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李清照词如梦令(39句)

时间2023-09-06发布admin

李清照词如梦令

1、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昨夜雨狂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李清照词如梦令)。

3、据考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写于她十六岁时,即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彼时,李清照刚到汴京不久,因回忆起早年的故乡往事而作此词。

4、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难得的一对门当户对而有才华横溢的才子佳人,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5、这句词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用字的准确与精炼。“争”字渲染了一种急切的氛围,“滩”字则暗示了鸥、鹭之多。这两个字把少女们为寻找归路而奋力竞渡的情景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二是反复与反衬手法的运用。词人没有具体描绘“争”的动作,而是先连用两个“争渡”,再用一群鸥、鹭受惊飞起,来写少女们争渡时的焦灼与快捷。而当她们从“藕花深处”竞渡时,眼前又出现一派欢快热闹的场面。在词人笔下,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充满勃勃生机。

6、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7、"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

8、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9、(注释)常记:长久记忆。沉醉:大醉。藕花:荷花。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有         注“怎 渡”者,不宜从。

10、《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11、Ioftrecallthewatersidearboratdusktheotherday 

12、像《嫏环记》里引《外传》记载,赵明诚为了能征得父亲同意向李家提亲,还编了一个梦,赵明诚对他父亲赵挺之说:我午睡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里诵读了一卷书,醒来的时候书里写的什么都忘了,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我实在不明白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父亲大人有何高见。赵挺之一听,这还不简单?“言与司合”,就是词,言字旁加一个司合在一起就是词,宋词的词;“安上已脱”,“安”这个字把宝盖头去掉,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就把灵芝的芝、芙蓉的芙,把那个草字头拔去,不就是之夫二字么?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啊,看来你要娶一个女词人啊!赵明诚赶快顺杆儿爬,哎呀,还是父亲大人有智慧有见解啊,既然是命里注定的,京城里最有才名的女词人当然非李清照莫属吧。当时李格非已升任礼部员外郎,而赵挺之已经是吏部侍郎,两家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于是一切水到渠成,便有此美好姻缘。

13、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14、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15、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16、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17、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18、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玩到尽兴天却黑了,划小舟回去,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一不小心却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19、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20、前者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后者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21、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2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3、说到诗词背后的情感与情绪,还是让音乐来登场,一言不合又唱歌,我们来听听这首词的吟诵中表达的那种情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不是也有“莫道不销魂”之感呢?

24、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6、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28、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9、这首小词,充满了青春律动和生活情趣,用词简练而有代表性,只选取了溪亭日暮、宴饮沉醉、兴尽回舟、误入藕花等几个片段,形象勾勒出一幅少女赏游图,最后画面随一滩鸥鹭消失在苍茫暮色中,言尽而意未尽,分外耐人寻味。

30、“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31、吴小如先生在《诗词札丛》里论及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雨疏风骤》时说: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秾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入。头两句固是写实,却隐兼比兴。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那花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逝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鬓对话,那真未免大煞风景,索然寡味了。

32、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33、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虽然没有满足,可天已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这处荷藕,那处荷藕,不知回归路。只得尽力地划,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34、根据《李清照简明年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创作于李清照十六七岁时,即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前后。相对比于前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名度更高,最后“绿肥红瘦”一句更是千百年来备受推崇,堪称绝妙之笔。

3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36、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37、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38、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