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王阳明心学感悟(76句)

时间2023-11-16发布admin

王阳明心学感悟

1、电影重塑了哪吒的形象,与其讲电影的画面、音效和3D特效让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重大进步,不如说电影的经典台词太燃、太走心,句句戳中我们的内心,吸引着小朋友、大朋友们纷至沓来。

2、而博大精深的《易经》,竟被他一句"潜龙勿用"给浓缩了...小编也敬佩王阳明的聪明,但是不是有过头之嫌?

3、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王阳明心学感悟)。

4、阳明心语: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动静不失其心。

5、对中外近代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对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6、阳明心语:人心不能由欲望主导,做人更不能藏私心。克己修身,心学磨练,来不得半点妥协。

7、上任后不久,他就因为对宦官刘瑾的愤怒而被流放到贵州龙台,直到流放期结束后刘瑾被免职,他才回到京城。

8、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诸求己。

9、其王阳明“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通过此书让我等凡夫俗子明白:“真正的生活在内心,一切斗争皆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这正是心学强大的根基:兼收并蓄,以内心为趋光的主导,以逃离教条为范本,强调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理性潜能和感性力量。

10、• 国民公路G318:中国人的心灵与信仰之旅

11、阳明心语:“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12、好比孝顺父母,心中有这个意念还不能算作孝,必须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并且在孝顺父母的过程中,奉养得宜,让父母舒适满意,这就是实践。表面上看这个实践好像是在对客观的父母进行作用,其实是对自己的本心进行作用,万物皆在本心。这个孝顺父母的天理并不是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父母也没有教我们要我们孝顺他,这是纯粹发乎没有私心物欲的良知。而且父母死后,我们的孝顺之心也不因此消失。

13、虽然由于当时一些复杂的政治因素,王阳明并没有因为镇压叛乱而受到朝廷的表彰,但经过这次战役,他在朝廷中的威望有所提高,人们对他的能力也更加信任。

14、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15、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16、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17、根据王阳明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1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原话是——“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说的是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一个人若能克制自己,为自己泛滥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恶的东西自然就进不来。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日后大坝的决堤。

19、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20、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21、“心”的分歧。朱熹认为心是分为“人心”与“道心”的,道心是天理的体现,是“原于性命之王”,是义理之心,是人心的主宰;人心是气质的表现,故而必须接受道心的主宰和统领,此即“心统性情”。陆九渊认为人心道心只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心的性质状态,如果将二者对立起来,则分明是“裂天人为二”,心是人的本质所在,是伦理本能。(朱熹觉得形而上心为道心形而下则为人心,本质还是天理决定气的问题;陆九渊似乎认定心就是理理就是心。)

22、如果我们都能像王阳明一样,生不愧于父母,死不愧于人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奉献出自己。

23、• 地球悬浮之谜,是什么力量让地球悬浮在宇宙中

24、王守仁,号阳明,为近世儒学史上与朱熹齐名的儒学大家。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还是一位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军事家。“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明史》)”作为我国思想史上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思想有三大命题,即“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25、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是手忙脚乱、越忙越紧张,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甚至到最后身体也出现状况。如果用王的心学看,这都是因为有得失之心。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所以,各种问题就出现了。

26、年轻时,对陆王心学深信不疑的他在庭外对着竹子格物致知了七天七夜,一无所得竟然还病倒了,大病初愈的王阳明对陆王心学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反思。

27、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8、表面看相当地不吉利(结果第二天就出现浦东机场的本地新冠,给这次游学蒙上一层阴影),但卦词内又包含了: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加三日(行程正好7日)。

29、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30、“求放心”,出自《孟子.告子上》,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观点,意思是“本心”即良心,人皆有之,“求放心”就是我们要寻找不小心放逸、丢失、跑掉的良心,重新成为身体的主宰。所以,王阳明说:“唯古为学,在求放心。心苟或放,学乃徒勤”。

31、《大学》《中庸》的在明明德,止于至善等,被他一句“致良知”给“高度概括”了,

32、那么我们就不会后悔来到这个世界,社会也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变得更好。

33、王阳明的心学是在陆九渊宋明理学中心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就的。所以,我认为要理清王阳明心学不得不提及陆九渊和朱熹对“理”、“气”、“心”几个关键点的不同理解。

34、这个卦很熟悉,在2020年1月1日小编也曾偶然得到了蛊卦变卦大蓄。

35、• 关羽失荆州绝非偶然,意想不到的两大仇敌就在身边

36、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37、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38、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9、除了鸠摩罗什这类顶级翻译大师,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将经典浓缩的所谓“高人”,一般选择性无视... 

40、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脸上掠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41、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42、他认为自己对新民和亲民两字的理解比朱熹更深,所以他“淦”了朱熹的差错,认为“新民”这个理解有偏差,并且用了一大段文字用来解释。然而新与亲这两个字对于明白大道有什么实质区别么?

43、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这一千古真理!

