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90句)

时间2023-09-12发布admin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1945年7月,三大国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后一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德国问题:虽然三大国在共同占领德国和解除德国武装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但是赔偿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三大国达成了一项复杂的协议,协议规定,苏联将从苏占区内获得赔偿,还将从西占区获得25%的机械设备和工厂。作为回报,苏联将向西占区提供相当于它从西区得到的总值的60%的粮食、煤和原材料。

2、1946年9月24日,杜鲁门的特别顾问克拉克·克利福德草拟了一份关于美苏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是绝密的,仅在美国最高决策层内部传阅。

3、美国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因此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解救他们战后的贫困,以防止发生革命。美国也大力发展军备,仅在1948年一年内就将核武器的储备从13枚扩展到50多枚。(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4、   自此,美国抛弃罗斯福时代的外交政策,启动以遏制苏联为主的「杜鲁门主义」。为了配合此战略,马歇尔(GeorgeMarshall)任命苏联问题专家肯楠(GeorgeKennan)为国务院政策规划司第一任司长研究欧洲援助计划。

5、1947年初,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已无力承担援助希腊政府镇压革命运动的种种开支,而希腊的革命力量却得到了南斯拉夫和苏联的支持。

6、(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7、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树立了铁幕。它深深的影响了冷战期间各国之间的关系。两大阵营之间矛盾不断,而且两大阵营内部也矛盾重重,这导致了冷战期间各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8、  凯南分析报告的含义是令人吃惊的:如果苏联的对外政策不是对外部世界所发生事件作出的回应,而仅仅是苏联内部各种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无论美国采取什么行动,都不会消除苏联对西方的敌视。凯南所建议的政策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这就是“遏制”。本质上,遏制是一项处于孤立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争之间的中间政策。1947年杜鲁门政府把“遏制”政策作为了一项官方政策。

9、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10、(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球航路的开辟

11、                                

12、一直对该计划持反对意见的共和d在1950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保守的反对派也开始抬头,这样,马歇尔计划即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13、1948年,美土两国签订经济合作协定,1949年又签订文化合作协定。有大批美军坐镇的士耳其的国内局势迅速安定下来,士耳其政府也渡过过了难关。

14、政治上使美国在逐渐形成的两级格局中占据主动

15、(2)根据材料材料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16、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17、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

18、但是,“杜鲁门主义”很快遭到了质疑与反对。美国国会共和d议员公开质询杜鲁门政府:杜鲁门主义是只适用于希腊和土耳其的有限需要,还是打算将这一原则应用到世界的其他地区中?这一质疑的逻辑在于,相当部分的美国人虽然承认战后美国力量的首屈一指,但是即使这样美国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全世界的所有冲突。与此同时,共和d所代表的的大部分美国民众也不希望美国在战后继续承担国外义务,他们希望“让孩子们回家”。所以,从战略层面上说,杜鲁门政府必须在其全球战略中,寻找到最优先事项,说服国人,以使美国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19、在德国西柏林,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美英法佔领区内,正进行大规模重建,墙上挂着「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标语。

20、他在国会上说:“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他们正在反抗企图征服他们的武装少数派和外界的压力。”

21、1944年6月,第二战场终于开辟,但是直到那时苏联在抗击德国的战争中一直首当其冲,其损失是惨重的,估计苏联和美国士兵的阵亡比例为50:不论第二战场迟迟未能开辟的理由是什么,但它的开辟对战后的政治格局毕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竭力想从会议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西方的主要目标是打败希特勒,但也担心苏联的力量向东欧渗透。在此,波兰是关键。

22、(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3、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24、    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迫在眉睫,不过以克莱顿为首的国务院经济专家们认为,美国需要改变单纯输血式的援助方法,「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的援助努力将会失败,且将继续失败。」为了恢復欧洲的生产力,援助应该用于把一个「已被分为许多支离破碎」的经济重组成整合型的经济。此一设想与美国外交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25、(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6、相反,美国在东欧的利益就显得抽象而理想化。美国与这一地区相距万里,也几乎不存在传统上的贸易关系。必须提醒的是,大多数东欧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都是根据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倡导的民族自决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旧的君主帝国中诞生的。

27、“马歇尔计划”虽然是一个经济援助计划,但是它的根本立足点不在经济,而在于战略。这也是马歇尔计划被后世认为是改变大局的“伟大战略”的原因。

28、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29、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30、这正是苏联所担心的。占有德国总人口的3/且占有历史悠久的工业心脏地带(鲁尔和莱茵兰-威斯特伐利亚)的这样一个国家很可能成为生活在苏占区的德国人关注的焦点。更让苏联人担忧的是一个与美国紧密结盟的联邦德国有朝一日可能再次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从而对苏联本土产生威胁。

