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39句)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
1、2)儿童期(5~3岁):自主Vs害羞和怀疑;
2、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3、恢复或保留主观性是一个吸引人的概念,这种吸引力揭示了我们对大脑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时代的双重思想。有关内啡肽、血清素(serotonin)和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Response)的讨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但是,即使证据表明我们的确渴求《美丽新世界》那样全面的生理控制,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之一;将我们的个人经验完全降级到物种层面的生理逻辑的想法仍然令人恐惧。而我们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自己的观念、对生活方向的希望,对自己所求和所畏的事物——是能够产生影响的。精神分析一部分的吸引力、就来自于它能使得我们对于自身更加充盈、神秘、具有叙事性。它使生活成为一部小说,而不是教科书。
4、发展观,就是动力观的动态展示,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5、这时候,自我起作用了,你就会想:“那么我可以先把这个女孩追到手,然后再和她上床,让她成为我的妻子”(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
6、1895年出版《歇斯底里症研究》(与布洛伊尔合作)。
7、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回忆等常被压存在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控制力松懈时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时,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8、但在弗洛伊德之后,“灵魂的医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而这种医治是从个人开始,从他独特、内在的、对存在的观念开始的。对于弗洛伊德的基本信念(一种有关主观性的科学是可能的,这样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的坚持是神经精神分析试图继承的遗产。对于索尔姆斯和其他人来说,无论弗洛伊德犯了多少错,他的追求之沉重和诚恳、都意味着他仍然值得思想上的敬意。我们的确可以论证对弗洛伊德名号的保存、损失大过收益,但是正如索尔姆斯对我说的那样:“我们不需要弗洛伊德;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重视大脑的心灵本质的新方法。而因为弗洛伊德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彻底的人,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9、理论局限: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能,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
10、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11、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
12、调查发现,为数众多的年轻的或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认为自己的取向是“精神分析的”。人们认为弗洛伊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心理学者今天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源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尽管它们不再具有弗洛伊德风味。
13、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精神分析学派
14、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非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它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
15、主要观点:人的天性本能——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发展阶段——口腔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和生殖期
16、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1996年,汤姆·沃尔夫写道:“弗洛伊德主义的消亡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锂(lithium)”。这位美国作者描述了1950年代初期,自己的双相情感障碍在多年的精神分析治疗无效之后,迅速缓解症状的方法以药丸的形式出现了。沃尔夫的例子是一个宏观情况的缩影。精神分析的式微恰好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兴起相对应,现代神经科学的物理学方法推动着精神病学的发展。今天,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描述5-羟色胺,多巴胺或百忧解,但这些人中很少有人可以定义原初场景或超我。正如美国作家西里·赫斯特维德(SiriHustvedt)在《颤抖的女人》或《我的神经史》(2010年)中所说的那样,弗洛伊德现在被很多人视为“如果不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一个思想与物质现实无关的男人,就是一个通过将各种胡言乱语喂给易受骗的公众以破坏现代性的、海市蜃楼般的怪物,直到他的思想、最终被建立在药理学奇迹之上的新型科学精神病学打破了。”
17、欧洲的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人们所受到的心理压力增强,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再加上因自然科学革命而引起的机械论心理学观点破产,促使弗洛伊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问题。
18、(3)肛门-施虐早期:带有合并的部分之爱;
19、在这里,弗洛伊德注意到(提到)了羞耻与隐藏、生殖器缺陷的关系,因此强调了羞耻在社会背景、隐藏、自卑感框架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它与自恋和自身缺陷感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由隐藏的欲望而产生的羞耻可能是为了保护自身不受到拒绝、蔑视、或者失去爱的伤害。
20、(3)成熟依赖阶段;一个成熟关系所牵涉到的是两个人以相互的施与受(尤其可能是性)来表达他们关系的分化特质。
21、A.象征法:把梦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寻求可以理解的,与原来内容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另外一种事物去代替它。但这种方法遇到不可理解且混乱不堪的事物时,就难以解释了。
22、和解期(16--24个月):它的特点是他们需要知道妈妈在哪,和经常地“返回”。这个阶段促使儿童得到独立性的认识,但也使他或她易受伤害。
23、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24、弗洛伊德(1933)也提到羞耻可以反映和防御无能感。就像上一章提到的那样,他认为,“羞耻,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女性化特征,但这个观点更像是一种习俗而不是一种假设,我们相信羞耻将隐藏生殖器缺陷作为它的目标。我们没有忘记,羞耻后来还承担了其它功能” (p.132)。
25、相反,精神分析则建立在以下基本信念上:主观经验更加重要,反思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思想是有力量的。因此,其治疗模型植根于对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话。精神分析的基本立场是极其赋权式的:精神拥有自己的土壤,如果我们可以学习着以正确的目光看待它,就可以开始辨认并绘制自己内在的思维图景。这种转变可能并不那么剧烈——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他的谈话疗法的目的是“将神经症的痛苦转化为正常的不开心”——但它也并非微不足道。正如哈斯特维特(SiriHustvedt)所说,评价精神分析及其后继者真正只需问一个问题:“言谈可以使人摆脱症状吗?”精神分析最根本的信念即是,仅凭主观内省、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图景。
26、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2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
28、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弗洛伊德将这种结构作了一个比喻:无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像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
29、三大流派分别应对潜意识、行为和自我完善三个层面的治疗与心理发展,恰巧相互支撑和相互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大体系。
30、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31、除了那些个人幻觉的产物之外,还有一些不能归咎于这种幻想的东西。我很高兴,在此提到了神话和传说中的这类结构。我们不知道是谁创造了他们,他们一开始和谁有关。民间幻想在神话传说中得以表达。弗洛伊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神话传说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并且在许多方面揭示了他们和个人幻觉的结果之间的心理类比。最近,另一位作家追随了他的足迹。Riklin研究了不同民族传说的心理类比。他们的工作是打算尝试比较神话和个人心理现象,特别是和梦进行比较。这将会证明弗洛伊德的教义,从广义上讲,可以转移到神话心理学,甚至有资格提供全新的理由来理解传奇。
32、在上一篇SusanIsaacs的引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对内部现实的强调,原因之一是为了对抗“外部世界带来的偏见”:仅着眼于外部世界让我们容易陷入“只见症状不见人”的困境,而不论在精神分析或是动力性心理治疗中,这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33、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34、呵护子宫,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就是真对自己好
35、在1895年,弗洛伊德(1892-1899)在‘给Fliess的一封信的草稿K’中第一次提到羞耻,在这里概述了他对防御性神经症的看法,而且与他著名的‘科学心理学项目’(Freud,1895)写于同一时间。在他写给Fliess的信中,羞耻以及道德和厌恶,被看作是压抑性经历(体验)(p.222)的一个原因,因此被认为是防御的一个功能。有趣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认为羞耻的缺失和男性化气质一样。在信的其他地方,弗洛伊德讨论青春期的时候,认为女孩相对而言“被非神经症性的性厌恶抓住”,这可能解释了“在那个时期,汹涌的羞耻淹没了女性” (p.270)。
36、我自己习惯于把每一个性的活动理解为四个个体参加的进程。”
37、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
38、"Butbisexuality!Youarecertainlyrightaboutit.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