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牡丹亭原文翻译(56句)

时间2023-09-13发布admin

牡丹亭原文翻译

1、译者翻译《牡丹亭》的首要目的是让观众能够在音乐之外听出文本来,即领会文本的含义,因此采用的策略稍有不同。舞台提示基本按照中文直接翻译过来。有时译者选择字面直译,如演员是“登上”舞台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舞台被置于较高的位置,但是演员又是“走出”舞台的,虽然中文的表达方式是“下场”。中文文本不用名字来指代每一个人物,而是用他们的行当,共八种,可对应多个人物。某些行当前面还可以加上“老”这样的修饰语。北曲与南曲在这方面的术语不完全相同,因此译者选择的是较为惯常的用法,并且只在人物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标出行当,在随后的文本里都直接称呼人物的名字。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戏曲有哪些行当:生,年轻的男主人公;旦,年轻的女主人公;老旦,老年妇女角色;末,老年男性角色;净,领事的随从;丑,侍从丑角;外,附加角色;贴,贴身侍女;杂,龙套。不过,注意区分行当与角色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老旦的行当也有可能扮演一个年老军官角色。(牡丹亭原文翻译)。

2、这方面的研究总是建立在个人对传统文化解读的基础上,难免存在主观化的倾向。但同时也引起学者们反思,中国特色文化词如何译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传递中国经典文化和让译语读者接受的目的。只有达到这两个目的,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郑德虎,2016:53)。

3、《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4、关于《牡丹亭》在西方的传播和研究,黄鸣奋先生在《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一书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兹将有关内容抄录如下:“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很早就引起了英语世界学者的注意。H.Acton选译了其中‘春香闹学’,发表于《天下月刊》(1939);C.Birch撰写了论文《或》(1974)、《(结构》(1980),又将该剧译为英语(1980);J.Y.H.Hu著就了论文《从冥府到人间:结构分析》(1980)。根据《牡丹亭》原作改变的同名舞剧也已介绍到国外。夏志清著有《汤显祖剧作的自我与社会》(1970)。两个博士生看好汤剧,其中S.L.Chen以《汤显祖的四梦》为题做学位论文(1975),C.WangChen则研究《的讽刺艺术》(1975)。一个在德国汉堡大学,另一个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同一年完成关于汤剧的博士论文,虽属巧合,也体现了西方当时某些学者的兴趣所在。90年代问世的专题博士论文有WeiHua的《寻求“和”:汤显祖戏剧艺术研究》(1991)、Sai-singYung的《评析》(1992)等。此外,I-ChunWang的博士论文《梦与戏剧:16-17世纪之交中、英、西班牙之作品》(1986)亦述及汤显祖之作。C.C.Swatek的博士论文《冯梦龙的“浪漫之梦”:的改编里抑遏的策略》(1990)则关系到汤剧的流传。”〔1〕

5、Streakingthedawn,close-curledatdusk,

6、(4)研究译本的可接受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读者对《牡丹亭》各类译本的评价,从而分析译本的可接受度如何?效果如何?对中国典籍文化走出去有什么借鉴意义?

7、《牡丹亭》的无数次出版发行都证明了这部戏剧不朽的魅力,这一点当然无需赘述。一经面世,《牡丹亭》就在广大女性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在识字妇女相对居多的南方地区。更有记录表明,《牡丹亭》引发了当时社会制度下女性对自身命运的哀怜,甚至形成一股自杀风潮,这不仅让人想到歌德于1774年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曾带来的连锁反应。1694年,一位名为吴人的著名文学家甚至出版了他先后三位妻子(他两次丧妻)对她们爱不释手的《牡丹亭》的评论。

8、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原文翻译)。

9、随喜:游览寺院。佛家语,原指见人作善事,随之而生欢喜心。见《华严经·普贤行原品》。↩

10、嫦娥妒色花颓气:嫦娥妒忌花的美色,使它凋谢。花,指梦中梅花树下的美人。颓气,倒霉、倒运。元杂剧“墙头马上”第二折《梁州第七》:“深拜你个嫦娥不妒色。”吴枋《宜齐野乘·状元词误》条:“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11、Cloudanddreamfallintotheriver(lake), 

12、念老夫诗句男儿:同书卷九《遗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育得老夫诗。”杜甫的小子宗武小名骥子。↩

