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孔子的故事名称(83句)

时间2024-01-03发布admin

孔子的故事名称

1、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孔子的故事名称)。

2、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子的故事名称)。

3、今人真的难以想象,在那个年的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时,有没有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的旅行活动安排。不过,据史料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生活条件确实是很艰苦的,甚至达到了弹尽粮绝、不得不依靠向别人借粮度日的境地。

4、他们各执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父母亲”、“夫妻亲”反复了二遍。

5、《孔子曰》出书啦!漫画连载《孔子曰》首发于《青年文摘·彩版》杂志,吸引和影响了上百万读者,以超过500幅青春漫画,将圣人请下神坛,让国学更加亲民。

6、这句话充满了杀气。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孔子事先知道水边有虎,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孔子有弄死子路的动机,但对子路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理智。子路甚至拿起石盘——石头做的餐具,很可能就是他取水的工具——要击杀孔子。

7、《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8、“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9、孔子一连弹了十几天,曲子背会了,指法也熟了,节奏掌握了,还是津津有味地弹。当师襄子听到孔子再弹这个旋律的时候,心弦被拨动了。这时,师襄子跟孔子说:“你弹的这支曲子已行啦,换别的吧!”

10、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11、其次,抛去怪力乱神的外壳,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科学的,尤其是关于鱼肉及功效的描述,与现代养殖捕捞业与营养学理论完全相符。

12、后人为了纪念这一故事,将黄员外第一次追上孔子的地方叫做追岗,第二次追到孔子时的地方叫做“十邑“,后演变为今天的十室村。

13、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伟大的人物,并不让人觉得遥不可及。伟大之余,孔子还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感情非常浓郁、富于幽默感的人。一个无比热爱肉食的人,却在听到好听的音乐之后,竟因为发自内心的陶醉而三月不知肉味。除了艺术,悲伤的情绪也会影响他的食欲:得知爱徒被杀,面对餐桌上美味的肉酱,他第一次感到吃不下去。

14、正如印度传教者将印度民间故事指派到佛教师祖释迦牟尼身上一样,中国民间也有自己的偏好:他们索性将故事摊派到儒家大宗师孔子身上。

15、“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

16、孔子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成为我们今天都尊崇的一个人,肯定也是付出了常人不能受的苦,常人不能作出的努力了的,毕竟在那个时期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个时候百家争鸣,竞争是及其的激烈的,而孔子的儒家思想能让大家接受,那不用说都知道多么不容易,只有真正的有内涵有实力才会被大家认可,大家才会去学习儒家思想,才会服孔子。

17、这个故事的精妙之处在于,你几乎无法反驳:历史记载,老子出函谷关,进入西域,不知所踪。几百年之后,一门崭新的宗教从西域传入中土。

18、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

19、《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

20、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先河,提倡“有教无类”,即不分阶层和家庭出身,所有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后世尊称孔子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祖师爷”。

21、  曾晳说:"那您为什么要冷冷一笑呢?"

22、孔子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对老师说:“先生,我掌握的还是太浅,我虽然记住了这支曲子的音符,也掌握了一些技巧,但还没有领悟到它所表达的意境,更没有掌握这首旋律的志(志就是主题思想),作者要表达的想法。”师襄子摇着头走了,孔子独自又弹起来。

23、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24、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25、将论语情景化,编成一个个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小故事,再配上漫画,提高趣味的同时,让孩子对论语产生兴趣

26、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27、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28、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三天以采风。

29、《说文》:“信,诚也。”“信”的字形从人,从言,许慎认为“信”是典型的会意字,“人言为信”,因此用人说的话表示诚信之义。

30、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31、夜半、平旦、黄昏,这一组名称都和光线变化有关。“夜半”是夜深人静最漆黑的时刻,“平旦”则是太阳升起前露出光晕的时刻,“黄昏”太阳落下月亮升起的时刻,这时天空被染得昏黄。

32、《史记·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据此,婚过六十四矣。(孔子)生三岁而梁纥死。

33、接下来几天,孔子细心揣摩每一个音符,体会乐曲的节奏、韵律、意境。通过铿锵有力的节奏,他仿佛觉得有人在训练千军万马准备上阵厮杀;听着宏阔的余音,他似乎看到一位个子高高、黑髯彤脸的君王在向天下布施仁道。他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失传多年的《文王操》吗?他跑出琴房,向师襄子说出自己的猜想。师襄子一想,马上肯定:这曲子一定是《文王操》。

34、  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新的春衣。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童,到沂河里洗净自己的心灵,在舞雩台上让温暖的春风吹干身子,最后快快乐乐地唱着歌走回家。"

35、  "公西华,你怎么样?"

