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7句)
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所以,从这个成语故事里边我们可以学到,我们要做一件事情的话,一定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不能一边做一边想,如果没有清醒坚定的意志的话是会失败的,并且我们一定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因为如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话,往往也会导致我们失败。同时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节外生枝,故意卖弄的话,就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2、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3、小朋友们,一定要牢记,没有必要的事情就不需要去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多帮助别人,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4、 这时,有人提议到:“咱们来比赛吧,看谁能先在地上画好一条蛇,这壶酒就归他所有。”大家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这几个人就蹲在地上画起蛇来。
5、 齐湣王见到陈轸,如同见到救星,大喜,赶紧向陈轸请教如何对付楚国的昭阳大军。陈轸当即表示,他可以帮助齐国,让昭阳撤军。
6、原来,“画蛇添足”发生在小蛇的梦里。我们的小蛇每天都爬呀爬,离天空好远好远。它做梦都想长出腿!
7、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做楚国,在这个楚国里啊,有一个贵族老爷,有一次啊,他们家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祭祖活动,活动结束后,贵族老爷非常高兴,就随手拿了一壶好酒分给了仆人们。这些仆人们一年到头也喝不到一次这么好的酒,都乐坏了,就聚在一起讨论这壶酒应该怎么分。这一伙人一共有二三十个,这么多人分着喝这一壶酒,每人就能喝上一小口,连润润喉咙都不够。大家伙围成了一圈,屁股朝外,头朝里,都在那撅着,看着这一壶酒干着急,哈喇子差点没掉进酒壶里。
8、 进入战国之后,楚国与三晋(魏、赵、韩)发生了多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仇怨越积越深。公元前329年,楚威王逝世,魏国听说楚国有国丧,趁机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楚国与魏国之间的仇怨。
9、故事中,没有一只小动物质疑小蛇的梦,都十分友善地提供了帮助,让小蛇体验了走一走、飞奔、接近天空,甚至“飞起来”的快乐。连太阳也是温柔地帮小蛇“善后”。
10、可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再小的梦想都是天大的事情。想要一颗星星的孩子,也许能利用科学知识探索浩瀚宇宙。沉迷玩泥巴和沙子的小朋友,也许能完成宏大的建筑。
11、然而,给小蛇“添足”的不是哪位小朋友,而是童心世界的守护者、绘本大师——麦克·格雷涅茨!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品味这一本明亮、友爱、欢乐的书吧!
12、 昭阳,名云,字阳,谥号"山子",能征善战,曾担任过楚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大司马和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令,兼领柱国,封上爵执珪。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灭掉越国,杀越王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
13、最后陈轸对昭阳说:“你打下了魏国,功劳已经很大,你再打下齐国,就属于多此一举了,也不可能升更高的官。你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功高盖主,必定遭人忌恨。我担心你惹来杀身之祸,最后连该得到的官爵也得不到了。你想想,这不正是跟画蛇添足一样的道理吗?”
14、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15、被大象放下后,小蛇想着今天的奇妙经历,笑了起来。
16、 而昭阳接受了陈轸的游说,则说明昭阳确实如陈轸预料一样,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率军出征,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功劳簿添上一笔,从而获得高官厚禄。如果得不到高官厚禄,或无法加官进爵,即便进军攻打齐国对自己的祖国(楚国)有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进军。所以,在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昭阳枉顾国家利用的个人利益算计。
17、画蛇添足,汉语成语。拼音:huàshétiānzú
18、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19、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20、(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1、 (2)门客们得到一壶酒,他们商量要怎样分配这壶酒?
22、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23、现在,关于孩子那些“画蛇添足”的小愿望,你有应对方法了吗?欢迎留言表达你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和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你“在看”!
24、 137-2446-9988(冯老师)
25、(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26、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27、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喝完了那壶酒。
28、古时候有一群人要分一瓶酒,但因为想要得到这瓶酒的人太多,有人提出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快的快,这瓶酒就分给谁,你想知道最后是谁得到这瓶酒了吗?在这过程中,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快来听故事吧!
29、 (4)教师总结:这个故事不但有趣,还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诉了我们无论做如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30、小朋友,你知道“蛇”长什么样吧,它是长长的一条,有脑袋、有躯干、有尖尖的尾巴,可就是没有四肢,但是呢,却有这么一个人,他偏偏让蛇长了四条腿。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画蛇添足”的故事。
31、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2、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3、 洛报教育培训学校现有小记者口才与主持班、小记者阅读写作双项班、小记者美术班等,常年招收想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对主持、阅读写作、绘画感兴趣的中小学生。
34、画蛇添足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前思后想,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尊重事实,自作聪明,不然会像文中的人物一样,六个指头挠痒-多了一道,最后得不偿失。
35、在众人还在庸庸碌碌地忙着的时候,这个人动作敏捷,已经完成了任务。他骄傲地说:“吾能为之足”!他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更多的任务。看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往坏里说,是为了卖弄和显摆,骄傲自满;往好里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自信呢?
