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巴金的资料简介(35句)
巴金的资料简介
1、(萧珊写给儿子小棠的信。澎湃新闻记者罗昕图)
2、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
3、第十二章:1937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
4、《萧珊百年诞辰:她是巴金最亲爱的朋友,生命的一部分》
5、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6、我们常说“炎黄子孙”,我不能不想到老舍、傅雷诸位,我今天还感谢他们,要是没有这一点骨气,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祖宗?
7、 萧珊常年以照顾家庭、协助巴金处理出版事务为重,常常让人们忘记其翻译家的身份。其实,作为颇有灵气的翻译家、多次组稿的刊物编辑、思想进步的现代女性,萧珊拥有多面色彩。巴金故居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正是萧珊用自己第一部翻译作品 《阿细亚》 的稿费购置并赠送给女儿李小林的礼物。萧珊和家人的生活点滴,也在展出的日记、手稿、致儿女书信中,一点点组合丰富起来。
8、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同志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9、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克安和他狼狈为奸。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0、1934年,巴金三十岁,单身一人,创作、翻译、编辑、旅行,忙碌而充实。1933年末,他在北平与郑振铎、靳以等一起编辑《文学季刊》。1934年2月,他短暂回过上海,“三月上旬自上海至北平,与靳以同住北海前三座门大街十四号院《文学季刊》《水星》编辑部内”,直到七月才又回到上海。
11、巴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2、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臧克家1977年10月12日致巴金信中,谈到巴金在1977年10月赴京瞻仰毛泽东遗容期间与朋友严文井、卞之琳、沙汀等的会面情况。巴金1976年8月6日致李健吾信,则是唐山地震后互报平安、互通近况的信。
13、 展览也精选了多幅萧珊的历史照片,配以同时代作家的描述文字做大版面展出。黄裳曾在《琐记》中回忆:“当时巴金住在霞飞坊(今淮海坊),他家来往的朋友多,简直就像一座文艺沙龙。女主人萧珊殷勤好客,那间二楼起坐室总是有不断的客人。……萧珊有许多西南联大的同学,如汪曾祺、查良铮、刘北汜也不时来坐。谈天迟了,就留下晚饭……” 而萧珊本人的日记、与巴金的通信、致儿女的书信,也让这位“武康路113号的女主人”更丰富灵动起来。 在一封萧珊写给儿子小棠的信中,她说:“你走了,家里立刻冷静多了,听不到你的歌声,颇有寂寞之感”。 她会叮嘱儿子要坚持学习外文,不要放松,也会给儿子寄压缩酱菜、盐金枣和虫咬止痒水,最后说:“这些东西你或者都不喜欢,会怪我多事,那么原谅我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等你的来信,告诉我多些。”
14、傅雷的要求处处以平明社的书和做法为标准,由此返观,可以想象,他和巴金的合作之默契和满意度。至于他一再提到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的确,这套书的印装在今天看来也是难得的精品。四大卷,开本近乎方型,书封有外函套,封面简洁、经典。在普通本之外,平明社还有给作者加印特装本的传统,让作者送人,也体现书的尊贵。黄裳、穆旦、萧珊的书,都见过这种特装本。傅雷在另外的信中称这算是开风气之举:“又《约翰·克利斯朵夫》,北京有指示要上海印精装本二千部,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算是替中国出版界开开风气。但成绩因条件限制,不能完全合乎理想。”我在1955年12月编印的《平明出版社图书目录》中看到:《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有四卷本的书籍纸精装本,定价是50元;另有上下两册的字典纸精装本,定价是16元。这种两卷本的字典纸精装本,我未见过,大概就是傅雷所说的“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
15、正直、勇敢这些美好品质在他身上发出的光闪,不能不使我感到异常的惭愧了。
16、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17、晚年的罗洪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又一次饶有兴致地回忆了当年的情形,可与前文互为补充:
