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人读书的故事文言文(41句)
古人读书的故事文言文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古人读书的故事文言文)。
2、(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3、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5、教师应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点拔,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好似掌握了打开文言文学习的“金钥匙”。
6、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参考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孙膑脱险(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7、(注释)①崩坠——倒塌,坠落。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④晓——开导。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⑧果——果然,果真。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⑩只使——即使。(11)中伤——打中击伤。(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14)四虚——四方。(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8、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世说新语》两虎相斗(原文)(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0、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11、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古人读书的故事文言文)。
12、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3、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1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南宋·朱熹《读书之要》
15、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16、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17、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18、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19、《林则徐对联立志》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20、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匡衡凿壁偷光。
21、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22、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23、译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2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5、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刨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
26、为:给,替。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谓:对。
27、翻译: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
28、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9、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30、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3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2、意思: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33、文人走上政治舞台后,尚武精神在走下坡路。其实,文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气节。
34、《古人谈读书》第一篇启示: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不耻下问,还要勤奋努力、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
35、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36、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7、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38、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9、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