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刘备称帝关羽必反(120句)

时间2023-08-07发布admin

刘备称帝关羽必反

1、对比他的表兄蒋琬,刘备仅用其为百里之才,甚至一度因其不理政事欲杀之,称王后方封其尚书郎。后得孔明栽培重用,最后竟能成为其接班人。若当时随行入蜀的是潘濬,其后在蜀汉政权成就,恐亦未必下于蒋、费。

2、关羽死后,张飞无论能力威望,皆为蜀汉头等大将,他的意外身死对蜀军士气是一大重创,更造成人员调派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若张飞在,何至于用籍籍无名、战功不显的冯习冯休远为“领军,统诸军”的大督?

3、刘备派吴班部于平地立营诱敌,这一关键策划一度迷惑了东吴其余所以将领,但唯独被陆逊识破。若非碰上陆逊这个极具耐心和洞察力的强劲敌手,则吴军被诱入山区遭埋伏在那里的蜀军痛击,势必损失惨重,蜀军就可乘胜追击进围江陵了。而当时坐镇武昌的孙权,被收复南郡后顺流直下的蜀军生擒活捉,斩首以祭关羽亡灵,也不是什么一定不可能的事。

4、一个“勇冠腾军”,就说出了庞德堪称马腾手下第一猛将!

5、与此同时,孙权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率军五万抵御刘备。章武二年(222年)正月,刘备从秭归发起进攻。陆逊避其锋芒,连续退兵,扼守夷陵,将狭窄的三峡江道让给刘备,蜀军阵型无法展开,前后连营七百里。刘备无法突破,陆逊坚守不出,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正如赵云所料,“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6、首先,刘备之所以第一次当上皇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曹操于严康元年(220岁)的第一个月在洛阳去世。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在曹操去世后,曹丕正式篡汉自立,也即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从而建立了曹魏,是为魏文帝。由此,对于东汉王朝来说,在公元220年正式消失了。对于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汉中王刘备,此时就比较尴尬了,如果沉默不语的话,显然就是默认了曹魏对于东汉王朝的取代。

7、这说明汉朝对兵败将领的处理上,也并不都是一刀切的处罚,也要调查情况。确实存在明显错误的,则会有罚俸、削爵罢官的处罚,若是重大错误的,则会成立调查组,查明原因后定罪,根据罪名判处仗刑、下狱、流放、处死、灭族等。关羽丟荆州应当怎么处罚呢?这得看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失误点在哪。

8、刘焉和刘璋当年都是这么想的,后来的邓艾灭蜀后,也有了居功自傲的表现。钟会更是想要在川地割据自雄,声称:最差也能做个刘备嘛!(刘备称帝关羽必反)。

9、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刘备的遗言就是非常恐怖的。刘备之死,孕育着一场表面看不见的血雨腥风。刘备能这么说,也就说明,益州的贵族们对刘禅即位是有保留意见的,刘禅的皇位并不稳。

10、因此刘备在湘水之盟后的战略部署,其实是存在问题的。即使不将南郡作为都城,至少也要增援关羽才对。我认为将南郡设为都城的话,还是大有可为的。

11、但是结局就是关羽被吴国和魏国军队包了饺子,致使关羽败走麦城,导致了蜀国对外战争的一次巨大失利。导致兵败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关羽的个人原因关羽傲慢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关羽有多“狂气”,孙权派人想要跟关羽和亲,谁知道被关羽给骂了回来,不接受就算了,自己的儿子还被喷“犬子”,孙权能不生气吗?这也为关羽后来的丢失荆州埋下了铺垫。

12、所以马超绝非《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是为父报仇才起兵反曹,实则他是出卖了父亲。

13、  马超告发彭羕的动机且不论,马超是这么套彭羕话的:“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马超的这番话很有煽动性,直接把彭羕抬高到了与诸葛亮、法正同样的地位:“你其实很牛逼的,就这样去一个小地方当个官,你难倒不失望吗?”

14、所以,不是关羽突然爆发,而是之前他的战功、战绩,没被记载。谁让刘备最初混得那么惨呢?这其实也是《三国演义》中,为何要夺走孙坚斩华雄的功劳,塞给关羽的原因——总要让关羽有个预热吧?

15、虽然,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曹操已经去世。但是刘备此举足可以撼动天下,在世人看来刘备他只是在兴无义之兵,为了关羽的死而大举进攻东吴,在世人看来这或许是不值得的。但对于刘备来说,他所考虑的远远不至于此。除了为关羽报仇之外,刘备还有最重要的阴谋!

