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鹬蚌相争造句(47句)

时间2023-10-31发布admin

鹬蚌相争造句

1、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2、(6)今年夏天,电器业者鹬蚌相争,降价促销,消费者成了最大的赢家。

3、观战的狼奸笑地走过去鹬啊鹬,叫你上次饿我。这次我把你给吃了作为补偿!"鹬这才知道上了当想飞走,可现在被蚌托着,想跑又跑不过狼。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鹬蚌相争,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鹬蚌相争故事5(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1044年,辽兴宗亲自率领精兵10万,出兵贺兰山。起初势如破竹、进展顺利,但后来,李元昊采取缓兵之计,又是请罪求和,又是以退为进,待辽军兵困马乏、麻痹大意之时,突然发动猛攻,最终辽军大败,人员辎重损失无数。五年后,趁元昊病逝,辽兴宗再一次发起进攻,结果又是铩羽而归。

6、(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

7、(13)原先打算让冷笑天和燕少宇两个人鹬蚌相争,自己作壁上观,最后自然可以渔翁得利。

8、启示: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作文篇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人人都听过,但往往遇到冲突,双方正吵得不可开交时,是否注意到身旁有个第三者,正虎视眈眈的注视你们,最后从中获得利益?而“争吵”这两个字已在无形中变成损失的终极杀手。

9、显然,这有寻隙挑衅之嫌。早就有大臣提醒过兴宗:“我先朝与宋和好,无罪伐之,其曲在我。况胜败未可逆料。愿陛下熟察。”但是辽兴宗没有理会。

10、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11、"那天我去鹬家"狼故意卖关子。蚌一听见它的死对头就迫不及待地问:"它说什么?"

12、在展开这段外交故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辽兴宗的身世。

13、(8)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4、可是,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也全都浪费掉了,马帅帅老师失望地扶着额头摆摆手说:“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你们先回去吧。”

15、(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

16、如果我们自己不团结,就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

17、(20)龙溪心中暗暗窃喜,鹬蚌相争,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18、就这样,鹬和蚌用它们的智慧和团结逃出了渔翁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作文篇8鹬和蚌谁也不让谁,最终被躲在石头后面的老渔翁给抓住了,把它们带回家准备煮了吃。

19、(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20、鹬突然急中生智:可以这样啊,我先把蚌嘴里的珍珠小心翼翼地给叼出来,丢进大锅里,那么老渔翁一定会说:“可恶的鹬,我价值千金的珍珠就被你煮了!”“好!”蚌非常同意。于是,鹬把蚌的珍珠叼出来投进了大锅。老渔翁生气极了,拿了一根竹竿骂道:“可恶,回来,回来!”鹬连忙抓着蚌飞了起来,老渔翁拿出了弓,射了有力的一箭,好险,直射到了砖瓦,渔翁出了家门,抬头仰望天空,鹬蚌早就逃之夭夭了。老渔翁气得直跺脚,非常生气。

21、下午两次课间休息,豆豆龙和兔白白都没闲着,豆豆龙让兔白白帮忙整理了图书角,兔白白让豆豆龙把讲台、黑板擦干净。两人就跟上了发条似的,互相给对方派活,恨不得一天把班里的活都干完了。

22、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就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

23、“那也只能以德报怨了。”蚌说着就和鹬一起把渔夫抬到一个较大的石穴下。鹬从远山衔来草药给他治病。

24、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产珍珠。

25、再说辽朝与西夏。他们的关系本来也不错,不仅是盟友,而且还结了亲——西夏皇帝李元昊娶了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

26、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27、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28、这时,鹬和蚌都好后悔啊,鹬哭着说:“都怪我呀,要不是我非得叼着你的肉,你是不会夹住我的嘴的。”蚌也哭地说到:“我也有错呀,为什么我干嘛不放掉你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嘛!现在大家都要被吃掉了,可怎么办呀?”蚌想了想说:“要不我们团结起来一起逃走吧!”

29、法天太后掌权后,开始肆无忌惮培植亲信,打压异己,胡作非为,先后杀北府宰相和国舅,又囚禁齐天太后,逼其自杀。辽兴宗与她意见不合,她便密谋废除兴宗而另立少子耶律重元。幸亏耶律重元提前将计划告知兴宗,兴宗才有所防范,并乘出游之机,率近卫军一举铲除了法天太后及其党羽势力,然后开始亲政。

30、这时,有个渔翁提着鱼网沿河走来,看见鹬蚌相持不下,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塞进鱼篓里,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做成了一顿美餐。

31、鹬对蚌说:“都怪我,我不应该和你斗来斗去的,如果我不那么自私,也不会酿成这样的苦果……”

3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33、(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34、(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小说:在大山深处。

35、(14)倒是说不定可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6、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在渔夫身上,他醒了,正四处张望。

37、猴丁丁得意地朝着他们眨眨眼睛。音乐声响起了:儿童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3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39、兔白白和豆豆龙噙(qín)着眼泪低着头,谁也不说话,他们后悔极了,要是今天能抽时间练习几次,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错漏百出。

40、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记载鹬蚌相争的典故。话说两汉时期,赵国打算攻打燕国,辩士苏代听到很不赞成这战争。于是为了平息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苏代对惠王说,“惠王,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经过了易水。这时候有一只蚌刚刚从水里出来想做个日光浴。正在这个时候,远远的鹬看到了,‘啊,真是美味啊。我的午餐有着落了,肥美鲜嫩的肉啊~’咽了咽口水,鹬就飞过来,眼看就要啄到蚌的肉了。蚌一见,就立刻将自己的蚌壳收拢起来。这样就夹住了鹬的长嘴。两两僵持了很久,一个夹着,另一个也不放。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再不下雨你就变成死河蚌了!’蚌对鹬说,‘别说我,你今天嘴巴不拿出来,明天也不拿出来,你就变成死鹬了!’”说着说着两个也都互相不肯放。后来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们一起抓走了。现在赵国,好吧,攻打燕国。燕国和赵国如果一直打仗僵持不下,这样我们老百姓会觉得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跟那渔夫一样把我们两国给收了。所以,希望我们的大王多考虑这事吧。”惠王说,“好!”于是,惠王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鹬蚌相争故事15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鹬伸了伸懒腰,走出自己的窝。它放眼望去,白云缓缓地飘着,大海泛起了浪花……鹬开心极了:多么惬意的一天啊!就该出去走走,顺便找点食物当早餐。想到这里,鹬大摇大摆朝海边走去。

41、从此以后,渔夫、鹬、蚌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鹬蚌相争故事13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42、"谁收拾谁还不一定呢,我要把你打得满地找壳!"鹬也生气地说。

43、(4)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4、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故事14望洋兴叹是记载在《庄子秋水》里的故事。秋天时山洪爆发,水奔腾而流,众多的水都汇入了黄河。河面宽阔得连站在岸边的是牛还是马都不知道。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河面,这时河神自得其乐,认为这是自己见到最棒的事情了。河神看着水面,眼睛顺着水流向东而去。在北海边,面朝东边看去,大海的尽头都看不到。于是刚才那副自得其乐的神情收了起来,对着海神感叹,“道理听多了,都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45、从当时来看,辽朝确实捡了便宜。但也不是没有代价。大约八十年后,北宋做出了“联金灭辽”的决定。当时辽朝使臣向北宋君臣们发出悲愤呐喊:“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可如果追根溯源,这“欺国”之事,辽朝恰是始作俑者!为了区区二十万岁币,辽朝率先将自己陷入了不义之地。

46、《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