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66句)
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2、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
3、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4、如果一个孩子找到了喜欢的,又把喜欢的变成了擅长的,那么他就是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总之,做喜欢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喜欢,孩子就能做得持久,做得长远。
5、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
6、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7、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8、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他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9、“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0、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1、陶行知的“三大原理”是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指陶行知认为我们所教育的内容就来自生活,他提出教育要围绕生活、依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思想叫做生活教育理论。②社会即学校,由于当时我们国家经济落后,资源短缺,所以陶行知认为社会本身就可以当做一所大学校,教育是要满足社会需要并且要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所以这也可以叫做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③教学做合陶行知认为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事情如何做,就让学生学着如何做,学生如何学着做事的,教师就应该如何教,做就是学和教的源泉,所以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12、当日常生活再次出现曾经输入过的场景时,孩子就会自动把图画中的内容和现实联系起来。
1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14、教具贴近生活,音乐、美术、文字、数字、艺术想象、右脑训练等等领域知识说来就来。
15、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十分重视生活教育,将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生活教育论翻了半个筋斗,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状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即陶行知生活教育论, 并将“生活教育”论在他1927年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付诸了实践,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概括地说,就是“活”的教育。其精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给“生活教育”的定义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活”的教育中,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再生行动。
16、*前进的小先生要有四种精神:追求真理;即知即传;联合起来;百折不回。
17、陶行知在办晓庄学校时,就要求即将到农村做教师的学生必须学会种菜和做饭,并写诗批评“书呆子烧饭,一锅烧四样:生、焦、硬、烂”的现象。他还要求每个学生与学校周边的一个农户结对交朋友,以养成他们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实现培养“劳动的身手”的目标。
18、*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19、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20、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1、1936年,陶行知在国难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众教育问题,并为此发表了《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专文。
2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23、下面,咱们就其最核心的几大教育思想与各位家长们一起学习,就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相信我们从中依旧可以获取很多启发和裨益。
24、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5、陶行知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2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27、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28、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9、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人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0、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31、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32、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33、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其个人著述中得以呈现并保存下来。其主要的著作,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34、他的意思是要抬起头,看清方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越干越快乐,才能持续不断地干下去。
35、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3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因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并非是“社会即学校”。即此观点为错误观点。
37、Step2:把“最喜欢”的变成“最擅长”的。
38、陶行知提出培养“劳动的身手”的观点,主要内容包括尊重、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勤劳的习惯和劳动技能。
39、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40、陶行知对传统教学方式持尖锐批判意见,称其为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4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4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3、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面对当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局陶行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直面挑战,探索救国的教育之路,进行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更具有传承性,并体现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44、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45、他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46、*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47、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48、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49、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5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51、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七田真非常认同陶行知先生的观点,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帮助每一位受教育者成就最好的自己。
52、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无法在一篇文章中深入、全面地呈现,七田真脑力开发为特色的早期教育,也只有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帮助孩子获得切实、显著的成效。
5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4、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55、“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56、当年,新安旅行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为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1933年10月,陶行知的学生汪达之将新安小学7名“基本学生”组成新安儿童旅行团到上海修学旅行,54天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中外报纸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陶行知还写诗赞誉道“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虽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57、他号召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地前进,我们必得参加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了。”
58、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59、“做中学”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60、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61、 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62、要保障学生对社会的好奇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各种社会服务是适合青少年时段的劳动,把他们关在学校或家中,适合他们的劳动教育机会就大大减少。
63、 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64、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65、陶行知主张教育救国,他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教育对于普通民众的意义。陶行知积极付之行动,并走出第一步,因为陶行知深受西方民主主义的熏陶,加之以往的教育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导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导致没有深入的了解中国教育现状,使得在普通民众中推广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忽视了民族大众的力量和他们获取教育的迫切愿望,教育运动的推广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压迫性的方式,陶行知甚至说“强迫是一种必要手续”。但是,陶行知的教育改革经历也为其奠定了强大的理念基础,促使他把教育放为中心,并结合人自身发展的因素,这符合当时教育改革的现实。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