16、其实刘备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称帝是刘备毕生的愿望。他几十年来南征北战跟各地的割据势力做斗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天下、重振汉室。

17、潘濬少年时得“建安七子”之一的名士王粲赏识,后被刘表辟为江夏从事,斩杀贪赃枉法的沙羡长,一郡震竦。后为湘乡县令,治理地方有名。刘备领荆州后,以潘濬为荆州治中,典理州务。治中本身是刺史最重要属官之位卑而权重。其实际地位,并不在南郡太守糜芳这个执掌大郡的真二千石大员之下。

18、而对于陆逊,刘备对他的了解并不多。当时,马良细心劝告刘备,要小孩防备陆逊。声称,孙权敢用此人,必定有过人之处,万不可小视于他!然而,刘备却不以为然。不但,小看于陆逊,而且还骂他是黄口小儿,根本不足为虑。

19、其实封张飞和关羽为王也未尝不可,但是要妥善处理其他将领的功劳,就不见得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解决,太过草率必将遭人口舌。凡事都由刘备决策,反而降低了决策成本,独裁是当时最好的团结方式。最终刘备不敢如此,是因为有前车之鉴还记得当年称帝的刘邦吗?他作为汉高祖,自然也有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异姓将领,大约在公元前185年,刘邦亲自立下白马之盟约,就是为了解决异姓王的问题,当然也有防止吕后干政的意思。

20、东吴偷袭后方等于截断了关羽的退路,糜芳和傅仕仁的投降已经标志着以湘江为势力划分的结束,整个两湖盆地被东吴迅速占领。按照假设的情况,关羽从前线只能向西撤退,回到成都等着受处分,或者就在秭归一线等待成都的返攻安排。

21、“走狗烹、良弓藏”的刘邦模式。汉初,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大封诸侯安抚开国功臣,之后花费10年时间,逐个除掉这些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一个个成为阶下囚,刀下鬼。

22、潘濬长期和陆逊镇守荆州,文武配合,共掌州事;曾督诸军五万讨武陵蛮,信赏必行,斩获万计,平息了荆州地区的这一长期夷患;

23、先说说定军山之战中曹军指挥夏侯渊是个什么人物,不要被演义所蒙蔽,好像夏侯渊只是一名普通的魏将。夏侯渊当时官至征西将军,早年间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不说,就在定军山之战前,破马超韩遂,平张鲁,横扫羌胡,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24、另外孙权支持吕蒙白衣渡江,完全是出于战略考虑,因为荆州地形为一个大盆地,长江从中穿过,一旦关羽控制上游襄樊,之前的划湘江而治就成了一纸空文,刘氏集团顺长江而下可直达建业。非要将孙权的行为看成“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报复行动,那也没辙!

25、其刘备自封汉中王,关羽並没有反对,但是在封五虎将中有黄忠,关羽极为不满,以为刘备疏远了自己,而拒绝受封。还是费诗劝说的好:“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关羽听了当然很舒服,当即拜受了印绶。

26、在刘备称帝之后,肯定是希望为关羽报仇的。毕竟,关羽跟随自己多年,不要名,不求利。如今关羽死于东吴之手,作为大哥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管?但是关羽的死,就足以让刘备催动川蜀数万大军劳师动众,为其报仇吗?

27、  此时,孙权求和,刘备答应了。刘备居然答应了!关羽之仇、张飞之仇、夷陵之败,刘备不计较了。刘备伐吴前,孙权是请和的,但“先帝盛怒不许”。刘备答应求和,不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即使刘备自己病故了,收复荆州的战略也可以作为一项军事国策,交由后人完成。刘备答应求和,惟一的可能性就是不愿意“四面楚歌”,因为蜀国的内战爆发了。

28、若根据关羽的傲慢脾气来看,他极有可能自行请罪,或者如后来的诸葛亮一样,自降三级戴罪立功。这个戴罪立功就是返攻东吴,也就是说即使关羽不死,刘备也会为国家战略考虑,选择东征。关羽自然是东征的最佳人选,他在荆州地区经营多年,也有减免税收、兴修水利的政绩,群众基础不错。加之军事实力已经名扬天下,或许能兵不血刃收复失地。

29、刘备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想一下子吃掉江东,再同曹操逐鹿中原。

30、陆逊是陆康从孙,当年孙策围庐江,陆氏宗族包括陆康在内死了一半人,和孙氏本有血仇。孙权做主将孙策之女嫁给陆逊,让两家和解成为姻亲。但此时孙策之子孙绍已成年,并一度承袭了“吴侯”之位,大约在孙权封“吴王”期间,被改封为“上虞侯”,可见孙权对其的防范。同样,以孙权这样历史上出了名的雄猜之主,对陆逊又怎么可能真的心神无信赖无间呢?

