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叔本华简介(55句)

时间2023-09-22发布admin

叔本华简介

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ZDwCR3Ijs6kUwbZcMsnQA提取码:6oie书名: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简介)。

2、而这种思考维度,自然也直接影响了同样爱读书的弗洛伊德。叔本华在某种程度是现代心理治疗基础理论的启蒙人。

3、我们常常被迫修改策略,以至于达到这样的程度:当计划贯彻完成时,已几乎看不到一点它原来的面目。

4、年6月,严复学成回国,被福州船政学堂聘为教习(教师),在后学堂(英文班)讲课。光绪六年(1880年),28岁的严复被聘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教务长),9年后升为会办(副校长),不久又升为总办(校长)。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从教达20多年。在这期间,先后发生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入侵中国。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要求变法维新的活动逐渐从宣传呼吁发展成为实际的政治行动。严复激于爱国热情和正义感,积极参加了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提出了许多救国图强的思想谋略。

5、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也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因为外界的东西只有在引起了一个人注意后才会对他产生影响,即使在相同环境中,不同人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

6、来自世俗的快乐,剧场、游览、娱乐并不能使愚人忘掉烦恼。

7、纯主体通过直观与审美对象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就从现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8、从1802年开始,到1804年的两年间,小叔本华跟随父母一起前往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瑞士、奥地利等国,兜了很大一圈。这两年的旅行对叔本华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当时欧洲大陆正值连年战乱,政局动荡,经济凋蔽,民不聊生。叔本华把这些内容都如实记在他当时的日记里,从那时开始,他那极端悲观的性格就已经显露端倪。

9、托马斯韦斯是一个手工制作学徒,他报复谋杀了自己的师傅,“在执行死刑的那天早上,监狱牧师很早就来到犯人的身边准备为他服务。韦斯举止安静,对于牧师的劝告没有丁点儿的兴趣,相反他心里唯一惦记着的事情,就是在那些目睹他结束生命的群众面前,能够壮起胆子,表现出勇气。

10、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11、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12、其实名誉本身的价值也只是间接而非直接的,我们并不会仅仅因为别人的几句评价就受到实质性的损失,它们所能影响的只是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当我们摒弃了在意他人看法这愚蠢的做法时,我们就会感到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13、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如同万花筒的变幻,每一次新的画面的出现都会吸引到你的目光,但其实,你眼前所见只不过还是从前看过的老一套。

14、事情的结果将显示出正确道路之所在。一个人只有到了知天命的幸福之年,才能恰如其分地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15、在叔本华人生最后30年中,除了当天来回的那种拜访,他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居住地法兰克福,住在租住的房子里,没有薪水,也没家、没老婆、没亲人,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16、你看到这里可能也会有些被叔本华所说服,特别是中国人因为长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对叔本华说这套可能更容易产生共鸣,毕竟“苦海无边”。

17、人与人之间的任何细微差别,都会在谈话中显示出来,两个性格投合的人,能很快地由于心灵的吸引相互靠近。正因为此,优秀的人往往会难以找到心灵相通的人,因为平庸的人占了太大的比例。

18、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19、只有一个人年纪大了,他观察外表的成果才够分量,才能让这些成果按照他们代表的观念,加以分类。在年老时,我们比较有能力阻挡“不幸”的到来,在年轻时,我们比较有能耐逆来顺受。在年长的时候,我们(或是我们之中比较明智的)转为专心消除此生的一切痛苦,少去追逐快乐。死去的日子胜于出生的日子。死亡是生命的大仓库。

20、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叔本华全集》已出版7卷。 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

21、本书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只有一次人生,因此都应该承担起“成为你自己”的责任,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

22、世纪中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普鲁氏王朝加强了专制统治,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逃避现实、悲观失望的情绪。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从哲学角度,回答了这一部分人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并很快传播开,产生了很大反响。

23、如果你真心想要帮助“躺平”的人,那么也请你收起你的说教,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个非批判的平台,让他们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当你真的理解他们了,或许你就知道他们到底为何而“躺平”了,而这种被理解或许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24、如何通过叔本华的“躺平”学,去理解现在“躺平”的人?

25、人生就像一个糖果铺,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但它们却是同一种糖浆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成功的人,与其他许多失败的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26、在童年期,我们更多是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人愉悦的。而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也会从此刻留在我们的印象里,为我们肤浅的世界观打下基础。但也正是由于童年对世界产生的美好认识,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是一个给人幸福的地方,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各种渴望,也会在希望落空时感到无比的痛苦。

27、我们应把已经获得的金钱视为抵御灾祸的工具,不是拥有财富就可以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天赋赚到满意的钱财,那他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而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所以他会轻松地把挣到的钱花掉。但是天赋难免会枯竭,他们无法继续挣得钱财,最终只能陷于贫困。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已经获得的本金,获取更多利息。

