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林则徐最著名的两句诗(41句)

时间2023-07-28发布admin

林则徐最著名的两句诗

1、诗人心情舒畅,也灵感顿生,“莫讶山僧苦留客,有情江水也回头。”莫讶,不必惊讶;江水,指六和塔下钱塘江。这一段水面弯曲,恰似“之”字的草体,故有“之江”之称。尾句是作者见江水曲折流淌,而产生好象它也在不断回过头来的艺术想象。作者通过江之情,衬托塔之美。

2、  林则徐怀念父母及致妻儿亲人的文章、书信、诗作等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其《先考行状》《先妣事略》纡徐平淡,情致绵邈,虽然写的是平凡琐事,却抒浑厚之深情;致妻儿亲人的诗作,则渗透着忧时悯民的情怀,折射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3、  流放西域,对林则徐个人来说是不幸的。在西域生活的三年里,林则徐忧国爱民,勤勤恳恳,勘地垦荒,开渠引流,惠及西域,艰苦的流放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丰富了他的生活和情感,作为诗人的林则徐用饱蘸激情的诗笔,记录下他在西域三年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及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共约一百五十余首。著名学者来新夏评价说“这时的诗作既多,质量也趋于成熟”“统观戍所诗作,可称无一不可作史诗读”。

4、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5、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苦心经营的人,老天最终不一定会辜负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奋起反击。如果一个人能达到把清水都能当成香茶来品的境界,那么他应当相信农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

7、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8、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清·林则徐《塞外杂咏》

9、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10、翠绿的青山不是擅画者非凡的笔墨所画,但永远像美丽的画一样原色不败。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永远奏响美丽的声音。

11、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2、旧瓦颓垣陋巷中,鸡鸣犬吠与民同。不是南天春雷动,谁识柴门卧蛟龙?

13、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14、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15、  林则徐所作的对联同样是瑰宝。作家冰心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于屋内,福州市视之为城市名片。林则徐的联句“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表明自己以诗礼传家。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教育后代要保持清白家风,勤俭度日。至于著名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已成为林家世代相传的家训,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16、由此,我们应该肯定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17、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18、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郑淑卿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月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早于林则徐三年而卒。时林则徐正在昆明云贵总督任上。

19、最后,在广西地区,因为长途奔波,再加上瘴气的感染,所以林则徐最终死在了广西。

20、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21、骆老师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书香世家,自幼酷爱音乐。或许是从小就树立的音乐梦,也可能是受到时代、家庭的影响,骆老师的音乐路走得异常坚定和踏实。1956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在里面学习钢琴、二胡。1959年又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师从谢功成、王义平、廖宝生、钟信明教授学习作曲。1964年毕业,至福建省歌舞团从事专业音乐创作至今。现为国家一级作曲。

22、  林则徐对母亲困苦的状况,寄以极大的同情和深切的尊敬。这种从平淡家常语中透出的一股淳朴、深厚的情韵,是每个读者在阅读时都会感受到的。作者以最朴素的文字造成感情最深刻的意境,令人不忍卒读,不禁使人想到明代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同名散文。归有光的《先妣事略》,用疏淡的笔墨追念和表彰亡母生前德行,言近旨远,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清初散文大家黄宗羲曾说:“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林则徐此文亦可作如是观!

23、交响乐队赋格曲《骏马奔驰》;中国民歌管弦乐组曲《边寨童谣》;琵琶协奏曲《侨乡恋》;陶笛埙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奉献者之歌》;

24、虎门销烟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贬谪了林则徐。因为人才难得,因此又被朝廷启用,不断的到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做官,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林则徐在这些地方不但参加了一些军事镇压,而且还大力的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的是哪里需要林则徐,林则徐就往哪里跑。

25、  巧用典故申诉失意遭贬的痛苦悲愤。作为流放罪臣,常常会动辄得咎,因此他只能把自己流放的痛苦和渴望豁免入关的心情隐匿在典故之中,通过历史上许多平定天下立下奇功的英雄的悲惨遭遇,委曲表达和申诉自己有功遭贬的痛苦悲愤之情。

26、一八四一年八月,林则徐离开浙江前往伊犁时,鸦片战争正处于最危急的阶段,英军猖狂进攻,清军节节败退。林则徐闻讯忧心如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

27、  多用西域之典。林则徐流放西陲边城,报国壮志不仅没有被艰难的岁月消磨,反而因自己身在边陲未能助力于朝廷而忧心不已,回乡人关之心更切,加之失意时所居地西域边地的缘故,使林则徐的诗中所用张骞、班超等与西域有关的典故较多,在用典的审美取向中体现出他的人生经历和审美情趣。如:用苏武典:“扬沙翰海行犹滞,啮雪穹庐味早谙。”(《将出玉关,得懈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之一)用张骞典:“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出嘉峪关感赋》)用班超典:“弃修人去谁能识?投笔功成老亦还。”(《出嘉峪关感赋》)

28、  作于1819年的《驿马行》和《病马行》,通过对驿马、病马的遭遇,批评当政者用人不当和赏罚不明,表达诗人爱护人才的心情和改革吏治的愿望。同年作的《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孜孜与民敷肺肠,毋施箠楚加桁杨,教以礼让勤耕桑”,先是对帮助自己的村民抒发感激之情,而后呼吁官员要爱护百姓。既显示其理想追求,又鞭挞现实。

29、  廿载枢机赞画深,独悲时事涕难禁。艰屯谁是舟同济?献替其如交不黔。卫史遗言咸水憾,晋卿祁死岂初心。黄扉闻道犹虚席,一鉴云亡未易任。

30、事态发展,果然如此。五月底,英军进犯广州,投降派可耻地屈膝后,还散布英军“所恨者惟林一人”,趁机进一步打击林则徐。不久,道光皇帝下旨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

31、一八四五年,林则徐被召回京。他又出任过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仍然十分关心英国侵略者蹂躏下的祖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八五0年春,林则徐告老还乡。

32、转载自:林则徐纪念馆,闽都文化研究会,安徽纪检监察网

3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4、《程玉樵方伯德润钱予于兰州藩廨之若已有园 》

35、  在《次韵答王子寿(柏心)》诗中,林则徐叹息:“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岳飞、韩世忠都是抗金名将,林则徐在这首诗中借用这两个含恨而死的爱国将领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被流放不能报国的感慨。“无端白鹤新居卧,又触乌台旧案诗”(《又次邓子期尔颐坡公生日原韵,时有他感》)用苏轼“乌台诗案”典表明了自己流放失意的不幸和不公。

36、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37、  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38、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39、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40、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