31、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备称汉中王后,地位己经发生变化,三人关系虽好,但刘备已不是之前的刘备,不会再和关羽、张飞同床而寝,会保持相当的距离,此时的君臣关系会大于兄弟之情。刘备是君,关羽张飞是臣,伴君如伴虎,刘备称王后更多是以君臣对待关羽和张飞,包括之后的称帝也是一样。

32、(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陆逊传》

33、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当时,刘备决定东征时,赵云、诸葛亮等人多次劝解,称到此时的大敌仍然是曹魏。如果,强攻孙权不但失去了战略伙伴,曹魏也有可能反咬一口。到时候悔之无及,作为一国之君,刘备他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用多说,刘备他肯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为何刘备还要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呢?

34、正是根据这一史料,《三国演义》给足了庞德“镜头”,先大战关平,后又两次大战关羽。

35、杜工部诗云“遗恨失吞吴”,与其解释为诸葛亮“不能制主上东行”的追悔,倒不如遗憾此战失去吞并吴国、建立南朝良机,更贴近本意些。

36、所以说,不是关羽不给力,实在是他面对的对手实力太强大了。你让一个军区司令,跟两个大国斗,这不是闹着玩嘛!

37、为什么湘水方向的偏师没有起到调动吴军主力的作用?因为刘备东征军兵员不足,金帛收买的武陵蛮是一帮战五渣,连步骘的一万交州军都对付不了。

38、从曹丕战后部署看,对和东吴夹击蜀汉,他兴趣并不大,接受了某位王司徒“天子之军宜不动如山”的建议,一直坐观成败,所以黄权部实际上变成了闲子。

39、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他的个人才具、品格操守为孙权所看重,所以哪怕在荆州统治巩固之后,依旧将其如同元从功臣和江东士族一般的信重。

40、之所以如此,就是我们绝不能否认小说与历史事实的差距,人心隔肚皮,当没有利益关系涉及,三人确实能够做到同甘共苦,但是也并非绝对,时间会让友情贬值,同样也会让友情升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实已经言过其实。

41、第二次,又跟关羽又大战五十回合,然后一箭射中关羽左臂。

42、刘备称帝的意思就是,要与曹魏分庭抗礼,而不是说要取汉而代之。当然了,刘备心中到底怎么想的,恐怕就连诸葛亮也猜不透!不过,想法决定行动,在刘备称帝之后,他做了非常大的一个决定,那就是攻打昔日的盟友孙权。

43、  刘备就是在这样一个东面有孙吴大军虎视眈眈,成都大本营附近有太守造反,南中异族、大姓又被孙权策反的内忧外患中含恨而终的。

44、关羽被杀以后刘备当然很气愤,但是他再气愤也不能不顾及自己的事业。如果他不称帝的话,那么他去攻打公东吴的时候号召力就会小一点。

45、此战对手陆逊,认为刘备输在没有水陆并进,顺流而下,但关羽和荆州水军覆没后,蜀汉的益州水军肯定不是久历战阵的东吴水军的对手,无法从水路打通夷道。因此刘备选择舍船就步,从陆路缓步推进,在山地步步结营,也是避己之短,扬己之长,不得已而为之。三国鼎立各有所长,曹魏长于骑兵战,东吴长于水战,而蜀汉长于山地战,也是公认的事实。

46、那么在出征前,关羽的前将军估计是虚位以待了,汉朝的将军设置里,大将军是最高级别,后边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以诸侯王的规格分封了四方将军,这个是合理的,他没有资格封车骑以上的将军衔。在221年称帝后,马超晋居骠骑将军、张飞晋升车骑将军、魏延晋升镇北将军,之前封的四方将军中,黄忠于220年八月就已经病逝,实际的大将军位置是可以封但空缺了,这个位置很可能是祭奠关羽才空缺的。

47、最根本的一点,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就非常膨胀了。能打败曹操,孙权自然不放在眼里了。