36、 何况,昭阳如果执意攻打齐国,胜负还未可知。万一楚军被齐军打败,不仅昭阳自己可能殉职丢爵,楚国的声誉也可能受损。如此一来,昭阳攻打齐国之举,岂不成了“画蛇添足”?
37、(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或《战国策·齐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8、 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
39、这时,一只母鸡走过来了。听完小蛇的愿望,它决定帮帮小蛇!
40、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41、今天是成语故事时间,大圣爸爸要给小朋友们讲的是“画蛇添足”的故事。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42、一群人分一瓶酒不够分的时候,他们是想了什么办法?
43、成语故事几乎是每一个小朋友的必修课,它涵盖了语言之美,历史典故,传统智慧,无疑是每个家庭教育“必备基本款”,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品德的教育。第十三期“绿籁小主播”故事分享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期的绿籁小主播是我们大A班帅气的陈俊延小朋友,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吧!
44、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45、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46、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7、 当他正在给蛇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一把抢走他手里的酒壶,说道:“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蛇是没有脚的,这酒应该是我的!”说完一仰头把酒喝光了。
48、这其中啊,还真有一个会画画的,一转眼的功夫,就把蛇画好了。他哈哈的笑了一声:“我是第一名!”伸手就把酒壶抓在手里,张嘴就要喝,可是用余光这么一扫,诶,其他人一个个的还都撅在那没画好呢!他心里就想啊:“这些大笨蛋,画得可真慢!哎,还是我厉害啊,能耐就是比你们大!”心里这么想着,他又把酒壶从嘴边移开,左手挽着酒壶,右手捡起一根树枝,竟然给蛇画上了四肢!还一边画一边说:“你们怎么画的这么慢啊!我都给蛇画好了脚了,你们还没有画完!”
49、故事是发生在古时候,那个时候,楚国他有一家人,他们祭完祖之后,就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那些来给他们帮忙的人喝,但是呢,来给他们办事的人却很多,一壶酒如果给大家喝是不够的,若是只给一个人喝,那么他就能剩下一些,所以这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就有人建议说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哪个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大家都认为这一个方法非常的好就同意了,这个做法都在地上画起了蛇来,有一个人他画的很快一下子就画好了,他端起酒壶就要喝酒。但是他回头却看见那些人都还在画,他心里就想他们画的可真慢,并且还说,就算他在给蛇画几只脚,他也能够最快画完,于是他就手里拿着酒壶,然后右手就把他画好的那条蛇添上了几只脚,可是就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就把他手里的九狐给抢了过去,并且还说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脚呢?所以第1个画好的人就不是你了,而是我说完他就把夺过来的酒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50、翻译:古时候在楚国有一人家,祭祀完祖先之后,准备将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人员喝。可是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肯定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所以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51、蛇本来没有足,故事中的那个人率先画完蛇后,见众人远远落后于自己,于是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为它添上足,确实属于精力过剩,多此一举。精力过剩的结果,是没有喝到本已到手的酒。
52、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寨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53、这时青蛙走了过来,邀请小蛇爬上自己的背。它们一起高高跃起,就像飞一样!然后青蛙跳进了池塘,小蛇扭着身体爬上了岸,爬到了山顶。
54、 画蛇添足这个故事比喻做了还不如不做的效果好,适得其反。
55、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56、所以不要轻视小朋友的幻想和愿望,帮助他们在成见中保持自我,这样他们才能通过正确的努力放大梦想,让小愿望绽放出无限光芒。
57、大圣爸爸想要告诉小朋友的是:“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做了多余的事,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适得其反!小朋友们,咱们做事只要恰当适度就好了!可不要“画蛇添足”哦!
58、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59、总之,在那一瞬间,他忘记了功利,把剩余精力转移到了更高级的需要上。但这个故事的要点在于,告诉我们这种转移是可笑的:人一但把剩余精力转移到非功利的目的上,马上会受到惩罚。因此,这个故事潜在话语是:人应该专注于实际,专注于功利,同时,还告诫大家要安于本份,不能骄傲,不能个性膨胀,否则你会失去既得利益。
60、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61、社会太浮躁,精明的人太多,每个人都费心思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自作聪明就会碰触了别人的利益,别人自然会对你不利,所以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
62、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尝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63、曾经有读者评论,“小小的蛇很可爱,但却没看出大大的梦在哪儿。”这位朋友大概认为,长出腿不过是小蛇不着边际的幻想,哪儿谈得上什么梦想呀!
64、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在地上画起蛇来。
65、古人云:食色,性也。人不能离开自己天性去生活,但再本能的人,也有超越食色的时候。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正是因为压抑了自己的一部分本能,才有了剩余精力去进行艺术和文化的创造。他把这个称为本能的转移和升华。没有这种转移和升华,人类文明不可能产生。
66、画蛇添足,源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战国策》的成语,"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