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程颐(68句)

时间2023-09-10发布admin

程颐

1、  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程颐)。

2、  专想为自己利益考虑,其害处就很大。欲望过甚,则会使人昏庸而忘记追求义理;追求欲望过急,就会造成争夺、伤害,进而引发仇怨。

3、  地开绝境,天留斯文。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程氏后人和弟子中,人才辈出。

4、就觉得程颐这个人,涵养可能比较差,动不动就翻脸,让人下不来台。

5、我也爱诗人,一读到程颐(伊川)的训斥,便觉得没趣,诗歌有诗歌的个性,兴观群怨中,免不了会采用各种办法,移觉便是其中的一种,秦少游在这里就是用的这种办法,展现了词人宏阔的想象力。

6、  两位程夫子是我们从小就非常尊敬的大理学家。说宋明理学,没有不谈两位程夫子的。他们立下的家训,从一千多年前传承到现在,一直都很有借鉴意义。

7、(佛学)本是从利心上得来,故学者亦以利心信之。庄生云“不怛化”,意亦如此也。如杨、墨之害,在今世则已无之。如道家之说,其害终小。惟佛学,今则人谈之,弥漫滔天,其害无涯。

8、程珦娶了侯氏,八九年间,侯氏连生五子一女,但活下来的只有最小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两个。为何说程颢和程颐最小呢?按照年谱来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程颢13岁、程颐12岁,那么,这一年,侯氏应该是40岁,程颐之后,侯氏再无所出。

9、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10、程子是排佛的,现在来看算是条例清晰的部分。

11、东汉时有个典故,某学者曾讥笑神童孔融,“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这个典故也被侯氏用于教育孩子了。小时候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俩一个比一个聪明,也常因别人叫他们神童而骄傲,母亲侯氏就经常告诫他们,神童是最终难成大事的,要想将来有大出息,就得养成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

12、脾气很坏,也随便举一个例:宰相韩持国(维)二程关系好。他就想延引二程为子侄们的老师,于是亲力亲为,修了一个读书的所在。

13、这句话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确实极为残酷;但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讲究男尊女卑君臣父子的古人来说,是符合他们从小所受教育的。总结:随着理学影响的扩张,名节纲常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导致很多妇女丧夫后自愿或非自愿地守节,有的只是不再改嫁,有的则自杀、毁容、自残来断绝再嫁或出轨的可能,造成了很多惨剧。

14、  程颢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儒学气氛浓厚,因此程颢、程颐两兄弟从小就对儒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们两人在日后成为第二次儒学复兴重要人物的原因之一。程颢出生在北宋年间,除了理学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和教育家。在北宋神宗年间,得势的是王安石,主张变法,但是从小受到传统儒学熏陶的程颢不同意王安石变法的意见,因此不被当时的皇帝神宗重用。政途失意的程颢便潜心研究学问,将自己放空在儒学经典中。

15、  德与善一天天积累,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

16、  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17、  从此之后,儒学的每一次大变革几乎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18、而且是一个观念有些扯拐、脾气又很坏的先生。

19、二程所说的“异端”,其实就是指的佛、老,尤其对佛教,二程有着坚定的批判。但在二程的观念中也吸收了一些佛教宗派的思想,尽管他们坚定予以否认。卢连章在其专著中为此做出了一定的比较,比如天台宗智顗在《法华玄义》中称:“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与之相类者,《二程集》中有这样的话:“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而智顗此话所言在先,由此也可看出二程对此的继承性。

20、  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21、  1085年的时候,程颢去世了,年仅54岁,之后在宋宁宗年间给了程颢一个谥号叫做“纯公”,追谥他的弟弟程颐为“正公”。

22、二圣临朝,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而大臣不知,可乎?

23、  它外表古朴、简陋,却记载着这样一段佳话:

24、哲学家邵雍先生临死,气息微弱,忽然变得非常幽默起来,叹一口气说:现在任凭摆布了,你们说生姜是长在树上的,我也没法跟你们争了。大家悄悄说话似乎要把他葬在城里,这也被他听见,坚持了自己的权利。有人传递外间的消息,他也要听,听了之后说了一句:“我以为是收复的幽州了”,这似乎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幽默版。

25、一个人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的人,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发明这段话的呢?

