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小故事50字(79句)
历史小故事50字
1、渝北两路双龙大道96号二楼、三楼(重庆银行旁)
2、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5、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历史小故事50字)。
6、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7、☸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8、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
9、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10、☸范蠡(lí),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1、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12、》》2018端午节高速免费吗?今年端午节高速公路免费时间
13、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
1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15、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16、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7、☸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àn)善、于阗(tiá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18、那怎么样才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老百姓信任自己呢,一时间竟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吕不韦自己为了这件事大伤脑筋,自己想不出来,便召集门客们一起想办法。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带兵打仗,灭掉几个国家立下战功,这样不就树立威信了么。有的人立即反对说:这个办法百害而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已经没有比丞相再大的官了。最重要的是这战争的风险太大了,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呢,打了胜仗还好说,万一打了败仗,恐怕还会适得其反呢。有人说: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名声特别好,那是因为他写了一部《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那也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名扬当代,也能名垂青史。
19、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20、南岸校区大赛QQ交流群:104108396
21、☸“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22、☸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á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23、☸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24、关注ღ共享时代,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更多……
25、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6、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
27、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8、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29、☸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30、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
31、后世纪念:欧阳询文化园欧阳询书法文化园位于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核心景区位于书堂山上。
32、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33、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
34、023-44596582 44596583
35、你记住了吗?记住了就赶紧教给孩子吧!这可是最好的睡前故事!
36、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完了,故事中的成语你找到了么?
3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38、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39、☸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ì)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0、昨天的故事中说到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历史上最大的投资生意。吕不韦用自己的万贯家财把当初在赵国为质,默默无名的异人成功的推上了秦国国君的位置。异人当了秦王以后,为了报答吕不韦的帮助,封吕不韦为丞相,一个商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可异人的王位也没能坐的很长久,两三年后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嬴政即位了,按照异人的嘱咐,嬴政认吕不韦为叔父。这下吕不韦的权利就更大了,成了文武百官的权威,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确是非常的不服气。
41、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42、 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43、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毫无戒备。
44、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45、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6、 故事小学堂,世界大魔方。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优游帮故事学堂,我是鸵鸟老师。
47、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8、唐代书法名人欧阳询生于此山,长于此山,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第一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
49、☸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pō)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50、那是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某一天中午,在森林的深处传来一阵“叮叮咚咚”的打击的声音。原来,是一个元谋人在用一块较尖锐的石块在敲打另一块粗糙的石头。
51、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5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国非常重视端午节,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端午节从何而来。这里小编整理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其中有不少版本可能是不少人没听过的。
53、☸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54、小明是个9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半坡族中算是个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
55、沙坪坝校区大赛QQ交流群:307112202
56、 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东窗事发(秦桧)
57、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58、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59、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60、当时的大王嬴政,因为年幼,很多事情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每次碰上大事的时候,都是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叔父吕不韦,吕不韦同意后,再告知给嬴政,嬴政来昭告天下。可是吕不韦内心中有自己的算计,开始还尽心尽力,到了后来,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招揽门客,笼络有识之士,权倾朝野,简直比嬴政的权利还大。
61、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62、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63、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64、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65、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66、重庆新思维学校目前只有五个校区,统一服务热线400-023-27其他以新思维教育或者学校开展活动都属假冒,新思维学校保留法律追诉权利。请各位家长注意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67、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68、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69、 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乐不思蜀(刘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70、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71、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15种)
72、☸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73、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4、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75、吕不韦听后,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既不需要打仗,也不需要强制的做什么事情,只需要组织人写一部书就可以了。我手下的门客们那么多,让他们帮我写就好了呀。于是命令门客立即组织撰写,吕不韦当时拥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了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叫做《吕氏春秋》。
76、☸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77、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78、吕不韦把全书抄出,贴在城门外,还发出告示说:如果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减少一个或者改动其中的一个字,赏金千两。消息一传出去,果然大批的人涌过来看热闹,吕不韦的名声一下就传开了。可公告贴出了很久,老百姓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敢来修改。但这一字千金的故事却留了下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