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康德名言道德准则星空(104句)
康德名言道德准则星空
1、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2、德文原文是:ZweiDingeerfuellendasGemuet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oe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aeftigt:derbestirnteHimmeluebermirunddasmoralischeGesetzinmir.
3、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4、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5、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6、“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7、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8、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9、1757年春,写作《自然地理学讲授提要》。1759年10月,写作《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
10、他将这种贪婪归咎于欧洲国家的寡头政体,赃物由少数人来分,就算是瓜分之后也十分可观。如果实行民主制,这种国际掠夺所获得的赃物将被均分,最后每人只能分到很少的赃物。因此,实现永久和平的首要前提就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共和政体,不经全体公民投票表决不得宣战。否则发动战争就会如同儿戏,想打就打。由于统治者是国家的拥有者,他们根本不必亲自体验战争的苦难,更不必牺牲奢华的,因此可以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而根本不去考虑战争是否合理。(康德名言道德准则星空)。
11、ImmanuelKant(汉译:伊曼纽尔·康德),Germanische(日耳曼人),作家,1724年4月22日生于Königsberg(哥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年79岁。
12、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
13、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4、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 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15、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16、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17、 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8、 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李泽厚先生)
19、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证明了外部世界是作为感觉被人们认识的,心灵不是一张放动的白纸,而是一种积极的决定性媒介,具有对经验进行选择、整理的能力。我们可以和叔本华一样,对三个一组的十二个范畴的模式报以微笑,康德为了使它们适合周围的事物,曾对它们随意伸缩、作出牵强的解释。
20、 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21、 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冯晓虎)
22、出处:《实践理性批判》(KritikderpraktischenVernunft)
23、如果康德需要一个中文墓志铭的墓碑,我想李先生的这个翻译是当之无愧的。
24、1769年,受埃尔兰根大学聘请担任教授职务。1770年1月,受耶拿大学聘请;3月3日,被任命柯尼斯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编内正教授职务。8月21日,学位论文《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答辩。
25、,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
26、而人之所以能够有道德认知,有“应然”的意识,恰好是因为人同时处于这两个世界之中:
27、有二事焉,恒然于心,敬而畏之,日念日甚:外者璀璨星穹,内者道德律令。(钱坤强)
28、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29、 在康德看来,人同时处于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价值世界,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所说:
30、 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31、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32、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来自维基名言)
33、“因此,定言命令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自由的观念使我成为意会世界(IntelligibleWelt)的一个成员。倘若我仅仅是这一世界的成员,那么我的全部行动就会永远和意志的自律性相符合。然而,我同时既然是感觉世界的一个成员,那么,我就应该和这一规律相符合了。”((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9页。)
34、例如,一个四面受敌的民族会将狂热的个人主义视为不道德,而一个富裕、安定、洋溢着活力的国家就能容忍这种个人主义。正如康德所设想的那样,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
35、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36、 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37、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38、 康德这段话讲的极为精彩,可以说是他哲学贡献的精炼表述。在此,事实认知与道德认知终于找到了衔接之处,那就是人的理性,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其背后都是人的理性在提供支撑。
39、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0、出处:《实践理性批判》(KritikderpraktischenVernunft)
41、1750年,在休里增少校家当教师(在奥斯德罗附近的阿尔恩斯多尔夫村)。1753年,在凯瑟琳伯爵家当教师(在劳登堡吉尔西德区)。
42、 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出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43、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以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4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45、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46、"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47、“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48、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49、但是,一个成长于腓特烈和伏尔泰时代的年轻人,不可能与当时的怀疑论思潮毫无联系,康德曾深受过一些人的影响,后来又奋起驳斥他们,对他影响最深的大概就是他后来最喜欢抨击的休谟。下面我们将看到,这位哲学家超越了他壮年时的保守主义,年近古稀时,他在最后的著作中基本上转向了激进的自由主义。
50、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51、康德回复说,本来每个学者都有权在宗教问题上保留和宣讲自己的主张,但在当今皇帝治下,他将保持沉默。有些传记作家谴责康德的这种让步,但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七十高龄、身体虚弱的老人已经不宜争斗了,再说他已经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了世人。
52、“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53、这篇关于宗教的论文也许是康德所有作晶中最大胆的一部。既然宗教的基础不应是理性的逻辑,而是道德感的实践理性,那么,任何用以评价圣经或启示录的标准一定是它的道德价值,而圣经或启示录本身是不能成为道德标准的,教会和教条只在有助于道德发展时才有价值。
54、1789年,卡拉姆金拜访康德。1790年,《批判力批判》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三版出版。
55、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56、 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说他无能,女人最讨厌你说她丑陋。出处:《美与崇高的论述》
57、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5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59、(余光中 译)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60、“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61、Twothingsfillmewithconstantlyincreasingadmirationandawe,thelongerandmoreearnestlyIreflectonthem:thestarryheavenswithoutandthemorallawwithin.