48、像韩信就是如此,在楚汉对峙的紧要时期为刘邦立下最大功劳,封他一个王一点也不为过,但为了巩固刘氏江山,韩信先是被降为侯爵,最后被刘邦设计杀掉。或许有人认为韩信被杀是他自己造成的,跟刘邦关系不近,而且不懂政治。但卢绾可是自小跟刘邦长大的兄弟,一起玩耍读书,当刘邦还是一个亭长的时候,二人就形影不离。随后一直跟随刘邦开疆辟土,刘邦统一后,卢绾被封为燕王,但好景不长,刘邦猜疑卢绾有异心而出兵攻打,最终卢绾逃到匈奴而死。

49、  所以,本文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这个假设就是:刘备说如果刘禅不给力,那诸葛亮就从刘备的几个儿子里“自取”一个另立。

50、当然了,刘备他总要找一个理由来攻打孙权。而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就是最好的理由。这一点在《三国志/先主传》之中也有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毕竟刘备与关羽、张飞数十年兄弟情分,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不能不闻不问。

51、  这必然又是一个历史的隐笔。黄元和诸葛亮不和,也不至于起兵造反,且发兵火烧临邛(临邛是汉嘉进军成都的必经之路之一)。问题来了,黄元作乱的政治动机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

52、其次,荆州原本是属于江东孙权的,也一直承诺过,拿下益州归还荆州的。从荆州进攻曹魏更方便快捷。如今,被孙权收了回去,相当于堵了刘备的门。

53、(权及领南郡太守史合等三百一十八人,……拜权为侍中镇南将军,封列侯,即日召使骖乘;及封史合等四十二人皆为列侯,为将军郎将百余人。)——《魏书·文帝纪》

54、刘备呆在益州,就是想称帝。刘备要是把都城迁徙到南郡来,会有什么麻烦呢?当然是不利于他称帝了。由于北伐进程过快,曹操顶住了还好,一旦曹操顶不住,那曹丕还有脸称帝吗?

55、其实刘备确实也派了马良重金结好武陵蛮,在陆逊军侧翼的湘水流域起事,零陵、桂阳两郡亦有惊扰,问题是这帮蛮子终不成气候,被步骘带领交州军万人平息了,没有实现调动陆逊军主力的企图。

56、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永安(白帝城),经巫县、巴东、秭归,东迄夷陵,直通江陵。如果走水路,从白帝城顺流而下到江陵只需一天,李白有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刘备当时并不具备可与东吴抗衡的水军,只能走陆路。走陆路,就不得不面对狭窄的三峡。

57、荆州失利后,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力谏,坚持举兵讨伐东吴,为关羽复仇。可见,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特别重要的人,也是无形之中成为了关二爷式的二号人物。他甚至可以把诸葛亮的嘱咐当成耳边风,并公开嘲讽孙权的"儿女联姻"。都是刘皇兄之后第二人的骄傲自大的表现。

58、刘备一共造了八口剑,他和诸子占了四把,另四把分别给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刘备东征时,关、张二人已死,赵云很可能是蜀汉的三号人物。江州“会川蜀之众水,控瞿塘之上游”,是巴蜀地区的枢纽城市。刘备东征时,人马辎重都要先到江州会和,然后再顺江东下。因此,赵云在江州很可能负责督运粮草。刘备虽没有安排赵云上阵杀敌,但仍然把最重要的后勤工作交给了赵云。

59、  综上所述,本文对马超、刘巴、许靖之死的时间节点提出怀疑,对简雍、吴壹、庞羲在传记上的消失表示怀疑,对黄元孤兵作乱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对黄权投魏的行为表示怀疑,等等。这些怀疑糅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60、功臣安排刘备如果得取天下,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当然是开国功臣的分封。蜀汉以汉制立国,异姓诸侯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高祖刘邦时期,异姓诸侯王的分封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九江王英布是忌惮其他诸侯王的悲惨下场不得不反,但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诸侯王的兵权,因此刘邦平叛以后,异姓诸侯王就消失在大汉的历史中。

