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65句)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1、现在我们要谈谈三位伟大的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哲学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
2、亚里士多德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3、 柏拉图认为,这种完美平衡,应像完美平静的头脑与四肢对情感和欲望的控制。遗憾的是,他这个社会模型与民主制大相径庭,会将人们置于众多谎言与强权的联合支配之下。
4、第二天清早,当她正坐在那儿想着一些问题时,突然听到树篱里有沙沙的声音以及类似蒸汽引擎“噗!噗!”喷气的声音。下一秒钟,一条金色的狗已经钻进了密洞,嘴里衔着一个大信封。
5、知识的对象是什么?如平面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是确定的知识,但是我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计算,得出的结果也许并不是180度,而是179度。即使用电脑画图,也一定有误差,也许是19999度。事实上所有特殊的三角形都得不出这个确定的知识来,因为我们感官所对的现实的特殊事物总有缺陷。巴门尼德说过,感官对象不能相信,赫拉克利特也说,世界永在变化,在这样的事物里面我们找不到确定的知识。所以柏拉图认为知识不是关于某个特定对象的知识,而是关于“理念”的知识。
6、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
7、柏拉图去了几个小时后,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
8、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
9、柏拉图的对话是苏格拉底从古代生存下来的最全面的叙述之苏格拉底由此开始以其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正是这种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将他的名字赋予了苏格拉底讽刺和苏格拉底方法或共产主义的概念。
10、一个探寻爱与真理的少女,一个贯彻爱与真实的人民教师。
11、 (Plato’sTheoryofForms)。要理解这个理论,最容易的办法是用实例说明。想想你在生活里见过的所有圆形。其中有完美的圆形吗?没有。没有一个圆形绝对完美。完美的圆形,其圆周上的每一个点与圆心的距离都完全相等。
12、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婚姻。
13、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4、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好放在屋里做圣诞树,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15、苏格拉底都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第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他和他的两位传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
16、 其中一例是他与尤西德姆斯的交谈。苏格拉底问:欺骗是不是恶德?尤西德姆斯答道:欺骗当然是恶德。苏格拉底又问:你的朋友十分绝望,意欲自杀,你偷走他的刀,这是不是欺骗行为?这当然是欺骗行为。但这么做是道德的,并非不道德,难道不是吗?这是做好事,不是做坏事——尽管这是欺骗行为。
17、 哲学判断智慧,靠的是争论、辩论和提问,而不靠盲目地相信事物(仅仅因为某个大人物告诉你它们是真的,你就深信不疑)。苏格拉底认为,智慧不是知道很多事实,也不是知道如何做事。
18、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19、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20、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2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2、有必要时,你可以再和我联络。当你想这样做时,请把一块饼干或糖放在一个粉红色的信封里。我的使者拿到后,会直接送来给我。
23、柏拉图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
24、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森林走一次,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
25、信封的边缘有一点潮湿,并且有两个小洞。为何会这样呢?有好几天都没有下雨了呀!
26、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27、 苏格拉底不肯写下任何文字,这在哲学家中并不常见。他认为,说话远胜于写作。书面文字不能作出反驳;你若不理解书面文字,它们也不能为你解释。他说,面对面的交谈要好得多。
28、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头、胸、腹。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三种能力。“理性”属于头部的能力,“意志”属于胸部,“欲望”则属于腹部。这些能力各自有其理想,也就是“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达到“和谐”或“美德”的境界。在学校时,儿童首先必须学习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养自己的勇气,最后运用理性来达到智慧。
29、苏格拉底问他怎麽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麽都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30、柏拉图去做了,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31、耗时于阅读,你将因别人辛苦得来的体验,轻易吸收并改善自己。
32、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33、 苏格拉底一次次地证明:他在市集上见到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懂得他们自以为懂得的东西。一位将军®与苏格拉底对话,满以为自己懂得什么是“勇气”,但20分钟之后,却一头雾水地走掉了。
34、让我们一起爱自己、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播爱、在爱中长大!
35、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36、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37、 真实的圆形绝不会如此。但你知道我所说的“完美的圆形”是什么意思。那么,什么是完美的圆形呢?柏拉图会说,完美圆形的理念(Idea)就是圆的“理式”(Form)气你若想理解圆形,那么,你一心思考的便应当是圆的“理式”,而不是你画出来的、凭你的视觉看到的圆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不完美)。
38、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所以后世把他们的作品混淆也属于正常!