13、撒吞:妆呆。这里有疑心妄想的意思。吞,疑呆。↩

14、我认为张光前先生的译文是成功的,比白之的译文更准确、更精练。

15、  Ifyouareworthyofherlove,

16、上面谈到了英美译文不足之处,正是因为他们求真而不求美,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是文学翻译的低标准,是必然王国的入场券;求美是文学艺术的目的,是文学翻译的高标准,是必然王国的入场券。等化,浅化,深化,这三化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知之,好之,乐之,这三之论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浅化可以使人知之,等化使人好之,深化使人乐之。这就是中国学派的基本译论。

17、这母氏画眉娇柔女:同书卷十一《北征》:“瘦妻面复光,疑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上文则,同只。↩

18、原来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9、(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101)。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2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21、然而,由于《牡丹之恋》通篇以古典文献和历史语境为基础生发、铺陈、改编、虚构而成,忠实于事实和历史文献并非易事。尽管邝丽莎在作品创作之前作过实地考察,尽管她从蔡九迪(JudithZeitlin)手上得到了某个版本的《三妇本》,但由于她基本不懂汉语,所以创作中不得不依赖英文文献资料。实际上,正如她在作品《致谢》的开头所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没有众多学者们的出色研究,我就不可能完成作品的创作”(281)。从作品看,她参考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汤显祖戏剧、中国古代闺阁诗人以及明末清初历史等方面研究的英文文献。其中,作品用到的文献主要有白之(CyrilBirch)翻译的《牡丹亭》、司图琳(LynnA.Struve)的《来自明清巨变的声音》(VoicesfromtheMing-QingCataclysm)、魏爱莲(EllenWidmer)的《小青的文学遗产》(“Xiaoqing’sLiteraryLegacy”)、雷迈伦(MaureenRobertson)的《发出女性的声音》(“VoicingtheFeminine”)、高彦颐(DorothyKo)的《闺塾师》(TeachersoftheInnerChambers)、蔡九迪的《同梦》(“SharedDreams”)以及伊维德(WiltIdema)和管佩达(BeataGrant)的《彤管》(TheRedBrush)。具体看,作品出自《牡丹亭》的内容主要引自白之的译文,陈氏家族的故事参照的则是司图琳著作中收录的刘三秀的故事和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冯小青的故事参阅的主要是魏爱莲的研究,《三妇本》的内容主要源于或改编自蔡九迪和高彦颐的著作,古代女性作者的诗文除了个别引自雷迈伦的文章外,大多出自或改编自伊维德和管佩达的著作。

22、bringbackeveningshowersinthewesternhills.

23、在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文人组成社会核心阶层,士大夫需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走入仕途。因此,所谓的最正统的文学往往是士大夫在公职内外为了与同僚唱和而作的诗文。而这些诗文对于其他社会阶层来说常常是阳春白雪。起源于民间的娱乐文学则鉴于其作者低微的社会地位而得不到重视,甚至不可谓之为文学。

24、Butastofindabranch,Ihavetowait.

25、(6)RichardStrassberg, Review of The Peony Pavilion, by Tang Xianzu;Cyril Birtch; The Romance of the Jade Bracelet and other Chinese Opera by Lisa Liu[J].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Articles,Reviews,1982(2):276-2

26、Aroundthewellsandwallsdesertedhereandthere.

27、赴高唐:故事传说,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和美女交欢。临别时,美女说:她在巫山的南面,“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为她立庙,叫朝云。见宋玉《高唐赋》序。高唐、云雨、巫山、阳台、楚台,后来被用来指男女欢会。↩

28、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谁能介绍一下《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29、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30、写成于1587年的《紫钗记》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共有五十三出。相比于前一部作品,其故事结构已经比较完整,但与原型故事不同的是,男女主人公的分离不是因为丈夫背叛抛弃了霍小玉,而是由外界原因造成的。在《牡丹亭》中不存在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31、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32、往年何事乞西宾(102),(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103)。(王建)

33、Butordermetousemyleisure

34、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牡丹虽有自然之美,但春必回春,故未开。悠闲的看着,这对莺艳的歌温柔,缠绵的话语,多么的快乐。

35、(3)引自CyrilBirch著AnthologyofChineseLiterature(VolumeTwo),P.GroveWiedenfeld,19

36、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7、译论|于德英:翻译之喻的历史化:钱锺书的“人化”译文观