61、可是迁都南郡以后,有一个很麻烦的事情,那就是成都该让谁来留守呢?要知道四川这个地方在古代很神奇,谁去了这里,都有拥兵自重的想法,因为周围都是大山,在这儿做土皇帝太方便了!西汉末年王莽乱政以后,蜀郡太守公孙述,索性就在成都称帝自立了,国号成家。公孙述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帝,刘备托孤的白帝城,便是以他的称号而取名。刘焉和刘璋父子,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索性就跑到益州来拥兵自重。他们让张鲁镇守汉中,隔绝了和外界的通道,从此安心在蜀中做了几十年的土皇帝。刘备和刘禅父子,割据益州43年,这就太出名了。应该是蜀地政权中,最有名气的一个,至今汉昭烈庙和武侯祠还在成都受到香火供奉。西晋末年,氐族首领李特在绵竹起义。他儿子李雄攻占成都以后,在这里建立了成汉政权,40年后被东晋桓温所灭。东晋谯纵本来担任安西府参军,可是由于名声不错,所以有了割据自雄的资本。所以他也索性在成都建立了谯蜀政权,结果被刘裕所灭。唐朝末年,节度使分封自立,本来负责镇压剑南道节度使陈敬瑄的,结果这哥们一来到四川就流哈喇子,结果索性就在这里自立了。23年后被后唐李存勖所灭。后唐内乱时期,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发现四川真是个好地方,索性带兵吞并东川,在这里建立了后蜀政权。30年后被宋朝所灭。所以说古代在四川割据自雄的军阀,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这地方太适合割据自立了,把汉中一堵,再在重庆设下重兵,就问你谁能打下来?这就是刘备担心的地方,哪怕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都不会放心把他们留在成都。

62、世人皆评价刘备有雄才,但乃是“有智而迟”,不能及时把握时机,从而白白浪费良机。但这一次刘备却抓住了东吴大都督新丧之机,迅速发动夷陵之战,貌似是刘备抓住了机会,但实际上孙权却在暗中任用陆逊为帅。

63、然而,关羽的突然离世,直接导致《隆中对》战略无法实施。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以后想要攻打曹魏,那么就只能走成都出发,经汉中,下长安。但时间成本确实太长了,对刘备来说或许只有再次夺回荆州,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

64、“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模式。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优厚封赏,让当年执掌兵权的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结义兄弟,全部交出禁军兵权。

65、  其刘备称帝的舆论契机,是曹丕篡位后谣言四起,说汉献帝已经遇害,为了继承汉室,刘备才称帝。刘备的称帝,已经遭到了益州知识分子的舆论攻击。但刘备姓刘,继承帝位,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一旦刘皇帝改成诸葛称帝,益州必然内乱,益州的豪族和知识分子必然说不。这一点,刘备和诸葛亮自己都是清清楚楚的。

66、如果戮力一心,上天眷顾,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赵云认为“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明末历史学家王夫之也说:“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读通鉴论》)”乾隆皇帝也说:“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乾隆御批通鉴》)”秦末,刘邦偏安巴蜀,最先并未与在荆州的项羽交战,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攻关中,由此称霸天下。

67、答案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68、襄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关羽沉稳的性格,本不应该放弃襄阳守卫。但不要忘了这一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正因为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导致关羽对他彻底丧失信心。于是拒绝了孙权求婚的请求。荆州失守,孔明在刘备的授意下不发一兵相救。关公走麦城,而麦城距离马超的管辖地不足20里。但蜀国却没有一兵一卒来相救。导致关羽被杀。关羽的荆州之战持续了大约半年,就算消息再迟缓,这半年之内刘备诸葛亮也应该作出反应。但最后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没派出一兵一卒,没支援一粒粮食。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战死。达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关羽219年10月战死后,刘备去掉了称帝的最后一个阻碍,于一年半后,公元211年自立为帝。桃园结义,本为匡扶汉室,

69、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刘备他的确善于收买人心,而且也具有敏锐的嗅觉。至少说,只要是在刘备身边的人,基本上都会对他忠心不二。但是张飞却没有把大哥刘备的话当真,这也是后来刘备听闻张飞被杀之后,第一时间说出“噫。飞死矣”,这四个字的根本原因所在。

70、对比另一位万人敌的张飞,就能看出关羽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远比张飞丰富,尤其是斩颜良这一战,都能当成小说。