39、柏拉图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4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洞喻,它有丰富的寓意,不同的人能对之有不同的解读。爬出洞口的艰难过程比喻了受教育的艰苦和重要性,柏拉图设想正确的教育首先是体育和音乐的学习,接着是数学、几何学、天文学、辩证法,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后一个人才有能力把握纯粹理念。洞喻驳斥了相对主义,智者们认为人们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子,看不到真理,柏拉图则认为洞外存在着真理。洞外之人回到洞内的遭遇喻示了知识分子精英与一般民众的矛盾关系,一方面精英有责任开启民智,另一方面这又可能是危险的和不被理解的,在此柏拉图暗示了苏格拉底的遭遇。民众看到的往往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影子,但它们自认为是真相。为锁链所困的人扭转头来也喻示着灵魂的转向,灵魂从身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回忆自己本在的理念世界的情形。从变化者转向不变者,从可朽者转向不朽者,这也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恒久的主题。
41、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42、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43、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44、 不过,当代哲学家们却与苏格拉底不同,因为他们能以将近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从中受益。本书考察西方哲学传统中一些最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这个传统始于苏格拉底。
45、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他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间是跟他的父亲一样从事雕刻实现的工作,但是后来从事了研究哲学的工作。青年时期,苏格拉底自学了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己自学,成为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46、柏拉图,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前427年至前347年),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
47、在这个纷扰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48、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49、 这个山洞的故事,后来生发出了所谓“柏拉图理式论”
50、她在林中空地旁的一截树木残桩上坐下,手里仍拿着那个棕色的信封。她把它拆开,拿出几页打着字的信纸,开始看信:
51、 但是,苏格拉底却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活了下来。这个难以对付的人始终都在提问,宁死都不肯停止思考事物的真正本质,鼓舞了后世的哲学家。
52、 从总体上说,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评价,并不像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评价那么高,远非如此。很多雅典人都把苏格拉底看做危险分子,蓄意颠覆政府。
5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东西方哲学思想”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54、爱情是不要给它附加太多的东西,诸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那些东西本不属于爱情的,而是属于婚姻的,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 爱若没有物质依托,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是一件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即.
55、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56、 柏拉图写下了苏格拉底与一些被他提问者的一系列对话。这些对话被称为《柏拉图对话录》,既是哲学杰作,又是文学杰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就是他那个时代的莎士比亚。阅读了这些对话,我们大致了解了苏格拉底,知道了他有多么聪明,有多么气人。
57、人们来到德尔菲后,必须将他们的问题呈现给负责神论的祭司,再由祭司将问题转达给琵西雅。而她的回答往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因此必须由祭司加以解释。人们就如此这般得着了阿波罗智慧的恩赐,并相信他无所不知,甚至可以预见未来。
58、后来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指控为不信神和败坏青年,并被判了死刑。他本可以避免死刑,但他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愿意向五百陪审员妥协。后来他在监狱里也有机会逃跑,但他选择了不逃跑,坦然面对死亡,最后喝毒酒而死。苏格拉底的审判,或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大事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一般的看法是,苏格拉底之死代表着哲学的危险,他从事的哲学批判工作挑战了人们心中的神话世界和传统思维,这让人们难以接受。人们还认为苏格拉底之死代表了民主制的堕落和缺陷,因为他的死是被五百陪审员用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的。他的学生柏拉图就认为民主制是不完满的。但当代一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苏格拉底恰恰是为了维护民主制度而死,他本人赞赏民主制,但柏拉图歪曲了他的理念。(以前写了一篇关于波普尔论苏格拉底的总结:苏格拉底与民主制)
59、苏格拉底并不只是靠理性就去想象或者去思考,往上他有城邦的传统信仰作为上限。在信仰和法律之间,人的行为就有大致的一个范围、大致的规范。苏格拉底受后人崇拜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虽然被人诬告,冤枉受刑而死,但是他还是遵从城邦的法律;只要程序正义,虽然被冤枉,他也愿意接受,代表对法律的肯定。另一方面,城邦传统的信仰让他认为有神明来做最后的裁决,而死亡不见得是人生里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当然是偏离了真理之路,走上邪恶之路。
60、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他的政治哲学。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如果说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说的是衰败的雅典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国家强盛。他赞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称的——对一切人公正的——民主政治。
61、 苏格拉底(前469年至前399年),出身雅典手工艺家庭,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一生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
62、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回来了。
63、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亚里士多德,出身于古希腊吉塔拉地区贵族家庭。师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20余年,直到柏氏逝世。后回国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64、“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