷d政领导人绑架,用飞机运到苏联喝茶。等他们再回到捷克的时候,已经妥协到“连一个句子都讲不完整”的地步了。
18、 关于这部书的中文题目,如果你们上网查,会发现有两个:韩少功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我译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什么我要把题目都换掉呢?要知道,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因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书名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词,许多文章或者作品的标题都会套用这个语句,比如“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等等。
19、“爱情”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人物都思考并寻求爱情,但他们与所爱之人的爱情往往有种种同床异梦的误读,即使是彼此渴望的也在有意无意中相互疏离。理想的状态似乎只在理想之中。当特丽莎终于看清楚托马斯的爱,他们却即将走向人生的尽头。这也许是悲剧,但是在活着的时候还有机会达成深深的体谅,难道不也是值得庆幸的吗?
20、出处:米兰·昆德拉英语书名:《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该作品的原作语言为捷克语,原作捷克语书名为《Nesnesitelnálehkostbytí》。1984年首先在法国出版,法语书名为《L’insoutenablelégèretédel’être》。汉语译本1987年版译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后经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后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1、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22、就像我们问自己: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23、韩少功的译本和我的译本至少有三个不同之处。
24、静下心来,再听原唱,我还是没忍住当年的感动!
25、“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他们大无畏地捍卫这条道路,并因此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他进一步追问:“如果王位上坐的是个蠢蛋,那么是否只因为他是个蠢蛋就可推卸自己的一切责任?”
26、——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27、莫言说,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28、“爱”,是世间最美好的字眼,温润如玉,暖若春风。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29、小说的时间背景1968年,也就是苏联的坦克开进布拉格那一年。捷克d内改革派领袖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不久,便制定了种种改革方案,力图改变长期以来受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束缚的政治、经济局面,建设一种有“捷克斯洛伐克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于是,捷克国内出现了被西方人称为的“布拉格之春”带有民主化倾向的运动。
30、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些指标转换,比如盖世英雄可能是指霸道总裁、金甲圣衣可能是阿玛尼的西服、七色云彩可能是指头等舱用户,这便是比喻。类似的话有:“我的男神”、“我的superman”。因此昆德拉说:
31、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32、再来说说托马斯,他因为前一段不太成功的婚姻,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灵肉分离,只爱上女人的身体,绝不掺杂爱情。于是他拥有了众多的情人,他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33、明白了这个“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我们活着的这段人生,其实是举轻若重的。
34、虽然通过《华沙条约》,苏联收了一帮小兄弟,但大哥的日子并不安逸,什么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会装出一副建设社会主义的样子,背地里和反苏势力勾结以脱离大哥的控制。
35、然而昆德拉却认为,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36、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恋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37、“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
38、这天,她努力去相信托马斯的话(尽管只是半信半疑),努力使自己和平常一样快活。可白天平复了的妒意在她的睡梦中却爆发得更加厉害,而且梦的终结都是恸哭。
39、“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将牧歌献给另一个人。只有动物能做到,因为它没有被逐出伊甸园。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没有变故的爱。”
40、这才是昆德拉想要传达的哲学,轻在于人生的历史虚无,是无聊,是流俗,最后集于媚俗。一言弊之,轻,便在于毫无价值。而重的探索是一个永恒的回路,责任即是意义,人生如果失去信念会变得很轻,被风吹起也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41、这部书里的第一句话就提到了尼采说的“永恒轮回”。顺着这句话再往下看,“把世界分为两极”。如果把昆德拉的这部书当作哲学去读,会是一种什么概念?如果把它与你自己的生存、你的公共生活、你的私人生活联系起来去读,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意义?从政治和性这样的一种对立角度去阅读这部书,不失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昆德拉对于小说家的理解很有意思。一个小说家的任务是什么?读者读一本书会有很多联想和反思,他会把自己读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生命相对照。所以昆德拉认为,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是拓展人存在的可能性。大家是否有共鸣呢?在这部书里他说得非常清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草图。
42、命题五:当人怀着无比美好的初衷做事,却造成了十恶不赦的结果,该被原谅吗?