71、刘备这时候是鼎盛时期,从长江顺流而下,从汉江顺流而下,均可以进攻东吴。是有可能一举臣服江东的。

72、刘备称帝后,封了诸葛亮为丞相,关羽为前将军。从蜀政权形式来说,诸葛亮是第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73、那么刘备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破坏祖制,分封异姓王,但控制募兵数量;要么就架空功勋,给以虚职爵位,并形成派别制衡。两条不同的道路,也许功勋的命运也就不同,以诸侯王立于外的功勋或成为日后打压的目标,或成为日后造反成功的新一代君王。也许架空了的功勋反而会安全的渡过余生。这里也不排除聪明人功成隐退的结局,如诸葛亮,本身就是躬耕陇亩的隐士,辞官回乡也许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因为在帝王眼里,有时候文人要比武人更可怕。臣强子弱

74、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让曹操害怕!同时也让诸葛亮真正看清了刘备。

75、吕壹事败后,孙权下诏罪己,一面责怪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重臣不肯直言相谏,唯独表彰陆逊和潘濬的忧心为国。

76、他跟关羽的关系再好那也只是私情,而他称帝这件事情是关系到他和蜀国百姓的宏图大业。所以刘备才不得不放下仇恨,先去筹备称帝的事情。

77、但这个时候刘备却拿出了奥斯卡般的演技,果断地拒绝了手下的提议,然后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对着下面的大臣说,曹丕称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如果我这么做的话,那跟曹丕有什么两样?但是没过多久还是觍着脸称了帝,这个操作我只能说beautiful。

78、为啥?因为只有刘备称帝了,这帮功臣们才能跟着沾光,也一起得到晋升。刘备称汉中王以后,他们集团就有了前左右后四大将军,但是这种级别的将军,在汉朝还不算什么。可是刘备只是王爵,他只能封到这个高度。

79、而大约占了东征大军1/3兵力的江北黄权部,本来是刘备军可调动的一支主要机动兵力,(刘备中军主力4万,武陵蛮1万,黄权部约5万),却仅仅是监视魏军,在这半年里基本无所作为。

80、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传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流的观点是,刘备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太子刘禅要是给力,你就好好辅助他;若他不给力,你就自己当皇帝吧。”

81、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和关羽的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在微末之时的结为了异姓兄弟。所以大家肯定会非常好奇,为什么刘备在关羽死后不是先为关羽报仇,而是选择先称帝呢?

82、刘备称王前最高职务是左将军,刘备一直是有雄心壮志争夺天下的,而关羽、张飞二人一直忠心耿耿辅佐刘备,除了三人关系好之外,也存在一起打天下的雄心。

83、其实平心而论,历史上夷陵这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刘备本身的指挥并无什么错误或疏漏。刘备令吴班诱敌之策,甚至让陆逊之外的东吴诸将都上了当,若世上本无陆逊其人,取得战役胜利本在情理之中。

84、哪怕投降刘备后,也是蜀汉“三大贵侯”之一。整个蜀汉集团,只有三人是被汉献帝封侯,一位是刘备,一是关羽,另一位就是马超!其余的人哪怕诸葛亮,都是刘备或刘禅封的!这如何能跟汉献帝的封赏相提并论?

85、  马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秋,马超叛逃张鲁后,这个儿子被张鲁杀了。还有一个叫马承,在马超死后,继承了马超“威侯”的爵位。马超的女儿则嫁给了刘备的小儿子刘理。前文说了,不知道刘永和刘理究竟哪个是吴皇后的儿子,只知道刘永比刘理年长,只知道刘备弥留时刘永去了,刘理去没去,不知道。如果不是刘永,而是刘理是吴皇后的儿子呢?那么,马超和吴壹就有可能是一条战线的了。马超临死前上了一道表,给朝廷引荐了自己的族弟马岱,为什么不是其子马承?只有一种可能性,马承的政治前途已经死了。最多只能继承马超的爵位,接受国家的供养。马承的政治前途又是因什么而死的?

86、(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毛泽东评点《陆逊传》

87、所以关羽要是活着的时候,刘备称帝理应拜关羽为大将军,但在设定中,关羽败归,这个空缺肯定不能给,所以关羽也可能在刘备称帝时保留原职,不予晋升。如果东征打赢了,关羽回去还是大将军,如果打输了,估计关羽也没脸回去了。另外有一个问题,现实中,刘备生前并未追封张飞、关羽,而是将这个人情留给了儿子,所以关羽打赢了也可能还是前将军,待刘禅即位后再行封赏。若关平跟随东征并活着回去,刘备可能会将封赏转嫁给他,或者另行封赏关兴,以示表彰。