36、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37、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38、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

39、孔子的名字肯定不是叫孔子,他本名是叫孔丘,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他的思想影响到很多的人,学识非常的渊博,他创立了儒家,门下有名的弟子非常的多,什么七十二贤人,颜回、子路这些人那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大家肯定也听过,而且孔子当时四处讲学,学生是非常多的,据说是有三千多人呢,可见孔子的学识多么的广,如果不广不渊博那也不会有人跟着他去学习,去追随他的。

40、金文中的“孔”象婴儿正在吮吸母亲的乳房。婴儿能吸到乳汁,是因为乳房有孔,所以用这个字形表示孔洞之义。

41、据史料记载,约于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至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间,邑人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淮南王刘安为纪其事,遂在当地建亭立碑,修孔子庙,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学士在庙内讲学著书。石碑仍在,虽经年历月,字迹依昭然,明代进士、书院主持人萧继忠有诗云:“雾暗秦碑涩,云生汉殿荒。”由此推断,问津碑为秦时所立。原碑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明人书写的同文碑一块。孔子的著名故事:渡河落水山间晒一时风欺竹,

42、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43、最有趣的是,这个故事的叙事核心,“蚁穿九曲明珠”这个梗除了在本故事出现外,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创作的角色各异的故事和传说里,还会反复出现。

44、那么,作为后世诸多故事的鼻祖,魏晋时期“孔子与九曲珠”的故事是原创的吗?

45、有本书叫《冲波传》,被李剑锋老师直接定性为“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说”。(《冲波传》: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说李剑锋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9)《冲波传》大约成书于魏晋时期,书名“冲波”二字究竟何意,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书的作者简直不要太坏:在这部充斥着“怪力乱神”的书里,“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及其心爱的学生恰恰是绝对主角。可以想见,在这些杜撰的故事里,孔夫子再也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正统的孔夫子了。

46、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47、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8、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可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

49、我们现在是二十四小时制,古人则用十二时辰来记录时间。

50、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51、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52、“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53、也许是出于报复心理,子路动手前再次发问,不过这次的问题不再是杀虎,而是杀人。面对这个能够打死老虎的暴怒中的徒弟,孔子该如何化解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危机?还是用歧视链。

54、“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55、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5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论语》

57、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58、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59、事后,有村人告诉黄员外借粮的人是孔子的弟子后,后悔不已的黄员外连忙去追赶孔子等人,想把他们追回来好生款待一番再给他们一些路上吃的用的。追了几里地后,黄员外确实把孔子等人追上并说明了来意。但孔子是谁啊,找你借粮食你不给,知道我是孔子了你又追着我要借粮食给我,你是冲着我的名气而愿意借粮食给我的,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人的人。所以,孔子拒绝了黄员外的好意,带着弟子们继续前行。

60、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61、甲骨文中的“土”是土块的形状,小篆字形规整为两横一竖。《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许慎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万物都从土地孕育而来,“土”上面的一横是地面,下面的一横是地下,中间的一竖表示植物从地下钻出地面。

62、当然孔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他的付出那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孔子很小的时候,他读书学习就异常的刻苦,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亲自教他认字了,想必大家这个年龄还在跟妈妈撒娇要妈妈抱抱吧,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而孔子就已经被他的母亲要求学习了,学了一年之后,孔子都已经认识一百多个字了,四岁的孩子认识一百多了字,那可是相当的不容易的,毕竟小孩的记性可没那么好,而孔子却能记住并且认识一百多个字,那自然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精力的,这一点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吧。

63、子路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还遭一番奚落、教训,沮丧地回告孔子。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说道:“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苍生于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话,那也用不着我孔丘四处奔波了。”

64、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65、要讲孔子的名字,先得从他的老爸——猛男叔梁纥说起。

66、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你对他们三个人讲的话怎么评价?"

67、唐朝猛将李存孝十几岁打虎除害,他打虎的神奇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甚至被民间艺人加工成剪纸艺术。其中,最常见的剪纸造型是:李存孝一只手揪住虎耳,另一只手高高扬起,作猛击虎头状。也就是说,在孔夫子设计的这个打虎歧视链里,李存孝属于中端。

68、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69、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70、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71、《史记》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并进行了一番对话:“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72、这两位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便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张入世,匡时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已无可救药,只能自保。因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问津于长沮与桀溺,人们便将那条挡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称作孔子河。在河流的两旁,长沮、桀溺耕种过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垄,一边称之为长沮冲,一边称之不桀溺畈。

73、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74、“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75、知道了孔子名字的由来,那你知道孔子的儿子叫什么吗?

76、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77、“那好,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你就给我们让道。”孔子思忖,要以“礼”服人,对小孩一视同仁。

78、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79、《孔子曰》用清新的画面、青春的形象、丰富有趣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和弟子们的人生经历。人物故事、历史典籍、文字溯源和青春漫画几大要素,在书中完美融合。获《人民日报》评价:“有深度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80、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81、据钱穆《论语新解》注:“长沮、桀溺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桀,健义,亦高大义。一人颀然而长,一人高大而健。”

82、孔的特点是通,通达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因此孔有嘉美的意思。孔子的六世祖叫孔父嘉,嘉是名,孔父是字。古人的名与字意思往往有关联,“孔”与“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