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58句)

时间2023-09-27发布admin

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

1、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克莱采奏鸣曲》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之发表于一八九一年,小说讲述“我”在一个火车上亲耳听了一个贵族讲他杀妻的前因后果,揭露了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正常关系尤其是爱情婚姻的异化、道德的堕落所带来的人生悲剧。

3、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

4、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5、《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6、蒙昧(méngmèi)不懂事理;愚昧。没有文化以前的原始状态代。

7、《黑暗的势力》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的力作·一般认为,这部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即剧中所指的黑暗势力对宗法制农村侵蚀的俄国改革后的现实,其实,该剧是一部道德剧。

8、19世纪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9、晚年时期的托尔斯泰内心总是很矛盾,很痛苦,所以,在1910年的10月份,80多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在路上患了肺炎,11月,在一个小车站去世。死后,被埋葬在家乡的森林里,没有墓碑,也没有十字架。后来,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去拜访他的坟墓,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10、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11、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2、黝黑(yǒuhēi)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颜色深黑。

13、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4、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5、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16、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

17、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18、这部小说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院,监狱和官僚机构的腐败和黑暗,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和反动的官僚机构的残暴。没有人性,撕掉了政府教堂的虚假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描绘了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农奴俄罗斯的社会景象。

19、晚年时代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20、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世间一切智者总是深谋远略。

21、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2、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23、崎岖(qí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24、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25、(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6、《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863—1869年,是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战争与和平中,俄国人民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本身反对战争,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伤害给予同情。

27、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科学研究的使命。

28、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29、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

30、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31、统编教材本着“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外重视,新增了大量古诗文和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32、诚惶诚恐(chénghuángchéngkǒng)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33、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著有37个剧本和2部长诗以及154首十四行诗。尤以四大悲剧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为代表作。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相关阅读:《5分钟读完莎士比亚15部经典剧作》)

34、《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35、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运用明喻和夸张来描绘托翁的目光是为了体现其目光的敏锐与犀利,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洞察力。

37、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38、克莱采奏鸣曲是80年代精神探索的代表性作品之它的主题是《安娜•卡列尼娜》中家庭与婚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小说通过主人公波兹内谢夫关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告诉人们,爱与善是人类的终极目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同情欲作斗争。小说表现了晚年托尔斯泰思想的消极性。

39、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40、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

41、爱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42、从普世意义上审视《复活》,可将它与《九三年》相类比。它们并非出色的文学艺术,但一定共同源于高贵的心灵。青年时的托尔斯泰极度纵欲,中年世界观的剧变使他陷入极大地精神危机之中,他要为年少气盛时的荒淫赎罪,以实现灵魂的复活。从这个角度说,《复活》的意义与价值要远超《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43、轩昂(xuānáng)高扬。形容精神饱满、振奋的样子。

44、1910年冬,寻求肉体与精神解脱的八十三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悄然离家出走,一周之后即溘然长逝于一个凄凉的小车站。他死后留下一部他没有看到最后出版、却是他一生思想精华之所在的著作,就是哲学论集《生活之路》。《生活之路》内容庞杂,写作却如同经书般简洁和朴实。托尔斯泰力求“以使它们更加简明,使它们适应所有的人,适应每一个人”,这部有《圣经》般内容的大书,成为一部通俗的写给大众阅读的生活哲学。

45、入木三分(rùmùsānfēn)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46、器宇(qìyǔ)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47、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48、《复活》创作于1889-1899年,也是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的女仆玛丝洛娃,导致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因为生活所迫,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她被指控谋财害命。恰巧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陪审员,见到了凄惨的玛丝洛娃,他良心受到谴责,决定为她申冤,并希望和她结婚,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罪过。最后上诉失败,玛丝洛娃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主动陪她一起流放。但玛丝洛娃为了保护男主的名誉和地位,没有同意和他结婚,而是选择了犯人西蒙斯结婚,从而走向“新生”。

49、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

50、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51、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其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洗练含蓄的新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详见文末《名著推荐:老人与海》)

52、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联系上文,可以说他此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53、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生动描写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的平常,为下文的“扬”蓄势。

54、这个世界上最恶劣的坏事并不是由邪恶和残暴所造成,而几乎总是因为软弱而产生的。

55、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56、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57、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