88、先说关羽,能力各方面就不用多说,自然是可以做到傲世天下,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太傲了。到了什么程度呢,吴主孙权都看不上眼。于私来讲,关羽和刘备关系密切,犹如亲兄弟。但于公来说的话,刘备是君,关羽是臣,如此孤傲的关羽必然会让刘备多心,最起码不会完全放心关羽。很可能不会给关羽封王,因为怕他坏事,但关羽这个人叛变刘备是不可能的。因此被刘备杀害可能性也是不大的,毕竟刘备向来都是一个仁义的人。

89、刘备之子刘禅是出了名的懦弱,众功臣的生死命运也与这位太子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刘备活的时间较长,这些文武功臣在其生前相继离世,那么就不用畏惧太多,但若当是刘备走在关张等人前边,刘备就有可能为了刘禅而诛杀功臣。

90、三国之所以那么吸引人,“降将现象”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之前默默无闻,但投降后却突然爆发。最经典的是关羽,归降曹操后在白马之战中,一斩颜良天下知。以至于许多人都奇怪,关羽既然这么猛,为何投降曹操前没啥名气(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虚构)?

91、庞德本是马腾手下,据《三国志》载:每战,(庞德)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

92、  这句话传诵了近一千八百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在刘备托孤时就已经定格。

93、是的,若说刘备不想称帝,那肯定是假的。但只要汉献帝还在的一日,他是绝对不敢妄称帝的,也不是他对献帝有什么敬畏之心,而是他反对曹操,正是以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理由来进行的。刘备认为曹操对汉献帝有不臣之心,而他自己又是汉室宗亲的身份,有着清君侧的义务和正当性,这是刘备最大的道德优势。

94、庞德也属于“降将现象”,从史料中只能知道他勇猛,但如何勇猛?谁也不知道。但他归降曹操后,关于庞德的勇猛,就一下变得鲜活且震撼了。

95、这才是夷陵之战后尚未喘息,在陆逊部仍与退守白帝的刘备对峙时,曹丕三路大军南征,东吴军虽然孙盛、吕范、诸葛瑾部连连失利,最终仍能凭朱桓、朱然等人的奋战,有惊无险地击退魏军侵攻的根本原因。

96、反之,如果他先称帝再去攻打东吴的话,他可以树立起一面正义的旗帜,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响应他,他攻打东吴的胜算才能更大。

97、刘备自从汉中争夺成功,从曹操手里抢到了汉中,就一下子不一样了。

98、我喜欢赵云,不光喜欢《三国志》中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五常之将赵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赵云、也喜欢京剧舞台上白盔白甲白旗靠手使亮银枪的小将赵云、还有袁阔成先生口中性格谦逊、品德高尚的儒将赵云。金庸先生也曾评价赵云“人品很高,精细而有智谋”。我曾经想过用很多词来形容赵云,但最终只化为了两个字,完美!

99、夷陵战败后,光巴西郡发诸县兵就得五千人,由马忠带队去援救刘备,督江州的赵云部同样兵进永安。而经历这场丧师不下5万人的惨败,仅仅数年后,诸葛亮又重组了一只数量在十万左右的强大军队,可见汉末少经战事的蜀中人力资源之充足,在夷陵之战时远没有得到充分动员。

100、孙吴政权致命伤就是政治根基不足,统治合法性严重缺失。

101、  刘备入蜀后,在法正的劝说下纳下了吴寡妇,并在称帝后立其为皇后。吴氏的哥哥是吴壹。吴壹本是刘焉、刘璋父子两代的重臣。在诸葛亮北伐时代,战功累累。在诸葛亮选派街亭人选时,只有吴壹和魏延被军事会议的参会者列入“宿将”名列。吴壹在蜀国最终官至车骑将军,他的族弟、参与刘备伐吴之战的吴班,后来官至骠骑将军。

102、  史书说汉嘉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不和,益州帮里的能人和诸葛亮不和的并不少,还有一个彭羕。刘备一度很重视彭羕,但诸葛亮总是在刘备面前放他坏水,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后来刘备将彭羕贬官为江阳太守。

