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脍炙人口什么意思(29句)
脍炙人口什么意思
1、李白的《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2、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脍炙人口造句《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4、脍kuài,声母是k,韵母是ài,介母是u,声调是四声。
5、李白《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6、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脍炙人口什么意思)。
7、反义词:鲜为人知、平淡无味脍炙人口造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8、(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9、反义词:鲜为人知、平淡无味脍炙人口造句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10、出处:闻一多《歌与诗》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扩展资料近义词:
11、引证于现代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12、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13、人rén,声母是r,韵母是én,声调是二声。
14、(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5、(反义词)路人皆知、声名远播、司空见惯、名闻遐迩
16、(出自):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17、 (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
18、释义: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19、近义词:流脍人口, 交口称誉,爱不释手 ,口碑载道
20、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21、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后,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22、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23、(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24、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25、平日,他最爱吃烙饼卷大葱。王明最爱吃烤鸡,只要一说起来就馋涎欲滴。
26、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27、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28、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