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托尔斯泰主义(60句)

时间2024-04-01发布admin

托尔斯泰主义

1、我对它所宣扬的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的宗教式博爱思想无法苟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社会的黑暗腐不公,对于人的恶行败德,如果没有反抗斗争,只依靠做恶施暴者的良心发现浪子回头,以宽恕和博爱去对待强权恶行,就只会助长做恶者的气焰,做恶者如果私德高尚,当初他还会做恶吗?所以做恶必须得到惩罚,这才是公道人心!中国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讲的就是惩恶扬善的道理。孔子也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他老人家教育中国人要以直报怨以牙还牙!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了近百年外强凌辱的屈辱之中,你可以想象我们不以暴力抗恶指望着强盗去道德自我完善的结局吗?如果你的想象力不够可以看看圣雄甘地的印度!我们中国人才不去听信这一套,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团结起来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我们以流血牺牲反抗斗争洗涮了百年耻辱,站立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活”!

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3、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4、如何能消除无尽欲望带来的痛苦?那就是给欲望设一个底线,把自己牢牢地控制住。但同时,按我的理解,把自己牢牢控制住的准则,也有可能成为人发展的束缚,使人成为准侧的“奴隶”。

5、(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列夫托尔斯泰)

6、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托尔斯泰主义)。

7、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托尔斯泰主义)。

8、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师,必然经历过这样的思考,但他最终用自己经历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人,要有底线。

9、Болдинскаяосень波尔金诺之秋

10、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反历史主义者或虚无主义者。他的历史与文化虚无主义观令我们感到惊异。他对历史的认知充满着深刻的洞察与偏见。他完全不相信官方历史文献和书籍,不仅如此,他认为整个历史、整个文明、整个人类文化都充满了谎言。他基于自己对世界与俄罗斯的认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世界与历史是建立在谎言和不公正的基础上的。

11、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1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1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4、(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15、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16、(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7、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18、聂赫留朵夫希望在这同一本福音书里找到能证实这种思想的文字,就把它从头读起。他读着一向使他感动的《登山训众》,今天才第一次看出这段训诫并非抽象的美好思想,提出的大部分要求也并不过分而难以实现,而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戒律。

19、那种被称作俄罗新的知识人,对生活精疲力竭歇斯底里的懦夫,他不假借资本主义的榨取来批判,并暴露政府的暴力或制裁以及国家统治的喜剧,揭发财产的增加及文明的演进与大众贫困、野蛮、苦恼的增长之间的矛盾之深,但另一方面却又做不要以暴力制恶的痴愚说教。

20、所以,像这样到达终极点的托尔斯泰的立场,就如同列宁的评论一般,与其说他是站在基督教无政府主义之上个人抽象观念的立场,不如说他是站在一八六一年农奴解放之后,在没有完全摆脱地主的压制之下,又成为资本主义压迫俘虏的纯朴的家长制俄罗斯农民的立场才对。

21、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

2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23、地   址: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夏塔路290号

24、(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列夫托尔斯泰)

25、1889~1899年创作长篇小说《复活》作为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6、虽然他对于社会的虚伪和伪善,做强力、直接而且真实的抗议,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亦即在公众的面前一面拍着胸脯一面演说:我是个肮脏且丑恶的人,但是我不停地在为完成道德而努力。我已不再食肉,现在只吃炸的米食。

27、爱情固然美好,然而何尝不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

28、(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29、也就是说,托尔斯泰对于专制国家与资本主义体制的痛责,与无数纯朴的俄罗斯农民的想法、感觉.完全一致。然而,正因为托尔斯泰用朴直的农民眼光来看这个社会,所以无法看清民众困乏的真正原因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产生了其世界观根本上的矛盾。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悲剧。

30、(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列夫托尔斯泰)

31、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形象(普希金的《驿站长》的主人公维林,果戈里《外套》中的巴施马奇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中的杰武什金)。他们生活在了社会等级最低的一个地方。这种情况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和社会行为。

32、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33、(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

34、于寻求灵魂救赎与解脱的路上,我们相遇在《复活》。

35、(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36、托尔斯泰的作品、见解、教条,与其派系之中的矛盾,实在是相当地明显。托尔斯泰用其不凡的笔触来描写俄罗斯人的生活,并提供了世界文学第一级的作品,实是属于天才型的艺术家。但是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却是个狂信基督教的地主。

37、(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38、托尔斯泰其见解中的矛盾,不应该从现代的劳工运动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立场来评论《当然,像这样的评论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如此却不够充分》,而应该从被高压姿态的资本主义、大众的愈益贫困以及土地征收所逼,而不得不发出抗议之声,纯朴的家长制俄罗斯农民的立场,来评论其矛盾。

39、当然,《复活》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那些艰深晦涩的传教,而在于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之间纠缠的命运线,在于那些托尔斯泰笔下19世纪俄罗斯动人的画面。是最纯粹的感动和最简单的美丽。

40、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41、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2、他用极其严正的写实主义来揭穿所有的假面于世人,但另一方面却又宣扬世界上最丑恶的事物之一宗教,并致力于让基于道德信念的祭司来取代官僚的祭司,亦即致力于养成更加洗练、难以对付的祭司。然而,托尔斯泰的见解与教条之中的矛盾,并非偶然。那是反映一八六一年的农奴解放之后,充斥于俄罗斯人生活中的矛盾状况。

43、(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44、(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45、《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46、Обломовщина起源于Гончаров的长篇小说《Обломов》的主人公Обломов,一个三岁的地主。他懒惰成性,精神空虚,极端无能,不能处理日常事务,整天胡思乱想,想用幻想代替现实生活,萎靡不振,蜷缩在安静的安乐窝里,就连爱情都不能使其振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腐朽的形象。Обломовщина成了一个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轻视劳动、惧怕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47、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48、托尔斯泰以迎接俄罗斯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之时,酝酿于数百万俄罗斯农民之间的思潮与情绪的表现,而显得伟大。

49、托尔斯泰完成《战争与和平》后写了一篇说明,说明中这样写道:在历史事件中,所谓伟大人物只有微小的作用。不知道这是不是错误,但我在写作过程中完全相信,当我在描写1807年的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的历史事件时,这种宿命的规律格外明显,我不能添写那些人的意义,他们似乎控制着事件,其实他们比其他事件参加者更少作出自由的人的行为。我对这些人的行为之所以发生兴趣,只是想用他们来说明依我看是支配历史的宿命,它促使着人们作出最不自由行为的人从回顾往事中虚构出一系列结论,以证明他本身的自由。

50、《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探索在农奴制下通过改善农民生活以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的道路。这也是他亲自观察所得,因此能够“钻到农民的心灵中去”(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51、这里就是我前文所说的“托尔斯泰先生的崇高梦想”。而为了作者所想达到的解脱,虽然有深意在其中。但深爱彼此的俩人就要以这种方式永远分离,也是让我心痛不已。

52、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53、(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列夫托尔斯泰)

54、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55、(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56、(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57、托尔斯泰:既然欲望无法根除,那就给它套上枷锁。

58、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59、(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