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战争的成语及意思(41句)
关于战争的成语及意思
1、什么?僵尸也会吃素食么?其实这里的尸位,是指占着茅坑不拉屎,素餐,则是白白吃空饷,意思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白拿钱。
2、出自《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类似形容战争的成语还有:猿鹤虫沙、血流漂杵等等。(关于战争的成语及意思)。
3、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就用委蛇来表示顺从的样子。虚与委蛇的意思则引申为假意的敷衍。
4、(排兵布阵):指排列队伍,摆列战斗阵势。亦引申指安排、布置事情。
5、(运筹决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6、(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7、(枕戈披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8、(鞍马劳倦):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9、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10、(4)运动战可实行避强打弱,围魏救赵等战术。
11、在《庄子·列御寇》中讲述:秦王有病召医,有能破痈溃的人奖励一辆兵车,舔痔疮的人奖励五辆兵车,治好越污的病,得到的车越多。
12、(运筹制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13、(群威群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14、(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15、注视—凝视 轻蔑—蔑视 黝黑—油黑
16、(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同“摩拳擦掌”。
17、这样一个人物众多,背景复杂的历史故事,用8个字来描述,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8、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
19、(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20、释义: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21、(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22、责备—批评 寻常—平常 公开—公布
23、(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24、(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5、 姜无野长大成人,登基为齐国国君之后,对母亲萧同叔子很孝顺,还经常让老人家见见世面,尤其是让她旁观外交大典,结果这么一旁观,摊上大事了。
26、(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27、(捉将挟人):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
28、(拼音)(dāoguāngjiànyǐng)
29、一天一个成语各位亲,我们是不是该修炼一下自己说话的能力。有些人不喜欢的圆滑世故长袖善舞,在古代竟然还是一种美德
30、(披袍擐甲):披:穿;擐:套。穿上战袍,套上铠甲。指做好战斗准备。
31、宛转—悠扬 盘问—询问 沉寂—沉静
32、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33、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六世纪早期,齐国、晋国这两个诸侯大国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终于发生了鞌之战,这是大势所趋,然而,关于鞌之战的前前后后,却有很多真实的趣闻。
34、(南征北剿):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35、(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札,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36、(5)项羽四面楚歌,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37、 郤克惦记了三年,终于等来了齐国、晋国开战。公元前589年,齐国先是攻打鲁国,鲁国于是向晋国求援。一听说要和齐国干仗,郤克就来劲了。于是,由战马拉着八百辆战车,轰隆轰隆地来到了前线。
38、鼓动—扇动 骚扰—扰乱 震撼—震动
39、出自: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40、 眼看着一国之君要成为战俘,齐国可丢不起这脸,丑父马上和齐顷公换了一个位置,自己冒充齐国国君。这时候,很有仪式感的一幕出现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