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阳明语录(64句)
王阳明语录
1、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2、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3、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王阳明语录)。
4、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5、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6、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7、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3不问,4不争”,早学会早受益。
8、翻译: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9、翻译: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0、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13、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14、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15、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16、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17、王阳明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显眼的,就是十万正规军的人数。
18、在拜王阳明为师前,王艮就是一个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仍未改变傲气。
19、老师感到很吃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他思考了好一会才说:“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20、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21、王阳明(明代哲学家)一般指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22、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23、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24、 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25、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26、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8、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29、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30、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1、王阳明一生传奇,从一个不被人知历经坎坷的少年,成长为一代大师,被后人所传颂,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人生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道理《王阳明全集》影响了无数人,很多成功人士枕头边都备有这样一套书,读书才能更好的上进。
32、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33、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34、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35、某一夜,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36、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37、◐◑撒贝宁:一个集幽默、才华、帅气于一身的男子
38、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39、人这一生百分之八十的烦恼都是自找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很多次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感到失落彷徨。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很多时候难过也改变不了什么,还不如珍惜当下。
40、对此,王阳明的回答别有一番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1、此吾所谓知行合一者也。吾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42、徐樾自以为已经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真谛。
43、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44、 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45、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46、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47、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48、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49、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50、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51、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值得大家思考。
52、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53、《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
5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55、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56、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7、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58、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59、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60、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61、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62、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3、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