18、巴金与大连还有一个缘分,也是大连的传统优势,就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日语专业以及历史、现实原因让大连出日语人才。巴金曾对随同他访问日本的陈喜儒说过:“大连这个地方懂日文的人多。60年代访日时,给我们当翻译的刘德有、安淑渠都是大连人……”而陈喜儒先生虽然是吉林人,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
19、遗憾的是,这次松江之旅,巴金当年没有留下文字。根据罗洪的回忆并结合相关史料,可大致勾勒出巴金游览松江的行程:
20、1961年4月,出席亚洲作家东京紧急会议,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21、只要你认为好就不必问读者,巴金他们这一个丛书,根本即是以“不问读者”为原则的。要顾到这点,恐怕JaneAusten的小说也不会有多少读者。我个人是认为Austen的作品太偏重家常琐屑,对国内读者也不一定有什么益处。以我们对art的眼光来说,也不一定如何了不起。西禾我这两天约他谈,还想当面与巴金一谈。因西禾此人不能负什么责任。
22、那时,我在巨鹿路上班,陕西南路地铁站上面,是巴金先生住过的霞飞坊(今淮海坊)。从地铁站出来时,我时常会想到黄裳先生描述的当年巴金家的热闹场面,想到汪曾祺、黄永玉、黄裳、穆旦……这些生动的面孔。
23、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24、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革命老区体验生活,两次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随笔,出版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
25、甲、本人每次校对,文字均有修改,虽然不多,但是一定有。因文章多看一次,必然多少会找出毛病来。
26、平明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延续当年文化生活出版社“译文丛书”的路子,编辑“文学译林”丛书,意在推出翻译精品,傅雷是第一批受邀加入的作者,他一直关注平明社的这套丛书。“西禾谈及巴金新组一书店(已与文化生活分家),想专出一套最讲究的文艺翻译,由西禾与他二人合编,说是决不马虎,迄今只收了杨绛一本译稿,听说好得很。此外又来问我要稿,也许新译的巴尔扎克会给他们。此外他们还想不出别人。不知悌芬有意半玩儿半工作的试试吗?但书店方面颇注重原作的文艺价值要有世界性与永久性。你不妨与他谈谈,让他想想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些什么,可以来信商量。巴金的条件,仍是百分之十五的版税,他是反对新办法的。”“《贝姨》那个丛书(叫做文学译林),巴金与西禾非常重视,迄今只收我跟杨绛二人的。健吾再三要挤入这个丛书(他还是“平明”股东呢),都给他们推三阻弄到别种名义的丛书中去了。西禾眼力是有的,可惜他那种畏首畏尾的脾气,自己搞不出一些东西来。做事也全无魄力,缺少干练,倒是我竭力想推你跟杨必二人。”这两封信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文学译林,由巴金和陈西禾合编;第一批稿件中只有杨绛译《小癞子》(1951年4月初版,印3000册)和傅雷译《贝姨》(1951年8月初版,印2500册),后来陆续增加的是傅译巴尔扎克诸书以及《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傅雷特别强调巴金他们收稿之“严”“颇注重原作的文艺价值要有世界性与永久性”。严格、标准、眼光,巴金的出版社的这些品格都是傅雷看重的,这也是傅雷与巴金两个人作为朋友最重要的精神联系点。两个人的性格虽然大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认真的人,都是切实做事的人,都是心怀理想的人。
27、这是后来冯雪峰等人神话的结果,鲁迅给延安拍电报、送火腿之类,可能都非鲁迅创意。鲁迅加入左联,一是他晚年确实倾向革命,二是被创造社围剿,自己有危机感,怕成为落伍者,成为局外人,三是左联名义上奉他为盟主。鲁迅与左联产生过许多摩擦,鲁迅对只谈革命的文学不太认可,他坚决拉郁达夫入左联,但郁还是被开除,郁也发声明说主动离开左联。
28、记得一九三四年春,朱雯曾约请巴金来松江游览。我们一起乘船游览了佘山,还去了醉白池、西林塔等名胜古迹,就在这新松江社的客房里住了两夜,他觉得非常满意。
29、品读|新时代的文化种子——坂井洋史:五四时期学生运动的一侧面——《陈范予日记》中的“一师风潮”(节选)
30、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31、巴:就是有一点,因为电影时间不能太长,所以小的地方,我觉得缺少一点婆婆和媳妇和解的镜头。
32、鲁迅和许广平谈恋爱时,一次喝醉了酒,曾将许脑袋按在桌上,当时他刚和周作人闹翻,临时租在砖塔胡同俞芳姐妹的院子里,酒桌上还用拳头打了俞芳的拳头,俞芳遂避席。上世纪80年代,曾有学者采访俞芳,以当时氛围,俞芳自然只说鲁迅好的东西。
33、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许多进步作家的创作,为发展进步文艺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4、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