38、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39、天禄:《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酒者天之美禄。”↩

40、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41、用杜丽娘的话来说,杜丽娘是多愁善感的,和女仆去后花园看望她,更是多愁善感。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有一种雨云般的感觉在花园里,一个儿子在梦里抱着一棵折断的柳树。醒来后,我独自去后花园,在梦中寻找一个情人。因此,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游园”、“惊梦”、“寻梦”等几个场景。

42、译论|袁丽梅:全球史视野下的翻译史研究——关系梳理与参考借鉴

43、汉语注音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规则,这也是传播范围最广的一种国际化的标音方法,不过当然与法语的拼读方式并不总是相同。鉴于此套标音系统具体规则在其他文献中十分容易查找到,此处也就不再附上。

44、—whereisthegarden“gaywithjoyouscries”?

45、那又该如何根据无声的戏文评价曲呢?汤显祖同时代的评论家认为,《牡丹亭》文辞虽美,但曲调真可谓不惜拗折天下人嗓子。因而至少有六位作家,其中不乏大家,着手对《牡丹亭》进行改写甚至是重写,为的就是使其更适于演唱。此行为激起了汤显祖强烈的不满,他曾在一次书信中这样写道:“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

46、内容提要:邝丽莎的历史小说《牡丹之恋》以大量中国古典文献为素材描写了三妇合评《牡丹亭》的故事,但该作品并没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梳理了作品再现和虚构三位评点者的故事中所用到的中国古典文献,并据此认为《牡丹之恋》之所以迥异于其他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原因并不在于虚构,而在于中国文化在作品中的地位。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把中国文化作为协商对象讲述美国故事,是对中国文化的逆写。相反,邝丽莎以历史视角讲述了真正的中国故事,采用的是呈现式中国文化书写,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需要的中国文化书写模式。

47、赵佗王台:即越王台,在现在广州市北面越秀山上,相传为赵佗王所筑。赵佗王,详见第六出注↩

48、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49、作者从官场闲赋下来,百般思量,也没有什么可以寄托情怀的地方。白天苦心撰文断字搞创作,觉得世间,惟情之一字最难描摹。

50、finethreadsofrain,petalsborneonbreeze,

51、五马欲踟蹰:去留不定。五马,太守出行以五匹马驾车。语本乐府诗《陌上桑》:“使君从南来,马马立踟蹰。”但与《陌上桑》故事情节无关。全句本宋辛弃疾《泌园春·带湖南新居将成》词:“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52、自1939年《牡丹亭》选段“春香闹学”译文首次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对《牡丹亭》节译、改译和全译。迄今为止,已有23个不同形式的译本。学术界和翻译界对《牡丹亭》译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一批研究成果。笔者尝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00—2017年中国知网上发表的《牡丹亭》英译研究文献作共词可视化分析,以期对《牡丹亭》英译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热点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为更多研究者深层次研究《牡丹亭》英译提供参考。

53、《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抗鼎之作,在英语国家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中国戏曲典籍。其中使用的大量双关语成为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牡丹亭》两个主要译本汪榕培、白之译本对双关语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这取决于不同翻译主体对戏曲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戏曲文学对外传播中,译者选择、翻译策略、传播途径都对作品的接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译界重视。

54、《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55、《牡丹亭》对诸多戏曲作品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例如洪昇完成于1688年的《长生殿》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几乎没有戏曲专著不将《牡丹亭》奉为传世杰作的。焦循(1763—1820)在他的著作中曾记载,某一次江西抚州的官员借修缮玉茗堂之际,组织上演了《牡丹亭》全本,演出伴随着宴饮进行了整整两天。要知道,光是全本上演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具有历史性意义了。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作者像是出于对观众记忆力的体谅,在剧本多处安排了前情回顾或者是后文暗示,比如第第第四十四以及第五十五出等。难道汤显祖已经预料到《牡丹亭》只有一两出被反复上演(第九出当然是最受欢迎的)而全本演出几乎不可能的命运?个中缘由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一定会发现。总之,我们难道不可以说,这些前情与后文的提示因为剧本之长而显得十分必要吗?至少在从前,当上演的是不同剧目的折子戏时,这些提示就会派上很大用场。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