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佛经名言名句及解释(88句)
佛经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佛经名言名句及解释)。
5、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6、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7、 五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佛经名言名句及解释)。
8、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9、 六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0、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3、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4、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佛经》
15、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6、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7、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8、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9、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20、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1、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22、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23、如何对自己,对他人?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4、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5、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6、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27、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滔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29、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30、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31、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32、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3、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34、 六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5、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36、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37、从调有想,从想有令令欲,从欲有爱憎,从爱憎有贪嫉,从贪嫉合一切众生共相伤害。
3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9、 五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40、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4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2、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3、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44、 四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5、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6、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7、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4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49、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50、10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51、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
52、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3、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4、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55、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56、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57、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58、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9、——《造塔功德经》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60、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
6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62、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63、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64、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65、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中峰国师
66、 六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7、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68、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69、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70、 三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71、 四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72、 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73、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74、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100句佛语经典语录100句佛语经典语录。
75、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76、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77、 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78、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9、佛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坠;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坠自身。贤不可毁,祸必不已”--害人就是害己。
80、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81、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82、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100句佛语经典语录素材库。
83、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84、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
85、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6、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的笑脸,就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会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缈,在于心的感受;爱并不遥远,在于两心知的默契。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
87、10佛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语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