28、我们来到世间是担负着罪孽的重担的,只因为要赎罪,我们的人生才那样的不幸,结果才是死亡。

29、“机运”可以说是一股恶势力,我们应该尽量让它少发生作用。我们要能成功,只有靠剑刃,我们死的时候利剑还在手上。“现在”是唯一的真实和肯定。早晨是生命的精华,应该把它看作是近乎神圣的,夜晚就好比老年,这时候我们无精打采,喜欢说话,稀里糊涂。只有在青年,我们是意识充分清醒地活着,到老年时,我们只是半死半活。在青年时期,他们感到被世界遗弃,到后来,他们觉得好像已逃离了这个世界。年轻时,知识总会有缺陷,是片面的。人生阅历为我们带来的主要结果是“视野清晰”。幻想给予生命以妩媚,并激励它有所作为。不让妄念进入脑海的办法:禁止阅读小说,用适当的传记文学代替小说的地位。

30、名声是更高级的名誉,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名誉,但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名声。名声的获得只能通过成就非凡的业绩,或创作传世的作品,这是获得名声的两条途径。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具备一颗伟大的心,但创作巨著则需要拥有一个非凡的头脑。

31、叔本华曾经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学生,但他内心很鄙视这个老师,称其为“哲学的空谈家”。他也这样轻蔑地称呼黑格尔和谢林。1819年,叔本华31岁时进入柏林大学任“无俸讲师”——就是编外老师。不过讲课很不顺利。反复两次之后,他干脆离开了学校。后来,他继承了一笔不菲的财产,于是就到德累斯顿安心过休闲的独身生活去了——养一只起名叫“宇宙精神”的卷毛狗,每天散步两小时,用长烟斗吸烟,读《泰晤士报》,雇人搜集关于他自己名声的“情报”,等等。他于1860年去世。 (柏林大学)

32、上述这点说明,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为什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阅读,却总还是半天真无知,半带着对事物的错误概念开始认识世界,致使我们的行为时而精神紧张,时而又偏激自信。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的头脑里充满着一般概念,而我们自己又总想着去运用它,却又不易正确无误地运用。这也是直接违背大脑自然发展的结果,亦即主张先有一般概念,后有具体观察的结果,这还不是本末倒置。教师不去发展儿童的分辨能力、教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灌输别人的现成思想。错误地运用一般概念而引起的错误的人生观,须通过长期自身的体验才可能加以纠正,但也很少能全部纠正过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富有生活常识的学者廖廖无几而目不识丁者却精通世道、处世随和的道理所在。

33、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34、很多人反对“躺平”,但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又是如何呢?在我看来,和“躺平”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浑浑噩噩,蝇营狗苟,还未必比“躺平”好。如此这样,又有什么说服力?简直是笑话!

35、1839年,《论意志的自由》,über die Freiheit des menschlichen Willens;

36、在希望拥有某样东西时,要去想失去将是怎样的情形。对我们拥有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失去了某物以后,我们才会知道它的价值。

37、然而,就在最后一次小组讨论中,当菲利普打开心扉,表达从来没有人爱自己的时候,当年因为被她睡过即弃因此对他怀恨在心的女孩站了出来,对他说:

38、认为欢乐会产生快乐是一种错觉。明智人士所致力于的是免于痛苦,而不是寻求快乐。由于理智超出痛苦的范围,只要理智挂帅,我们就会觉得快乐。

39、严复:救国挽危的教育家生平简介严复(1853~1921年),原名宗光,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他出生在一个乡村儒医的家庭,14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洋务派办的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3月又被清政府选派去英国,先后在朴茨茅斯和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在留学期间,他学完了高等数学、化学、物理、海军战术、海战公法及枪炮营垒等课程。同时通过耳闻目染,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

40、在他看来,人是面临这种生存需要才要靠近的,否则应该必须避免与人太过亲近。

41、不少人羡慕他人能够经常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其实这些人更应该羡慕他人理解事物的能力。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含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是归功于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即便在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件,如果反映在一个肤浅、庸俗的头脑里面,同样的事件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

42、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思想上的乐趣,幸福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

43、人所展现的表象可以分成三部分:地位、名誉和名声。地位是指世俗赋予的头衔或勋章,地位并不能准确评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地位的作用就是得到别人虚假的表面尊敬。

44、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是否满意不是由他所拥有的决定的,而是由他所想要的东西决定的。因此,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的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计划失算落空的时候,却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并以此安慰自己。

45、年9月,叔本华考入哥廷根大学。在这个崭新的天地里,叔本华忘掉了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阅读了历史、矿物学、物理学、植物学、哲学、天文学、心理学、地质学、法学方面的书。

46、我们知道,任何思想的背后都与这个人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47、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48、在叔本华看来,艺术审美活动可以获得一时间的快感,但这些艺术审美终究是短暂的,人还是会回到现实生活中,一旦回归,就又会痛苦。

49、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50、此后,叔本华的生命里出现过一些女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人与人之间联结”的表层关系,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沉迷于此。这也是菲利普这个人物设定为何也是如此的原因。

51、“躺平”的人不愿意听说教,对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可能也是抵触的(因为这就意味着:我要改变你),因此他让菲利普进入了一个团体治疗小组。

52、即便有人真的爱上过他,也只是他表现出来的那一面,而不是爱真实的自己。

53、要想做到沉着冷静地面对与忍受生活中的灾难和不幸,最好的办法就是确信:所有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多大还是多小,都是必然性的。在此,请让我提及我曾经在别处说过的话: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必然性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真理后,我们的心灵就会感受到慰藉和宁静。

54、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