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一言九鼎的意思(42句)

时间2023-09-03发布admin

一言九鼎的意思

1、高山流水   奋不顾身   高枕无忧   感恩图报   刮目相看

2、半途而废   车水马龙   覆水难收   打草惊蛇   负荆请罪

3、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4、西周时期,鼎有两种用途,一种用于煮盛物品,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人使用鼎的数目有严格规定,据《周礼》记载:“天子九鼎,诸侯大夫元士三也”。列鼎数目是西周贵族等级的象征,这种等级分明的“列鼎而食”制度,也成为了西周政治的特点之一。鼎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礼器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相传夏朝建立后,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5、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一言九鼎的意思)。

6、但东汉史学家班固却反对司马迁的说法。班固在所著《汉书》中说,周显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中,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迟迟找不到九鼎,总觉得心存遗憾,在南巡时,曾派数千人在泗水中打捞,但一无所获。

7、一旦你对别人许愿,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必须实现它,这就叫一言九鼎。(一言九鼎的意思)。

8、由于语言的变化,这些诗词里的词句、意思已经与现代汉语有了不小的变化,让小朋友们觉得不好理解,但随着你们的长大,阅历知识的丰富,会被它的意蕴之美,音律之美,文学之美深深熏陶与感染。其中的闪烁的思想、智慧、趣味、审美、意境也是塑造中华民族品格的要素之一。

9、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10、(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11、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12、鼎,一送就要连送九个,是有根源的,传说夏禹治国时,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百姓所缴纳的贡金越来越多,大禹左思右想,决定借鉴黄帝功成铸鼎的做法,铸鼎以示天下,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冀青徐扬豫梁雍荆兖,每个鼎镇一个州,以示江山稳固,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后来形成了一套礼法:四方诸侯觐见,须向九鼎顶礼膜薄,以示忠心。

13、平原君赵胜到了楚国,拜见了楚王,陈述赵楚两国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从早上说到中午,楚王就是不表态。赵胜的十九个宾客公推毛遂出面劝说楚王。毛遂按剑跨步上前先对赵胜说:“说明一件事的利害,有几句话就够了,今天说了这么久,还不能决定,到底为什么·”楚王见状就问题:“他是谁·”赵胜答:“是我的门客。”楚王大声斥责道:“还不快退下,我与你的主人议事,哪轮得到你说话!”毛遂按剑挺胸说道:“大王你所以斥责我,是凭借楚国地广人多,但现在您和我相距仅十步之遥,楚国再大也帮不了你,大王的性命就在毛遂的手里,你还有什么威风可抖呢·楚国是大国,方圆五千里,军队有百万,却在以往与秦国的交战中三战皆败,有辱您楚王的先人,这是世代的怨仇,赵国都为你感到羞耻,而大王你却无动于衷。联合抗秦,说到底是为楚国而不是为赵国啊!”一席话说得楚王羞愧难当,又为毛遂的勇气和胆略所慑服,连声说道:“先生说得对,说得对,为了楚国的长久安定,我愿听从先生之言。”毛遂接着问题:“条约可以订了吗·”楚王回答:“当然。”于是,楚王与平原君当场歃血为盟。平原君终于完成了使命,回到赵国后,他感慨地说出了文首的那段话。

14、“一言九鼎”与“毛遂自荐”出自同一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说他的口才好。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5、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国家宝器)。这段话的意思是: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比九鼎和大吕还要贵重。毛先生凭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军队,我赵胜不敢再考察士人了。

16、平原君到楚国后,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兵,您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曾连吃败仗,连国都都丢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17、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18、(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 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19、字斟句酌   呕心沥血   教学相长   江郎才尽   因材施教 

20、具有强烈差异化的产品品牌命名将成为你在市场上一言九鼎、一呼百应的旗标。

21、我都会提供身高体重、胸围多少、喜欢穿薄穿厚的基本信息给老同事

22、众口铄金、一言九鼎为公司赢得了较高的占有率。

23、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这两个成语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秦昭王十五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的首都邯郸被围,情势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想联合楚国抵抗秦国。平原君打算从门客中选二十个人一起去楚国,但挑来挑去只挑到十九人,此时毛遂自我推荐,平原君就接纳他。到了楚国,平原君和其他门客一直不能说服楚王援助赵国,毛遂仗剑向前,义正辞严地分析情势,楚王便答应与赵国订立盟约。回到赵国后,平原君赞赏毛遂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吕还要有分量;毛先生的口才,更是比百万军力还要强大。”此后便一直将毛遂奉为座上宾。一言九鼎就从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用来形容他人说话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24、夔龙纹铜鼎(战国),收集,临沂市博物馆藏。子母口微敛,三兽面纹蹄足。近口沿处两对称附耳,耳内侧均饰夔龙纹,耳外侧饰编织纹。腹部饰两周夔龙纹,以辫式纹带相隔。覆盘形盖,上饰三周夔龙纹,饰三环形钮。

25、几经沧桑,九鼎下落不明。在司马迁的《史记》曾有记载: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周赧王死后,秦穆公把九鼎从周王朝都城雒邑掠到秦国都城。

26、书册已完成,喜欢的朋友看这里--汉文字源起与演变

27、那么为什么是一言九鼎,不是八鼎或十个鼎呢?

28、天地人和,福禄寿喜财,为九鼎之名。在中国人的独特文化观念里,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体的,和谐共生,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天地人三和,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便是天地人和四座鼎的寓意。

29、〖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30、在出土众多鼎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就是1966年在费县发现的一个鼎,上刻有九字铭文“余子汆之鼎百岁用之”,古代“余”通“徐”,故推断这个鼎可能为当时徐国国君祭祀时所使用的礼器。专家结合了诸多文献资料以及许多实地考察,在蒙山脚下发现了许多人工修建的祭坛和祭台。另外在《论语》当中有一篇《季氏将伐颛臾》,文章中提到的颛臾国,就是临沂蒙山附近的一个诸侯国,当时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结合以上几点,专家推断先秦时期诸侯王所祭祀的大山可能就是临沂地区的蒙山。此鼎在费县发现,对考证与研究徐国及徐姓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32、他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爱戴。

33、退休前为市教师进修学院初中部语文教研员。曾任省中语会理事,市中语会秘书长。曾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两次参加省中考命题。1995年为语文命题组组长,2000年为语文命题组顾问。

34、鹬蚌相争   以身试法   百步穿杨   旷日持久   天下无双

35、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就迁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就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成王在洛邑营造新都,又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谓之定鼎。因为禹铸造九鼎,取信诸侯,人们常用"一言九鼎"来表示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后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也比喻信守诺言,常用来表达重诺、极信守诺言。

36、倡议保留晚晴园的杨荣文准将(当时任新闻及艺术部部长)一言九鼎,起关键作用。

37、而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说文解字角度来看,甲骨文像有足、有提耳的青铜容器,也是煮具,盛行于商周时期,最早用于皇宫祭祀时熬制美食。三足为圆鼎,四足为方鼎。

38、一言九鼎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39、成语一言九鼎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40、狭路相逢   马不停蹄   杯弓蛇影   安然无恙   伯乐相马

41、弄巧成拙  抱薪救火   胸有成竹   纨绔子弟   叶公好龙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