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王阳明名言及翻译(82句)

时间2023-09-05发布admin

王阳明名言及翻译

1、立志,然后勤学,“凡是不够勤快的人,都是因为所立的志向不够深切”。

2、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3、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于丹,怎么配跟王阳明平起平坐呢?是的,就思想价值来说,在王阳明与于丹之间,差了一百个弗兰克·鲍姆,他们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层次,本来无法相提并论。但思想史是一件事,文化商品又是另一件事了。“世界是平的”,在绝对“平”的文化消费市场上,王阳明和于丹的“使用价值”是相当的,王阳明也不得不走下神坛,与讲坛上的于丹为伍。对于现代都市中渴求心灵慰藉的小资或庸众来说,无论王阳明,抑或于丹,都跟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心灵读本一般,作为袋装速食鸡汤被生产、被销售、被食用。

4、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5、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6、外事不可深必,凡得失听奉天命可也,动心则逆天命,祸将至矣。

7、(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8、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9、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0、译文: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11、王阳明心学是明朝中后期思想启蒙的开始,明朝中期以后心学占统治地位的。王阳明对心学进行完善并发扬光大,在士大夫心里占据了主要地位,程朱理学(也就是八股文)在他们心中越来越没有地位。程朱理学日益衰落,王阳明甚至在万历12年从祀孔庙,后来心学发展成明末实学、清末经世济用思想和民主思想。

12、王阳明经过反复思考和老师娄亮的指点,认为朱熹所说“格物致知”才是成圣悟道的关键。

13、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4、具体说回王阳明和于丹。同是突出主观能动之力,大抵王阳明是积极的,他引禅入儒,高扬个人的自主和自信,不妨说是有为的禅宗,是有儒家精神的禅宗;而于丹却是消极的,回避政治社会的灰暗面,一味藉驼鸟策略以求自我安慰,则近乎阿Q化的国学了。是改造社会的兴奋剂,还是逃避社会的麻醉品,这是需要我们分辨清楚的。

15、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16、有一天上课,王阳明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17、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8、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9、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20、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

2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2、遭到刘瑾打击报复,拖到午门廷杖打得血肉横飞被投进诏狱。

23、天资聪颖的人,往往如此,依靠着一点小学识自以为足够受用,这些都是心灵上的毒瘤,侵蚀得他们轻易被打败,只有勤学、谦逊的人,心中光明,立足长远,可以成大事,谋大业。

24、人生启迪: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25、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26、翻译: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27、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28、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29、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30、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改过,改的就是心之过,许多人犯错不愿承认,就是迈不过心中的一道坎。他教导诸生,哪怕从前做过强盗贼寇,只要能完全除掉旧有习气,依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

31、译文: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32、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33、 为了使读者加深对王阳明及其学说的了解,本书特在末尾,附有王阳明先生的传记,以及后人对王阳明及其著作的评述,作为扩展阅读。由于后世学人对王阳明的评述文章多如牛毛,我们特别选择了几篇学界公认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文章,以飨读者。

34、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35、这篇文章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王守仁在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作《教条示龙场诸生》四则,包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里所选的是《勤学》一则。

36、各位试著观察同学之中:如果有「肚子里明明空空的,却假装很充盈;明明是没学问,却假装很有学问」,隐藏自己的短处、妒忌别人的长处,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说大话来欺骗别人这样的人,就算那种人天资很高超,同学们不会讨厌他吗?

37、“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38、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39、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40、但《传习录》版本奇多且良莠不齐,近期上海古籍出版的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42、遭遇挫折对程朱理学产生怀疑的王阳明开始科举之路。

43、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44、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45、当时的明朝官场宦官当道,大太监刘瑾权势熏天。

4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7、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48、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49、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50、人生启迪: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51、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添一分。

52、翻译一下就是:你30岁时可以在学问上有所成就,40岁时可以有完善的思想体系,50岁时可以将学问运用到事业上,人生圆满。

53、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54、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55、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写明,圣贤之路,唯有四事相规: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56、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57、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以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58、大难不死的王阳明被贬到贵州,当时的贵州为烟瘴之地,基本被流放到此的人都是有来无回。

59、翻译: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60、两次落榜之后,二十七的王阳明高中进士,成为六品兵部主事。

61、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62、而且客观上,于丹突出心的作用,王阳明也突出心的作用。曾在新浪微博见到一则“比雾霾更可怕的是于丹”的转帖:“面对严重的雾霾,于丹选择了她最擅长的心灵鸡汤,她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种‘不管世界多丑恶,我坚持心里美’的腔调,是最常见的心灵鸡汤模式。……有人据此称于丹是‘心灵恐怖分子’,称心灵鸡汤为‘心灵砒霜’,绝不为过。”当时我半开玩笑地引了王阳明的名言说:“也别笑话于丹了,阳明先生也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样,将阳明跟于丹绑在一块,未尝不是歪打正着呢。事实上,王阳明在历史上深受追捧,赢得多少英雄豪杰“一生低首”,与其学说的“主观唯心”实有绝大关系。相信自己,服从内心,重视实践,自然更有鼓舞人心之力,阳明学早就是一袋老牌鸡汤了!

63、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64、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6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66、有人不敬重他吗?各位同学看看这两种人,就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求学了。

67、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68、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69、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7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即使大圣大贤,也会有过错,只是他们能改过。

71、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72、原文: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7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7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75、《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76、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将悉心甄选出的王阳明语录进行了二次编排,并分成修身、齐家、治学、悟道、平天下五大部分,这样做不仅增强了王阳明著作的实用性,还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具针对性,更加明确。

77、王阳明说,改过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种则是被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被迫,即是借助外力,君子理应规劝别人向善,这就是“责善”。

78、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仅是个好恶。明白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

79、在那个年代,王阳明可不是心灵鸡汤,倒被当作思想毒品了。但那何曾不是一次特殊的“王阳明热”呢?

80、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8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