31、正确掌握本单元知识体系: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阶段。

32、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33、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34、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35、(3)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对峙  1945——1955

36、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37、(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在两极格局对峙的情况下,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

38、错误。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联合、协同利益,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39、(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40、不结盟运动就是参加国不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结盟。

41、(2)突出两个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4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43、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4、这是杜鲁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点。历史学家埃里克·福纳认为,杜鲁门主义“成为美国在世界各地援助反共政权(无论其多不民主)的先例,并建立一套针对苏联的全球军事联盟。”

45、可以说,杜鲁门对他提出的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是很重视的。所以,为了能使“杜鲁门主义”能顺利、彻底的执行,他绞尽了脑汁。

46、1946年:冷战“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的关键一年

47、正如文章开头引言中杜鲁门总统所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卫美国的生活方式。从大历史跨度的角度来看,保卫美国的生活方式始终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并非杜鲁门政府的原创。不要忘记,最早移民北美大陆的人们就是为了躲避欧洲存在的迫害。19世纪初美国奉行的“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本身也是为了防止欧洲列强向西半球扩张,从而将欧洲的思想强加于美国。

48、在人民有权选择自己政府的形式及生活地的原则的基础上,1945年罗斯福决定在该地区推行公正和持久的和平格局。这一点对于理解他对东欧采取的战时外交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所有关于改变疆域的决定将统统搁置到战后再说,这一行动步骤实质上等于对东欧采取一项“没有政策的政策”。

49、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事件最后以柏林封锁而告终,西欧领导人从中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美国才能确保欧洲的均势。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认为,因德国的崩溃和装备精良的苏联的出现而变得四分五裂的欧洲需要美国。1949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回答了这个问题。

5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51、为了避免这两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落入苏联手中,1947年2月21日,英国紧急照会美国国务院,坦承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希望美国能接手这个烂摊子。

52、欧洲的重建包含着德国的重建,如果没有德国生产的复兴就不会有欧洲经济的复兴。但是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以保证德国的复兴不会再对欧洲共同体产生威胁。

53、1949年12月21日,在比雷埃夫斯港卸下几袋面粉之后,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游行,庆祝第100万吨马歇尔计划货物运抵希腊。 

54、在杜鲁门主义盛行的年代,西欧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新任国务卿乔治·马歇尔为此制定了一项向欧洲大量提供援助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名称)向欧洲16国提供了132亿美元的贷款和实物。

55、“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冲刺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56、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57、苏联对美英的行为非常恼怒,认为这种行为破坏了战时达成的对德采取一致行动的决议。1948年年中,苏联对英美法在联合的西占区发行新的货币感到极为不满,这是分裂德国、在西区建立独立国家的第一步,并将造成坐落在苏占区内城市柏林的分裂。当苏联拒绝西方通过苏占区进入西柏林并且封锁相关区域的一切交通以迫使西方的势力撤出西柏林时,危机就此爆发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柏林封锁。这次危机使西柏林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和饥荒的威胁,因为当时在西柏林居住着250万人口。

58、杜鲁门主义出笼后,美国立即开始插手希腊内战。截止1949年,希腊获得48亿美元的助,其中29亿元美元用于军事需要,以镇压希腊人民的反抗。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训练了66%的希腊陆军,武装了20万名士兵、5万名宪兵、11万名水兵和8000名空军驾驶员。

59、(2)联系:“热战”的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

60、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61、杜鲁门认为,极权主义裹挟自由人民,形成对于国际和平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他因此要求国会为援助土耳其和希腊政府,拨款4亿美元,防止当地落入共d手中。

62、美国仅将西欧国家纳入马歇尔计划的范围内,也就是企图杜绝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参与,一方面避免西欧国家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上风,另一方面将分裂欧洲的“罪名”推卸给苏联。正如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所说的:“我相信目前全世界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从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极大地遏制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发展,造成了美国和苏联矛盾的升级,使美国在逐渐形成的两级格局中占据主动。

63、他从抽象的民主原则和经济自由的角度(后来这些都融入了1942年的《大西洋宪章》和1945年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中)为美国的外交政策辩解。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这些高谈阔论使苏联感到恼怒,但是这恰好反映了美国长远的经济利益。罗斯福提倡的是一种“门户开放”的经济政策,即自由贸易和对原料的平等占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重蹈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覆辙。

64、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22日和5月8日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65、②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d的领导地位

