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战争的成语有哪些(69句)

时间2023-09-07发布admin

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1、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2、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3、(2)根据图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4、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5、很多的成语典故,都源于战争。请结合下列材料说出成语并说出涉及的战争的名称。

6、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7、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继之又道:‘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8、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9、散兵游勇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10、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战争。

11、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12、(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图图四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3、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14、(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5、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6、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17、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8、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19、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20、(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21、C项:错误。“投鞭断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初年,前秦统治者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的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故“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22、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3、解释: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24、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5、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的灭亡并最终使其走向灭亡;它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26、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27、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28、休养生息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29、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3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形容战争的成语3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31、⑷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32、兵慌马乱:形容**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3、(1)请根据下列提示语写出上面三幅图片对应人物的名字。

34、马革裹尸出自东汉时期马援,六十二岁的高龄还主动请缨出战。

35、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6、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37、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38、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39、临阵倒戈出自商朝末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战,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

40、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41、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42、(背城借一):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43、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44、A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45、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46、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47、(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48、(课后练习)(多选)下列典故与“围魏救赵”处于不同时期的有()。

49、(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50、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

51、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52、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53、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54、(举例造句) 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

55、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56、(拼音):bīng gē rǎo rǎng

57、你死我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58、出自: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59、①(      )大泽乡起义领导人,在陈自立为王。

60、出自: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

61、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62、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63、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使兵疲民苦。

64、枕戈寝甲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65、(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66、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67、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68、(3)成语:_____________;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