103、三峡宛如一个细长的喇叭,夷陵就是这个喇叭的喇叭口。“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一出夷陵,豁然开朗。但是,如果吴军堵住夷陵,那蜀军的阵型则无法展开,只能沿着三峡结营,摆出难看的一字长蛇阵。这样一来,两军就无法展开正面交战,所以赵云说“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104、大家对张飞印象大多来自《三国演义》,张飞爽直粗鲁,没有什么心眼。历史上的张飞可不是这个样子,他是个生意人,精于算计,正像歇后语说的:“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05、关羽目空一切的孤傲心态,也间接给自己带来了众人敬而远之的潜在危机,在危难关头,一些人平时害怕和关二爷打交道,都选择了惹不起却躲得起的远离关羽,甚至还有为了确保活命而投降了曹魏,比如孟达和糜芳等人。

106、(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吴书》

107、如果刘备从蜀中再动员3-5万人马上前线,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全军一半照旧与陆逊对峙,另一半精锐兵将出湘水游战,如伟人之言,因粮于敌又如何?孙权敢把守江防的吴军也抽调三五万出来怼么?那样曹丕一定开心之极。

108、郑森及其后代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但也从此错过了收复中原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刘备入川也是一样,世人都知道,川地地势险要,有天然屏障。拿下这里最不济做个山大王是没话说的。

109、江州(今重庆)是巴郡的治所,成都是蜀郡的治所,是巴蜀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巴蜀之名也由此而来。刘备东征,诸葛亮守蜀,赵云守巴,足见赵云地位之重。南朝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中的一条记载也可以证明这点:

110、而刘备此战败因,当真是如魏文帝曹丕嘲笑的那样,因为七百里联营,把大军铺开驻扎在地势过于复杂的大片地方,犯了兵家大忌之故么?曹丕其人原以不知兵不善战著称,他来嘲笑打了一辈子仗、连他老子曹操都视为头号劲敌,“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刘备,恐怕有外行讥刺内行之嫌。

111、  其诸葛亮只是刘备心腹。尽管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重臣,但诸葛亮若称帝,却是没有政治基础的,缺乏“苗正根红”的必然性,诸葛亮并没有称帝的舆论基础。

112、可庞德却宁死不降,怒吼道:“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113、其义。我们说讲义气,重情重义,知恩必报这是关羽的又一情格特征,也是关羽选择跟刘备干事业的第二大原因。那么刘备对关羽有什么恩,竟使关羽感激泣零,以死相随呢?知遇之恩。这是刘备对关羽最大的恩情。试想一下,刘备与关羽只是一面之交,就与其及张飞结成金蓝之交,异姓兄弟,其后又委关羽以重任,后来又把最重要的城池,荆州交他驻守,这是大多的信认啊,正是这莫大的知遇之恩才使得关羽最终选择刘备的又一主要原因。反现曹操虽然也对关羽有知遇之恩,但那是在关羽己有相当名望之后才发生之事,试问如果关羽没有一点名气,不为人所知,还是那个颠簸流离,四处飘泊的逃犯,那个卖绿豆的小贩,曹操为如此待见关羽吗?不会,完全不完,对于这点关羽岂能不知岂能不晓,谁是自己的命中贵人,人生伯乐,谁才是对自己恩(知遇之恩)重如山的,以死相随的人,关羽当是一清二楚,心明如镜的。

114、因此马超欠庞德一个公正!这一点,从庞德大战关羽,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115、另一方面,刘备对关羽的复仇,自然需要与孙权的东吴相遇。在魏树武的三州模式中,东吴由于荆州的土地,在整个强度上并不劣于蜀汉。由此,对于刘备来说,为关羽报仇,也即讨伐东吴显然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刘备不仅需要在益州挑选精兵强将,还需要准备粮草、攻城的器械等物资。凡此种种,无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此基础上,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也即以皇帝的名义来进行征调的话,无疑效率更高了。并且,刘备先称帝,再为关羽报仇,也是因为当时的刘备势力需要通过称帝来稳定内部。

116、关羽之死这个借口,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所以他拒绝了孙权求和,拒绝了小利益,他要的是大利益,要的是整个江东。

117、所以曹丕再怎么坐观成败,从当时刘备这边的立场也绝不可能对曹魏放心,魏延要留镇被曹操移光人口的汉中不说;黄权部大批精锐,同样一直被曹魏牵制住了,无法投入战斗,因此这也是当时情势之必然,并非刘备犯错。

118、为了此战刘备几乎倾巢而出,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诸如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有名有姓的将领全部上阵。而曹操那边除开之前提到的夏侯渊部,还有曹洪、曹休、曹真等八虎骑。双方可谓超豪华全明星阵容,一场魏与蜀的巅峰对决。

119、(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黄权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