26、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27、  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28、  程颢书院主要有四个院落,现今能够看到的只有两个院落,二院和四院,这两个院落呈相对布局,四院在书院的北面,二院则在书院的南面,至于另外两个院落一院和三院早已经被毁于战火。为了重现书院原来的风貌,在2013年开始晋城开始了修缮工程。

29、  程颐还相当重视教育,是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曾与兄长程颢一起四处讲学。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圣人,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还主张学习需要自我思考。

30、事实上,看程氏一门,早夭的,横死的,也有,电筒只照别人,偏了。

31、伊川(二程子)所戴帽,桶八寸,檐七分四直。(外书卷十二)

32、儒家本来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在儒家信徒看来,如果需要在生命与仁义之间作取舍,豁出生命来实践仁义是理所应当的。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也正是秉承了这种思想。

33、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山先生”。

34、程颢、程颐学业有成之后,他们的名声随之而起。文人志士慕名拜师的人很多,大家尊老大程颢为明道先生,老二程颐为伊川先生。但是二人在品德修养、心性定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35、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程颐的性格。若想了解程颐,我需要先介绍一下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由周敦颐开创,周敦颐有两个学生,即程颐程颢兄弟。程颐开创了程朱理学,至朱熹达到最高峰,而程颢开创了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人物。理学和心学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渊,理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忽视甚至扼杀情感的思想,即性即理也;而心学则认为心即理也。程颐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执行上登峰造极。程颐认为,人生应该严肃,并且要绝对严肃。他的一生极端严肃,几乎没有笑过。有一次,程颐给小皇帝赵煦(宋哲宗)上课。当时是春天,树枝发出嫩绿的芽儿,让人怜爱。小皇帝没忍住,趁程颐没注意,折下来一小段树枝。程颐发现后脸色大变:“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怎么忍心折杀它们,这真是没有天理?”

36、  相传很久以前,省城派来一个县令,姓刘名财。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金凤,小的叫银凤。姐妹俩花容月貌,心地善良,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其父刘县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昏官。一天,县令因公出差赴省城,启程前唤来家人,吩咐说:“我上省城有公事,几天就回,要周全照料女儿。”说着上轿走了。

37、遇到这样一位优秀青年,侯道济高兴极了,心想:这是上天专门恩赐给我那尚未出阁的爱女做女婿的。于是,赶紧请人说媒,两家联姻,侯氏嫁了程珦。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当真不假,侯家远在山西,程家籍出河南,两家却在镇江结了亲,冥冥之中,焉无天意?

38、翻《现代汉语词典》第1055页:骍,毛皮红色的(牛马等)。

39、我想二程子之后中国妇女遭受的种种苦难,有一部分要从这里发轫。

40、那么,结果如何呢?果然如母亲所料,程颢长大后,应试积极,并顺利中了进士;而程颐呢,则懒于科举,而对办学搞教育特别积极,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及先兄登第,颐以不才罢应科举”,当然“不才”只是他不赶独木桥的借口而已,其实他比谁都有才。对于这个结果,程颐感慨地说:“方知夫人知之于童稚中矣。”

41、(看这幅宋代女人面貌的《瑶台步月图》,觉得她们的审美跟现代人特别近。)

42、神奇的是,不久之后程夫人就怀孕了,先后生下了程颢和程颐两子。程颢和程颐长大后,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后世人对两人十分尊敬,明朝年间有人为他们塑亭,为纪念两人取名“双凤亭”。

43、皇帝啊,我不敢仔细陈奏,你要在适当的时候专门宣问,待我娓娓道来啊!

44、  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致仇怨。

45、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

46、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47、程颢小时候,读书很用功,把孔子、孟子的《诗经》、《尚书》、《中庸》、《大学》、《论语》等都背得烂熟,还研究天文、地理、世俗、人情。他一进学馆,读上好书,便着了迷,几天不出学馆门。

48、  程颢的父亲程珦更是恪守家训。据宋史记载,程珦在江西兴国任县令时,积极推行礼仪教化,鼓励私塾,一时间,当地民风向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物阜民丰,夜不闭户,治安良好—“狱空者数岁”,监狱里边都没了犯人。

49、  在苏东坡升任翰林学士不久,司马光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逝世。那天正好是神宗灵位送入太庙的斋戒之日,灵柩停在灵堂,司马光的朋友本当前去拜祭,并且吊丧者应当哭几声。但是偏巧全体官员都要遵礼去斋戒,反倒没有时间去向去世的宰相吊祭。九月初依照古礼在盛大肃穆乐声悠扬的典礼中,将神宗的灵位安置在太庙里。朝廷举行大赦,罢朝三日。文武百官都参与大典。但是一件有趣而重大的事发生了。

