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笔走龙蛇的意思(58句)

时间2023-09-23发布admin

笔走龙蛇的意思

1、(出自):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2、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3、(出自)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4、出处: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5、唐·李白《草书歌行》:“其书法犹如见神鬼一般,又好像是在龙飞凤舞巨蟒游走。它们左盘右收疾如惊电,如同楚汉相争时的两军交战,龙争虎斗。” 

6、画家各个是笔走龙蛇,每副画的资料都是别具一格,题材新颖,让人看着眼花缭乱,效果不一样凡响,怪不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呢!

7、(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8、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主因。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书,势倾朝野。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春。

9、意思: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10、理论周刊:袁老,您曾长期在邓拓领导下从事新闻工作,他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邓拓诞辰百年之际,您最有感触的一点是什么?

11、邓拓虽然没有直述过“万经皆史”,但实际他是深具“万经皆史”的观念的。这从他的史学著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在他的史著中,二十四史、通鉴政书、诸子百家、甲骨金石、笔记杂抄、传记文集、野史小说、方志碑文、年谱家谱、契约账簿、报纸杂志、诗词传说等等,都是他所利用的史料,真可谓无所不用、无所不引。一部《中国救荒史》,他利用了从经史子集到报纸杂志的百余种资料;一篇关于北京古海港的小考证,他也征引了《元史》、《明实录》、《帝京景物略》、《涌幢小品》、《海子》诗等多种文献。

12、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3、苏峰:据李筠同志回忆,这个署名是三人合用的笔名。“三家村札记”栏目的文章采取这种署名方式是由邓拓提出的。1961年6月20日左右,《前线》编辑部约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位写稿,在四川饭店吃了一顿饭。当天在场的除了这三位,还有编辑部主任萧远烈和编辑、文教组负责人李筠。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个人看起来是老朋友了,没什么客套,一进屋就坐下聊起来,气氛非常轻松、愉快。聊了一会,他们从沙发坐到圆桌前。邓拓是主人,首先简单说了编辑部的意思,“咱们三个人合开一个杂文专栏,就叫三家村吧。”“三家村札记”这个俏皮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邓拓还特别提到,“札”字最好用繁体的“劄”字。他又谈到了署名的问题,提出效仿马铁丁(马铁丁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人在《长江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思想杂谈”时合用的笔名)等合作的办法:每人取一个字。邓拓对吴晗说,头一篇你写吧。于是吴晗取吴字,邓拓的笔名是马南邨,取南字,廖沫沙取沙字,合称“吴南沙”。最后,邓拓谈到文章的写法,文章不要太长,以《前线》一个页码为准,千字文,题目自选,各按专长随便写。每期上一篇,轮流写。当时排的交稿顺序是吴晗、廖沫沙、邓拓。邓拓最后还指定李筠为稿件联系人。第二天,廖沫沙把李筠叫去说,他们都用笔名,我也用笔名“繁星”的星字吧。名字最后也就定为吴南星。此后“三家村札记”栏目的稿件都署名“吴南星”。

1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

15、袁鹰(《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在他百年诞辰之际,我再次吟诵《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这首诗,特别是“文章满纸书生累”这一句,百感交集。

16、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17、挥洒自如(huīsǎzìrú):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18、雍正、乾隆都自负才辩,喜欢跟臣下打笔墨官司,御笔上谕动辄数百言。

19、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20、有时遇到国内外重大问题需要报纸及时发言,他就直接来到校对科,写一张稿纸,送到排字房排一张。等到最后一张写好,片刻,社论的小样已全部送来了,他再润色一遍,就可以送审了。

21、出处:《隐居通议·理学三》,“醇正之作,尤深於经者,其苍劲处,非浅学能及。”

22、出处: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23、(近义词):笔底龙蛇、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字走龙蛇、妙笔生花。

24、(示例) 毛主席的书法苍劲有力,真有笔走龙蛇之势。

25、理论周刊:离开《人民日报》社,到北京市委后,邓拓在创设新刊物、新栏目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是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

26、译文: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27、释义: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28、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29、1961年3月19日,邓拓应《北京晚报》邀请,在其《五色土》副刊上开办《燕山夜话》的专栏。《燕山夜话》出刊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前线》编辑部的同志也都觉得很好,认为邓拓是《前线》的主编,应给《前线》写文章。于是向他提出,在《前线》上开个专栏。邓拓开始没答应,后来经不住编辑部同志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磨他,只好说:“同时开两个专栏,恐怕有困难。这样吧,我找些人一块写,行不行?”