44、古人尤其是孔子很早就认识到,现实中的人们大都好色不好善,对待不好和罪恶的事物也不能做到嫉恶如仇,如果真正做到,那可以称作圣人了。现实中,很多人觉得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甚至有的以为圣人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异类。而王阳明说,只要我们每个人肯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做圣人,这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就看你是否愿意。

45、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46、自我内驱力的第一便是立志,我理解就是从小就要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有了志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这个从小志向容易受家庭的影响很大,所以说从小让孩子多读书多旅行多见见世面,不断扩充家长和孩子的边界有多么的重要)

47、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48、离有光明之象,正合王阳明离世前那句话“吾心光明,亦复何求?”

49、谈到心理学,必须谈王阳明,王阳明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完人。他既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又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哲学家,甚至后来成了一代圣人。仅仅后人给他的荣誉,就可以写一两百字,这次就不啰嗦了。首先王阳明是一个出身极好的大公子,他的父亲就中过状元。在明朝想中一个状元有多难,恐怕都知道吧。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遗传基因,王阳明的成长环境是很优越的。然而这孩子的思想却有点另类。当老师问他今后的目标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居然是做圣贤。看着眼前这个口出狂言的孩子,老师无奈地摇摇头。因为老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圣贤,而王阳明那时也不知道。

50、良知,这俩字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我们可以暂且把他认为是人的良心,每个人都有良心,良心不会泯灭,只不过偶尔被乌云遮住了而已。我们普通人都会时不时的被乌云遮住良知,所以,需要经常训练自己,让良知始终照耀我们的心灵。

51、阳明金句:“知行合一”;“致良知”;“良知即天理”

52、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53、0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54、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给自己做了一个石头棺材,每天晚上就睡在里面。突然有一天风雨之夜,和几十年前王阳明出生的情景一样,天空突然狂风呼啸,一道惊雷闪过,阳明先生突然大彻大悟,从石棺材中坐了起来,一阵长啸,这啸声照亮山河万朵,划过历史的长夜,成为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随后阳明先生说了一句话:“始知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就说:我现在才知道圣人之道,其实都是要求内在,以前老是想从事物中追求真理的人都错了呀!

5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6、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57、我们都知道心学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知行合一。但对这四个字,我们几个人能够理解?心学的知行合不是简单的知识和行为化为一体,相辅相成,而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剖析。就比如说圣人,以王阳明的心学来看。很类似于佛学里的佛。在此作者要强调一点,佛学和佛教不是一个概念。同理,儒学和儒家思想也不是一回事。佛学里最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佛。只是很多人戒除不掉身上的弱点,所以才修不成佛。只要每个人肯潜心悟道,他都能够成佛。而心学里的圣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很多人如璞玉一般,很多人没有把自己雕琢出来。

58、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59、第一个步骤是需要将道德升华为道德生命力,也就是内驱力。

60、“阳明心学”揭示了明朝对情欲的主张和看法,在当时极为被人推崇,一时刮起了学习“阳明心学”的热潮。

61、其从王阳明心学这本书里,让我们领略到“心学”之精妙在于“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即便不能成为超人的我们,亦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从而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宠辱不惊的轻松和淡定,而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感呀!”

62、艮为山,在离火之上,山下有火有高明之象。王阳明的确高明。

63、王阳明从小饱读诗书,熟读兵法,擅长骑射,爱好程朱理学,格物明志。

64、有一回,庞涓感谢童子的帮忙,将他煞费心机得来的《吴起兵法》竹简作为厚礼赠予了童子。童子却扔在一边。

65、王阳明在一生当中,不断在实践当中体悟,自我反省,逆境中磨练,提升,最终龙场悟道,达到了我的心创造一切的精神层面,即我的心觉得是什么那就是什么,自己的内心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多么高的精神世界啊,宇宙力量皆为我所用,世间万物皆有我主宰。《王阳明心学》真的是我们成就伟业的法宝,精神力量的源泉,难怪近代诸多名人推崇至极,听闻最高领导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阳明心学,甚至还出现在他的治国理政著作当中。

66、 作者语:念念不忘天理,就是立志,立志就是回到人本来的样子。

67、他以优于同龄人的头脑,看到了当时国家的问题。在国内,帝国政府腐败,而在国外,蒙古人正在入侵,甚至俘虏了一个国家的皇帝。

68、大人,就是佛家的觉者,道家的真人,儒家的圣人。

69、真正的智者,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70、如果你的解读是恶的,含私心杂念的,就让自己讨厌这个解读。方法是如恶恶臭,想像自己闻到了狗屎狗尿的恶臭。然后用慈爱仁义的标准,对这件事重新做出解读。

71、我们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王阳明在自己的院子里面欣赏竹子,而且通过竹子来格物致志他感觉完全是隔不出什么东西来,然后他才发现,用心血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最重要的。知行合一。我对王阳明的理解就是从知行合一这个思想上得来的,其实知行合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家和实干家,王阳明自身非常的实战。

7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73、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74、王阳明告诉我们,即便是追求财富或功名,也要在良知的基础上去做,去践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了财富,取得了名望,那也是个人所造就的社会繁荣的假象而已,是不可取的。

75、王阳明在一座道观中看到一个枯坐的道人,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