43、而书友们也因爱相遇,有对读书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挚爱,还有对书海同游读书会的珍爱。
44、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
45、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46、以上便是笔者粗浅地总结了的此书的十个命题,类似的命题书里还有很多,散见于各章之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丰富的书,几乎涵盖了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是他成为经典作品的原因。昆德拉认为小说的创作是保留住人类思想自由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这也是荒谬的,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47、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48、再比如,假如时间回到2009年,我们会去做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去挽回一段感情,有的人可能会重新选择行业,所有人看似会有充分的时间去重新选择或者挽回遗憾。但果真如此吗?所有人都知道房子、茅台、比特币会涨多少,腾讯阿里抖音会有多赚钱、美国会怎么对付中国,未来已经发生过一遍,现在已不再茫然,所有人都具有了明确的目标。于是生活变成了赛跑,资产价格会迅速攀升到离谱的价格,行业会重新洗牌,政治力量会重新较量,对于个人来说,你可能有机会躲过一个糟糕的恋人或上司,但大环境会变得复杂、剧烈和不可控,生活依然不会轻松。
49、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50、昆德拉的笔似一把手术刀剥开了人类隐藏最深的内心世界,他将人类最隐晦、最神秘、最不为人所知的人性揭露了出来,他毫不遮掩的描写情爱与死亡的情景,然后上升到社会关系、生命的哲学层面。有人读的一头雾水,有人读的手舞足蹈,因为这取决于每个人以往的生活经历和对人性的理解。
51、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2、“他们彼此以对方为坐骑,奔向他们所向往的远方。他们都沉醉在令自己获得解放的背叛之中,弗兰茨骑着萨比娜背叛了他的妻子,而萨比娜骑着弗兰茨背叛了弗兰茨。”
53、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54、Themoreyouread,themorechance
55、 公开与隐秘,高尚与低下,它们分别形成一种对立。而这种对立结构贯穿了昆德拉的这部书,轻与重,灵与肉……轻是什么?重是什么?灵是什么?肉是什么?还有所谓的“不解之词”。什么是“不解之词”?是指一个词的逻辑意义跟它的隐含意义不一致,外延和内涵之间有矛盾。同一个词,它的隐含意义也许会走向它逻辑意义的反面。比如说“高尚”这个词,它可能会表示“低下”、“卑鄙”。所以,我们理解这部书,就是要理解生命的两个看似对立的侧面,公共与隐秘,政治与性。昆德拉不是就政治谈政治,也不是就性谈性,每一个主题都会倒向它的对立面。
56、 我还遇到过一个孩子,我记得很清楚,这部书出版大概不到一年,我应邀到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家做客,他的小外甥女还在读初一。我们谈话时,她进来了。“许伯伯帮我签个名吧。”,她说。我还没签完,她说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怎么写了这么多爱的故事?第二个问题:这个爱的问题怎么这么复杂?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复杂?你们看,一个初一的孩子,她所关注的是这些。她能看到这部书讲的是爱的故事,但是这些爱又特别复杂。唉呀,真的了不起。我当时跟她说:“你先暂时把这两个问题留着,十年以后我们两人再来探讨。”这个孩子还真争气,十年以后,她考上了南大。我们后来又见面。我开玩笑说:“你还记得十年前你问我的那个问题吗?”“啊,是那个什么爱情复杂的问题吗?”“现在你觉得爱情复杂吗?如果带着自己对爱的体验去阅读,你会发现自己有不同的立场,你可能会偏爱某一个女主人公,会偏向某一种爱情观。”
5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58、“EinmaliStKeinmal”,托马斯自言自语。这句德国谚语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象压根儿没有发生过。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
59、又一个星期天,孩子的母亲再次取消他对孩子的看望,托马斯一时冲动就决定以后再也不去了。
60、特蕾莎在自我反思时,发现自己只是个表面上的弱者。她利用了她是弱者的身份,迫使托马斯生活在乡下,对此她曾内疚地向托马斯说因为自己让他失去了事业。而托马斯却说:
61、公正地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并非一部装逼小说,它力图要表达的东西非常清晰。昆德拉的拿手好戏是抛出命题而不是讲故事。以小说的形式讨论命题是本书的核心,在笔者看来,这些命题算不上高深莫测,但极具讨论意义。鉴于此,笔者尽量整理出书里较有意思的命题以抛砖引玉。
62、她在熟睡中深深地呼吸,紧紧地攥紧着他的手(紧得他无法解脱)。他又一次感到特丽莎是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
63、一部分人生,拿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一部分用来彩衣娱亲,满足他人期望,剩下的那些,是为了哄自己高兴。
