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关于巴金的资料(43句)

时间2023-09-08发布admin

关于巴金的资料

1、对于我来说,巴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启蒙老师。我是从他那里最早懂得了爱,懂得了爱人类,懂得了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使人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是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也许,巴金的作品对中学生更有吸引力些。因为热情洋溢,宣泄苦闷,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自由翱翔,正符合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怀。巴金就像站在人生入口处的诗人,在呼唤引导着我们。也正如但丁说的那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让我们勇敢地迎接人生的风暴吧!

2、(8) 巴金:《再说现代文学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439页。(关于巴金的资料)。

3、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4、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扩展资料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5、今天生活君给大家推荐的是《明我长相忆:走近巴金四十年》,这是一本回忆录,关于巴金的回忆录,是作者与巴金老人接触过程中的一些有关记录。追忆、感怀、思念,再忆巴金的真性情与真心灵。

6、图:巴金保存的一帧现代文学馆(万寿寺)正门照片(关于巴金的资料)。

7、萧珊最终凄惨地死在医院,留下巴金一个人从这个大门里孤独地走出走进。

8、巴:那个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主要写知识分子的遭遇,我这个小说,情节很简单,就写了几个人物的性格。

9、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

10、(29)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胡乔木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11、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12、(12) 巴金1981年1月9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80页。

13、在这座大门里长大,睁开眼睛打量身边的世界。看到的一切,感受到一切,让他最终成为大家庭的叛逆,成为社会革命者,成为一个用笔来呼喊的战士。

14、“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于是,在巴金这里,叙述梦不再是写作的一种技巧,也不是文学想像的补充,而是痛苦心灵的真实再现。

15、巴:主要演员都不错。有许多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住过的,都还觉得亲切,写那个时候的生活。

16、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巴金没有说。不过,他说过这样一段关于梦的话:

17、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树长起来后便有气息,气根向下长入土后成树枝,枝大成树又有气根下垂入土,如此不断循环,加上小泥堆不断因河水冲积成为小岛,树越来越大,成为有十五亩阔的榕岛了。如果您划艇靠近榕墩,环境一周,就会见到榕林里面树枝交错、鸟巢一个个散布其中、鸟群飞上飞下的奇景了,真有“人间毕竟有天堂”之感。

18、在我的童年时代,有一件小事曾经深印在我脑中,久久不能忘却:有一个时期,我常常看到大姊倚门坐在小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埋头看书。有时,整整一个下午,动也不动地在那里读啊读啊,天色渐渐昏暗了,母亲已经好几次呼唤我们吃晚饭,但是大姊仍然端坐不动,却还发出了唏嘘的悲泣声。原来她在读巴金的《家》。她为书中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流下了同情的热泪。我当时很诧异,这是一本什么书,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但这个谜,是在我长大以后才渐渐解开的。

19、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20、好在这样的历史,只是发生在当年,历史并没有重蹈覆辙,如今的社会不再黑暗,文人的世界也如日中天,可以尽情创作,尽情歌唱,不会影响自己家人和社会。

21、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成都, 四川,人,出生于嘉兴, 浙江巴金,本名李尧棠,又名佩竿,吉利、黑浪、春风等。又名芾甘,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无d派,巴金于1904年11月出生于成都, 四川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之后,巴金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 南京等地学习,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写的《随想录》,内容简单,感情真挚,充满了作者的自责和自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2、回复“语文教资”(获得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3、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24、《灭亡》《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25、一九七七年巴金刚发表出来的文章,有一些还是比较官样话的文章,包括悼念郭沫若的文章,免不了一些套话、官话。但是到了一九七八年的年底,他是真的开始认真思考的。在写《随想录》的前后,巴金率作家代表团访问法国。法国是他一九二七年留学的地方,也是他创作小说处女作《灭亡》的地方。法国的思想家卢梭、伏尔泰,法国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深的。他到巴黎去,激活了他在二十年代的记忆,他在巴黎参加世界无政府主义运动的一些记忆,这些记忆让巴金在思考中重新反省自己。因为巴金早前是无政府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强调一点,就是友谊、自我牺牲、奉献、平等,很多这种理念。我认为他在重访过程中,重新回想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早年那么重要的一个无政府主义理论家,为什么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自己做不到呢?对朋友的友谊、真诚、自我牺牲精神在哪儿呢?我认为他是有这样的精神自我反省之后,才开始写《随想录》。

26、周如水从日本留学归来,他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27、当然,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我的读书范围更广了。但是,巴金的书,的确是我读新文学书的起点,也一直是我喜爱的。