66、经济上外贸拉动经济,实现美元霸权,滋生欧美矛盾

67、(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68、也是在同一个月,1946年2月,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城发表了他那著名的“铁幕”演说。他试图把苏联描绘成一个扩张主义国家,试图彻底改变雅尔塔对苏联的包容态度和政策。他论证,苏联的威胁不仅来自军事扩张,而且来自内部颠覆。丘吉尔呼吁建立英美同盟以迎击苏联挑战,虽然这样做的时机不够成熟,但是他的演说标志着雅尔塔精神的一个重大转向。

69、马歇尔计划:是指美国政府实施的对在二战中遭受严重破坏的西欧协助重建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70、虽然外援使1944年的荷兰饥荒有所缓解,但战争对农业的破坏还是导致了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饥饿,而1946~1947年欧洲西北部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

71、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要求国会批准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大肆渲染希腊和土耳其受到了“共产主义的严重的威胁”,并断言如果丧失希腊和土耳其就会成为共产主义海洋中的前哨阵地。

72、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73、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74、(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75、又争取到以共和d参以员塔夫脱为领袖的“保守主义者”的支持,使美国政府内部就与苏联决裂这一问题达成一致。

76、西欧各国对马歇尔的提议做出了迅速的反应,他们提出了大量具体的援助要求。1948年初,美国国会承诺在四年内向西欧16个相互合作的国家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赞同马歇尔计划,美国前副总统兼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HerryA.Wallace)希望寻求与苏联的和解,并为此和政府闹翻。他将马歇尔计划称作“军事计划”,并且指出该计划又向战争迈进了一步。有些国会议员担心美国援助的范围太广,但是大部分国会议员批准了马歇尔计划,遏制政策得以进一步发展。

77、所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交通运输设施,战争中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了对方空袭的目标,而进行运输的商船也常常被击沉。西欧的中小城镇和村庄所受的毁坏程度基本上较轻,但交通运输的破坏还是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外界的联系几近断绝。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而此时大多数陷入战争的国家的国库已被消耗殆尽了。

78、而遏制政策的出笼也要求美国必须向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苏联影响及扩张的作用。不过当时还是有人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这一计划,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

79、上面所讲的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在杜鲁门主义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惜插手别国的内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就是最大程度上遏制苏联的崛起。

80、然而二战中,欧洲这些国家已经将自己的国库消耗殆尽,没有能力重建,而且这也大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战后重建工作需要美国的支援,于是1947年7月在欧洲各国广泛参与的会议上提出了要求美国实施经济援助的计划。也就是后来的马歇尔计划,所以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重建战后欧洲,提振欧洲的经济。

81、第二是经济层面。事实上,从1945年到马歇尔计划得以实施之前,美国一直在给予欧洲经济援助。但是,传统的贷款和补贴很快就失去了效果。1947年,欧洲经济再次陷入衰退之中。因此,制定一个欧洲层面的整体复兴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也即马歇尔计划)势在必行。

82、经济方面,对美国最大的影响是通过外贸实现了国内过剩资源的出口转移,实现了廉价原油以及消费品的进口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通过对贸易和汇率制度的改革,实现了美元在全世界的主导地位,但也逐步滋生了欧美矛盾。

83、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84、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85、另一方面,马歇尔计划并不是简单地将资金分给单个国家,而实施的是附带严格限制的多边分配,要求西欧各国废除货币限制和有碍于欧洲内部贸易的配额保护,该措施的核心是欧洲支付联盟(EPU),这为欧洲更广泛的贸易和货币一体化拉开了序幕。这一措施使得全球逐步形成固定汇率的美元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美国不需要再关注其他国家如何设置对美元的汇率,而没有了维持汇率的义务,美国可以将其政策单纯地集中在国内通胀和失业,这使得美国物价水平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保持稳定。同时,稳定的汇率使得美元逐步成为最重要的中介货币,用于兑换其他各国货币,并成为外贸交易中的最常用的货币:进出口商们愿意持有美元,以美元计价,以美元付款。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也因此逐步形成。

86、(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87、如果说苏联一直感到弱小而缺乏安全感,那么相反,美国却很有安全感,并意识到自身的强大,因而美国的历史经验就是奉行孤立主义。然而,当日本于1941年12月袭击珍珠港从而把美国拉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罗斯福总统才重使伍德罗·威尔逊的博爱论调得以流行。

88、(4)发展中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9、威尔逊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为了恢复大国间的力量均衡,而是旨在结束整个欧洲的国家体系,并在新的国际秩序下“让世界安全地走向民主”。而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在经历了十月革命之后,退出了战争,并号召人们开展一场“世界”革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