62、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63、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我一想起来便心生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64、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翻译的,或许是晚清民国时代那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大师们翻的吧。
65、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66、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67、 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确切地说凭借的仅仅是概念(不像数学凭借的是将概念运用于直观),因而在这里理性自己是它自己的学生;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而且即使其余的科学统统在一场毁灭一切的野蛮之深渊中被完全吞噬,它也会留存下来,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68、1794年5月,写作《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6月,《论万物的终结》,7月28日,康德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0月12日,康德目为就宗教问题发表意见受到国王申斥。
69、 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70、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71、纷杂的感觉通过皮肤、眼睛、耳朵、舌头和密密麻麻的神经一窝蜂涌向大脑,要求得到关注时,场面是多么混乱!如果听之任之,感觉只能是杂乱的“混合体”,毫无作为。就像将军把来自战场的各种情报整理成信息和命令一样。杂乱的感觉也有一个指挥官,它不仅接收信息,还要掌握这些感觉的细节,使之形成意义。
72、感觉是无序的刺激,知觉是有序化的感觉,概念是有序的知觉,科学是有序的知识,智慧是有序的生活,就它们的顺序、连续性和统一性来说,它们一个比一个高级。这种顺序、连续性和统一性从何而来?它们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来自我们的目的。康德说:“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如果知觉会自动将自己梳理成有序的思维,如果心灵并不具备乱中求序的能力,那么,同样的经验又怎能使一个人平庸、卑微,而使另一个人积极自信,并找到智慧和真理呢?
73、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74、(其他的翻译版本,九月爸没有仔细校验、考察出处,如有错漏,还请海涵)
75、13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76、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俱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余光中)
77、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7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79、 Twothingsfillthemindwithever-increasingwonderandawe,themoreoftenandthemoreintenselythemindofthoughtisdrawntothem:thestarryheavensabovemeandthemorallawwithinme.
80、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81、 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出处:《人类学》
82、首先,空间是否仅仅是一种“感觉形式”,脱离了感知的心灵是否就没有客观实在性?
83、 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
84、康德认为,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85、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86、如果人只处于价值世界,那么就无所谓“应该”了,人的一切行为必定会符合理性的自律原则;而只有因为人同时还处于现实世界之中,人的行为才可能不符合理性的要求,而可能被自然规律所支配,这时候才需要人的选择、取舍,而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体现出人的可贵----自由。
87、 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88、10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89、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他却离我而去
90、 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91、“就自身仅只是知觉,就感觉的感受性而言,人属于感觉世界;就不经过感觉直接达到意识,就他的纯粹能动性而言,人属于理智世界。对于这一世界,我们还没有更多的知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6页)
92、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这是中国不少父母的真实写照。后代延续和苟活,具有动物进化的意义,但作为人仅有此追求未免太不像人样子。生孩子只为奴隶主作添头,这样的父母不配说爱自己的孩子。
93、对精神的固有结构或思维的内在规律所进行的研究,构成了康德的“先验哲学”,因为这是一个超越感官经验的问题。将感觉加工成观念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运用知觉的形式:其二为运用概念的形式。康德将第一阶段的研究称为“先验的感性论”,将第二阶段的研究称为“先验逻辑”。
94、在我们的经验中,最令人诧异的实在就是我们的道德感,也就是我们面对诱惑时不可避免地认为这样做不对的那种感觉。早晨下了决心,晚上又干蠢事,我们知道那是蠢事,因此就又下决心。促使我们悔恨、下决心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心中无上的道德准则,是良心的绝对命令,它驱使我们行动,好像我们的行为准则会通过我们的意志变成自然的普遍规律。
95、 康德这段话讲的极为精彩,可以说是他哲学贡献的精炼表述。在此,事实认知与道德认知终于找到了衔接之处,那就是人的理性,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其背后都是人的理性在提供支撑。
96、英文版:Twothingsfillmewithconstantlyincreasingadmirationandawe,thelongerandmoreearnestlyIreflectonthem:thestarryheavenswithoutandthemorallawwithin.(大英百科全书)
97、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地而且不断地反省它们在我这里读出来:它们便以总是新的而且加深的仰慕与恐惧来充实心灵,此两种东西便是在我们之上的天体与在我们之内的道德法则。(牟宗三)
98、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和集大成者。
9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100、一个人心存敬畏,那么必然“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
101、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02、1756年1~4月,论述里斯本地震的两篇文章和一本书;4月10日,为取得教授职位进行文化答辩。
103、有关“永久和平”的文章进一步发挥了这一主题。与各个时代的人一样,康德也发过牢骚:“统治者在公共教育上一毛不拔,因为他们早就把所有的钱花费在下次战争的开支上了。”不撤掉军队,国家就不可能文明。“设立常备军会刺激各国进行无休止的军事竞争,维护和平所耗费的军费比一场短期战争还要多,由于统治者急于摆脱由此造成的经济负担,因此常备军就成了侵略战争的根源。”战争时期的军队能够自给自足,因为他们可以在敌国征兵、驻扎和掠夺,必要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这样做。这总比动用政府的资金来维持军队更容易。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