50、  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51、  不能制止一时的欲念,就会酿成天大的祸患。

52、由于程珦官小俸微,为官清廉,又乐善好施,程家贫穷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曾得到改善。但侯氏勤俭持家,安于贫约,自己带头做表率,“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尚,如无所见”。己身正,则人正,程家家风由是端严。

53、二程子回答得不太清楚:儒者有两说。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为虮虱而生耶?一说,禽兽待人而生,杀之则不仁,此说亦不然。大抵力能胜之者皆可食,但君子有不忍之心尔。故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54、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55、宣、政之间,人君始巾。在元祐间,独司马温公、伊川先生以孱弱恶风,始裁帛绸包首。当时只谓之“温公帽”“伊川帽”,亦未有巾之名。

56、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57、  苏东坡十分气恼,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家进了门。每个人都站在灵柩前面行礼,在离去之前都依照习俗以袖拭目。苏东坡一看司马光的儿子没出来接待客人,问过别人,才知道程颐禁止,说是于古无征。于是苏东坡在全体官员之前说道:“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颐满面通红。这句评语极为恰当,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论程颐或苏东坡自己,对这句挖苦话都是毕生难忘,谁也不愿一生背着这个标签。在苏东坡和二程这一派之间,这粒仇恨的种子算播下了。

58、  明道元年间,程珦的夫人候氏,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和官人一起逛花园。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抬起头,看见梧桐树上有个雀窝,他们正准备爬上去掏雀蛋,忽见远处两只金凤笔直朝花园飞来。金凤越飞越低,在程夫人身边盘旋了一周以后,朝她胸怀扑来,程夫人赶忙将金凤紧紧搂住。官人望着两只金凤,仰天大笑,夫人就惊醒了。冇过几多时,程夫人怀孕了。生下长子,取名程颢,隔年,又生下次子程颐。

59、  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60、小程提出的另一个过分要求,则是皇帝在宫中的一切,包括吃饭和言行都要随时报告给他,以便让他掌握皇帝的各种举动,这让他在教育皇帝时能有的放矢。按照原来的规定,在夏天暑期内,皇帝可以罢读,就有如现在学校的放暑假。但小程认为这也不行,他两次给皇太后写信,要求改变这个规定,在暑期内也要给皇帝授课。

61、  “二程”五岁时,程珦以大理寺丞(主管刑狱的官员)身份任江西兴国县知县。当时周敦颐任南安军司参军。一日,程珦拜见周敦颐,见面后,感到周敦颐气貌非常人,交谈后,认为周敦颐深明道学,便结为好友。并让程颢、程颐拜之为师。此后,“二程”明理明道,学问思想大精大进,为以后独当一面、发展理学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2、邵尧夫临终时,只是谐谑,须臾而去。以圣人观之,则亦未是,盖犹有意也。比之常人,其悬绝矣。他疾甚革,某往视之,因警之曰:“尧夫平生所学,今日无事否?”他气微不能答。次日见之,却有声如丝发来大,答云:“你道生姜树上生,我亦只得依你说。”是时,诸公都在厅上议后事,各欲迁葬城中。他在房间便闻得,令人唤大郎来云:“不得迁葬。”众议始定。又诸公恐喧他,尽出外说话,他皆闻得。一人有新报云云,尧夫问有甚事?曰有某事。尧夫曰:“我将为收却幽州也。”以他人观之,便以为怪,此只是心虚而明,故听得。问曰:“尧夫未病时不如此,何也?”曰:“此只是病后气将绝,心无念虑,不昏,便如此。”又问:“释氏临终,亦先知死,何也?”曰:“只是一个不动心。释氏平生只学这个事,将这个做一件大事。学者不必学他,但烛理明,自能之。只如邵尧夫事,他自如此,亦岂尝学也?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人多言孔子不告子路,此乃深言之也。”又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能要终,知得死理。若不明得,便虽千万般安排著,亦不济事。

63、  苏东坡立刻回答道:“《论语》上并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

64、   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65、    起初,我听人说,佛家与中国文化碰撞之后,产生了一个非常雅致的东西,禅学。这个东西影响了宋之后的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

66、二公过矣。“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谓杀不辜以私己。武侯以天子之命讨天下之贼,何害?

67、  当程颐先生结束冥坐之时,落雪几乎淹没了游酢和杨时的脚踝。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