64、今天的音乐我实在喜欢,放在这里,祝福天下的玫瑰女人和我一样依然可以在每个节日,憧憬美好的事物,读书写字,温暖的阳光,洒满温暖的小屋和心房。
65、她的梦,重现如音乐主题,舞蹈重复动作,或电视连续剧。比如,她一次又一次梦见猫儿跳到她脸上,抓她的面皮(在捷克土语中,“猫”这个宇就意味着漂亮女人),特丽莎看见所有的女人都在威胁自己,她们都是托马斯潜在的情妇,她害怕她们每个人。
66、因为最至上的爱情,是一种化学、物理甚至反人类作用的情感,正如诺兰的《星际穿越》曾说,爱是永恒不变的力量,能够超越所有维度,当我归来,你已垂暮,我一次呼吸,划过了你一辈子的岁月。
67、韩少功的译作出版于1987年,当时在中国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反响。直到1989年后,这部书一下子火了,但不是在中国大陆,而是在中国台湾。因为这部书里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与当时中国的现实具有某种相似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性的问题,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性爱”。实际上,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这部书的接受角度是不同的,有政治的、人性的、哲学的,等等。比如法国、加拿大的很多学者就从这部书中看到了对生命形而上的思考。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说,这部书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政治,不在于性,而在于它的叙事方式,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懂音乐的人觉得这部书具有一种音乐性,它用了音乐结构,比如交响乐的结构。
68、这个命题的提出胜过任何答案,没有答案的命题才是永恒的,笔者认为此命题也不会有答案。
69、“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70、为什么他对这个孩子比对其他孩子要有感情得多?
71、“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我被其中几幅他的照片所触动。它们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好几位亲人都死在纳粹集中营里。但与这张令我追忆起生命的往昔,追忆起不复返的往昔的希特勒的照片相比,他们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72、当他们裸着身子并排躺在床上时,他问她住在哪。
73、书中并未直接给出答案,但是四个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一问题的答案,他们是或轻或重的选择者。
74、他不断回想起那位躺在床上使他忘记了以前生活中任何人的她。
75、不久前,我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成长在战争中,好几位亲人死于希特勒的集中营;但我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
76、如果说托马斯约炮的动力是探索,那么萨比娜约炮的理论基础则是背叛。萨比娜痴迷背叛,因为背叛意味着摆脱原位,投向未知。她认为没什么比投向未知更美妙的了。
77、“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这是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既贪婪,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不想承担后果。
78、深意: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编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79、这句话出自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
80、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81、托马斯先是玩笑式地谴责这些选择了苏共的人:他们应该戳瞎自己的眼睛——接着他便下岗了。
82、 我们发现几个词在刚才的讲述中反复出现:政治,性,轻,重。我们可以想一想,政治是什么?性是什么?“生活”与“生命”是不同的两个词,中文中的区分很明确。但是英文、法文中这两个意思是由同一个词表达的,英文是life,法文是vie。我们都活着,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尽相同。生命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但一讲到生活,就是很具体的。同样,“存在”和“生存”这两个词意义也不一样。有一种“存在感”,是指有一种意义、价值,而“生存”往往给人一种很艰难的感觉,对吧?
83、 可是,我们仍然在忙碌,仍然在追求,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正如明朝诗人杨慎在《三岔驿》中写的:
84、它不再是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将读者引入到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描述,来引导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85、比喻也是爱情最重要的魔力。直接说结论可能有点莫名其妙,但我们都熟悉这样一段台词: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