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论语全文(73句)
孔子论语全文
1、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2、小学、初中教育,全科教师几乎是一种世界性的共识和趋势,但中国却依然是分科教学,而且十分荒唐的是学美术改教语文、学语文改教数学、学数学改教语文、学物理改教化学等,在中国很多地方不仅不被允许,甚至评职称都会受到“专业不对口”的制约和干扰——我若不是在基层做教育局长,亲自见证,又怎么敢相信呢?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呢?
3、無人氣資深宅客,拿來主義者,浮誇中存真而實誠;暴躁時不離安靜;非杞人而憂天;以嘮嘮叨叨和著啰啰嗦嗦為樂趣消化餘生。(孔子论语全文)。
4、16子曰:“不有祝鲩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6、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7、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孔子论语全文)。
10、明天续写孔子·论语·儒家·心学(篇二)——真实的《论语》
11、在“四书”中,《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语行事,还记载了孔子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是研究和学习孔子思想最可信赖的文献,被誉为“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最伟大的书”(汤一介语)。
12、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3、《朱子治家格言》:“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4、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15、人家骂我们,把我们的罪业消掉了,还给我们福气!
16、 有种猜想 :“学”可能是学而篇之精髓,亦有可能是《论语》全篇之精髓!
17、(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8、『天地之所载也』,这所有的财利都是天地化育产出来的!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20、人如果在处事当中,都以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那做起事来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21、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22、孔子为鲁国大司寇时判案的一则故事,发人深省!
23、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4、 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25、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7、神光与初祖达摩第一次见面时及第二次断臂求法大悟时,其中关联文中已稍有描述,神光前后表现:一阴一阳、一反一正、一失一得、一迷一悟,最终二祖慧可终成正果,悟佛心印。
28、国家能长治久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领导者能改过、迁善、行义
29、寡思虑,可以养神;寡嗜欲,可以养精;寡言语,可以养气
30、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2、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3、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
34、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35、万事万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修行人眼中这即是圣贤佛菩萨,就是身边的活佛。我们是如何对待身边的活佛的呢?
3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
3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8、《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9、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中医讲经络、学位,我们今日之科学,能解释吗?这个怎么理解?
41、如何成为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阳明先生、达摩祖师、二祖慧可等等历代祖师大德?
42、孔子不仅是终身学习的首倡者——比新西兰学者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早了2500多年,也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孔子通过自我修为——修于心、修于身,证明了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想可以实现,证明平凡经过努力可以走向伟大,证明凡人数十年如一日自强不息也可以成为“圣人”,证明教师可以从宇宙尘埃锤炼成为熠熠发光的恒心!
43、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44、后,慧可出家因缘具足,修行多年,然,未能了悟生死。最初与达摩祖师在建业(今南京)与梁武帝萧衍论佛之时因缘见过一面,当时慧可傲气十足,恰恰未能了悟《论语》“学”之精妙,未能得论语精髓,当然,也许是因缘未到,后来慧可在神人指引之下,知达摩祖师乃得如来佛祖大法之师,历尽千辛万苦到少林寺求法。
4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6、所看、所听,只要会影响清净心、恭敬心,决定要避免,这个叫护念自己的修行
47、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48、(5)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9、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50、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51、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52、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3、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54、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55、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
56、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57、《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5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59、我们经营任何事情都要从根本下手。都是在自己的修身、修养上。
60、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中,假如没有敦伦尽分,就是不孝!
6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62、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3、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64、 庚子年八月初一潮白河畔 大同世界
6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
66、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7、别急,每个人的理解都对,么问题,问题是每个人的理解可能犹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未必是全貌,现在我的说法也不过是一家之言,一时之言,一种猜想,不可当真,权且当一个引子,让我们一起探寻两千多年前孔子思想和精神。
68、“俗乱则道荒”,风俗混乱了,道德就要沦丧了!
69、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还是教诲我等“学”的妙处,容我慢慢道来。
70、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71、《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72、发愿弘扬传统文化,天地神明、祖先都来保佑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