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非名言名句(65句)
韩非名言名句
1、(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2、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4、⊙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6、译文: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韩非名言名句)。
7、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9、译文:古时的君王因勤俭而得到天下,因奢靡而失去天下。
10、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解老》
1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12、要做到正确理解和认识细节,并能按要求去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是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训练和提高自我的洞察力,认真做好、做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才能使量导致到质的飞跃。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智者,成功的命运之神一定会垂青与他。
13、译文:口若悬河而不守法度,头脑聪慧却不知以法术治国,君主才智出众却不依法行事的,有可能亡国。
14、⊙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5、出自《韩非子·说难》。密:缜密。事情会因为缜密而取得成功,会因为话语的泄露而最终失败。
16、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7、⊙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8、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19、出自《韩非子·喻老》。虽然还没有飞起来,但是如果飞起来,一定会一飞冲天。虽然还没有鸣叫,但是如果一旦鸣叫,一定会使人惊到。
20、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韩非子·说难》
21、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22、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结合成夫妻,本身就没有血缘关系。没有成长时期相互扶持的恩德,自然有爱意就亲近,不爱就疏远。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处理各种繁杂的事物,一般都在当地进行。但是决策和命令,一定要从权力中心发出。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越王勾践崇尚武力,越国人民大多视死如归。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楚国女子为了瘦腰而宁愿忍受饥饿。正所谓上行下效。一国的君主喜欢什么,百姓就争相效仿什么,甚至达到极端的程度。
23、散其d,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24、译文:用过去的模范人物赞誉对方的品行,用过去的典范案例说服对方。
25、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26、译文:摇动树木的人如果一一拨动树上的叶子,即使劳累也不能全部让叶子动起来;而左右摇晃树干,那么所有的叶子都会摇动起来。
27、译文: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28、译文:圣人为救国家于危难,不息违逆君主而以忠言劝谏。
29、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30、译文: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1、(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3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韩非子·主道》
33、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回忆录式的线性叙事结构。线性依旧可以很好的说明故事的问题,而此处重要的是线性叙事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不同的逻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
34、出自《韩非子·有度》。有度:有法度。国家不会一直富强,也不会一直贫弱。执法者一定要坚决,这样国家便会富强。执法者如果软弱,国家就会变得贫弱。
35、译文:用肉来驱赶蚂蚁,蚂蚁反而会越聚越多;以鱼来驱赶苍蝇,苍蝇也会越来越多。
36、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37、(感悟)自出《韩非子·解老》。这几句大意是和氏之璧,无须用五彩来装饰它;隋侯之珠,无须用白银黄金来装饰它。因为它们本来的质地已经美得无与伦比了,没有什么东西足以用来装饰它们。
38、(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几句大意是:普通的布帛虽然仅有“寻”、“常”那样长,一般百姓不肯丢手;熔化灼烫的金子多达百镒,连最贪心的盗跖也不敢去拾取它。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40、(感悟)自出《韩非子·显学》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4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42、(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43、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44、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45、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6、译文:君主犯了错误,而进言的臣下指出其违背礼义,由此引起君主的厌恶,这样一来,就会危及己身。
47、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爱臣》
48、(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49、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
50、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51、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52、译文:群臣之间不许聚会,在军队之中不许私下结交,库府中的财物不许私下借贷给旁人,这就是高明的君主防范奸邪之事的办法。
53、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韩非子·饰邪》
54、(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55、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56、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57、译文: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58、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59、译文:如果依据众人的赞誉而启用贤能,那么臣下就会与君主离心离德,而私下相互勾结。如果通过朋d的举荐而任官,那么民众就会追求交游结d而不愿遵循法律。
60、译文: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面目;人失去了大道,就无法解开自己的迷惑。
61、译文: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
62、解释:以权谋私的行为盛行,就很少有人为国立功。
63、(感悟)出自《韩非子·六反》大意是: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64、⊙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d之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