30、Whenwilltheendlesscycleofthespringflower

31、意思: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32、(成语释义)是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33、可以说南唐弱国灭亡可以说是局势的必然,李煜作为亡国君王,一面悲叹着物是人非,悔恨过去的决策失误,另一面又放任“春水东流”,似乎是接受自己宿命式的结局,所谓“个人是历史的人质”放在李煜身上是再合适不过。这不得不让人想起电影《末代皇帝》中那个无知无能的小皇帝溥仪,可以说是宿命式人生的最佳代表。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主题曲《The Last Emperor》的曲作者坂本龙在2010年发布了该曲的三重奏轻量版,这个版本刚好可以把原曲本来有些宏大的处理,框束在算是被李煜撑大了些的婉约词境中,细想起来这各种刚刚好,多少有点耐人寻味的意思。(by大奥)

34、白话释义:萧子云的书法一字字一行行,就像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弯弯曲曲爬行一样。

35、意思: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36、对其中“文章满纸书生累”一句,他还略作注释,含着微笑说:前几天还有一位老同志说他“书生意气未能无”,言下似乎有一点自责,更有一些自许。坐在台下的报社同事特别是10年前跟随邓拓进入北京的老部下,对这两句都有共同的体会:从1937年抗日烽火刚刚燃起,邓拓走出书斋,奔向五台山抗日根据地,便在中共北方局彭真、聂荣臻、萧克、姚依林、程子华等同志直接领导下,开始笔墨生涯,在打游击、反扫荡的战火纷飞中,在住处不定的艰苦条件下,先后办《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直到《人民日报》。二十年文章满纸,不仅是他个人写的大量社论、报道、诗词,更多的是风雨同舟的报社全体同仁的心血,许多人都经历了血火考验锻炼成长为革命书生。然而,对“书生”这个本来很普通的名词当时却有了另样的感受。1957年那场导致50多万人陷入灭顶之灾的“丁酉之难”(即“反右派运动”)前一两个月,作为中央党报负责人的邓拓,便以按兵不动、行动迟缓未能及时配合的罪名,遭到严厉批评:“书生办报”、“死人办报”。从那以后,“书生”二字,在报社内几乎成为一个不祥的禁语。那天,竟由邓拓同志本人以如此平淡而又带着亲切意味的口吻写入诗句,又随意念出来,不禁都松了一口气。

37、造句:这位少年书法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犹如天马行空。

38、意思: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

39、释义: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

40、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41、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42、释义:展示的诗赋杂文书;看来已经成熟了;大体上像行云流水;本来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常常起于应当起的地方;常常停在不能不停的地方。”

43、理论周刊:今年是邓拓诞辰一百周年。很多人都知道,邓拓有多重身份:既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优秀的革命家、杂文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能否先谈谈他在革命宣传、新闻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

44、出处: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45、诗词歌赋笑春秋,惊人死未休,笔走龙蛇万亩任君游。

46、(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

47、出处: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48、▲张华江作品《寿》(山松140cm×80cm)

49、笔底龙蛇 龙飞凤舞 颜筋柳骨 龙蛇笔势 字走龙蛇 鸾翔凤翥 笔底生花 字走龙蛇

50、意思: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51、出处:郭小川《在社会主义高潮中》:“六亿双巧夺天工的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

52、▲赵庆泉作品《出谷》(五针松,60x60cm)

53、意思: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54、出处:唐代李白《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意思是其书法犹如见神鬼一般,又好像是在龙飞凤舞巨蟒游走。

55、白话释义:听说公子你学识渊博、记忆惊人,书法也生动而有气势,是真正的才子呀。

56、龙飞凤舞(lóngfēifèngwǔ):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57、ofalongriverflowingeast!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