28、1978年春天,巴金到北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后留下来访友,很多老朋友都是劫后重逢。3月15日上午,两位在《人民日报》做编辑的朋友夏景凡和姜德明去前门饭店看望巴金,中午,他们又一起去晋阳饭店与在那里的袁鹰会合一起请巴金午饭。在去饭店的路上,喜欢新文学书刊收藏的姜德明同巴金谈起女作家罗淑:

29、回复“古诗2”(获得初中必背古诗文言文文档)

30、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31、(15) 罗荪:《一项重要的文学建设》,《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32、高公馆卖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觉新给觉慧与淑英的信中,他写到各房的情况。四房五房继续着荒诞的生活,几个堂弟依然顽劣成性。三房与他们住得很近,保持着亲密关系。他自己娶了翠环并将她当作妻子看待,至于觉民与琴,也按他们的意愿举行了新式婚礼并即将出外工作。

33、1981年4月,在“随想录”专栏中,巴金专门写了一篇《现代文学资料馆》,“可能有人笑我考虑文学馆的事情着了魔”,(6)巴金是这么写道,他对文学馆的盼望之热切竟然以“着了魔”来形容。1982年,他又写了一篇《再说现代文学馆》。这两篇文章基本上把他倡议建立文学馆的主要构想和意图讲清楚了:“我设想中的‘文学馆’是一个资料中心,它搜集、收藏和供应一切我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五四’以来所有作家的作品,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书刊、图片、手稿、信函、报道……等等、等等。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将来‘文学馆’成立,需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7)搜集研究资料之外,这个倡议还跟巴金后半生的经历和晚年的反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段时间,现代作家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他们的作品被污蔑为“毒草”,究竟该如何评价“五四”以来的作家的贡献和这一代作家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巴金有自己的思考。随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巴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文学资料馆,将那些宝贵的资料留给社会、留给后人。“有了文学馆,可以给我国现代文学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做一个总结,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些搞文学工作的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8)

34、孙:昨天我去看了北影厂的《寒夜》,您看了吧?

35、首先,他敢于对现实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干预。《望乡》是最早的几篇文章之一。大家知道一九七八年年底,一个重要的日本电影《望乡》在中国公映,电影写日本的一个妓女在东南亚的电影。当时电影公映时候受到很多批评,认为怎么把妓女的生活在中国来放映。我看到一个材料,有一个战士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在星期天不准放假,就怕这些战士到城里看《望乡》。巴金从人性的角度,从真实的文学作品角度谈关于对《望乡》的想法,巴金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一些干预和思考。

36、到礼堂门口的时候,要凭票入场,他说我要进去。然后人家说你不能进去,你有票吗?我没有票。没有票就不能进。我就要进。他说那不行,你没有票怎么能让你进?他说我要不进去,你们这个会就开不成。他说为什么开不成?我是于光远,就这样让他进去了。他是用喜剧来回忆“文革”的。所以,我觉得关于“文革”有很多种写法,所以喜剧也是最高境界,叙述方式可以不一样。但是这个时代,我们知道“文革”有很多很惨烈的,但是也有很多荒唐的,荒唐的用悲剧沉闷的语调写不出那种味道,但是像这种笑话式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反映它的方方面面。像巴金这个人写不出来,因为巴金是没有幽默感的,他不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而于光远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人和人不一样,但是对历史的态度他们是一样的。

37、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38、“创办一所‘现代文学资料馆’,您感兴趣吗?”(10)这是巴金1980年11月15日给姜德明信中的一句话。随后的几封信中,他们都在谈论此事,巴金表示:“我愿意为它的创办出点力,而且相信肯出力的人一定不少。您觉得怎样?”(11)“我建议中国作协负起责任来建立这个馆。您看怎样?”(12)渐渐地,设想已进入操作层面的计划:“文学资料馆的事还需要大力鼓吹,我给罗荪写信也提到了。我建议中国作协负起责任来,钱和资料大家捐献吧。”(13)

39、这种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他的儿子辈的人,坐吃山空的荒唐生活在腐蚀着这种家长制,一种是孙子辈的新青年针锋相对的反抗,典型事件就是觉民拒绝他安排的婚事最终逃婚成功。

40、巴金一直在想用作品温暖读者,一直希望把心交给读者。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会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

41、“我常常到门房找听差、到大门口找看门人李老汉闲谈,其实是请他们讲讲各自的经历。”

42、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